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过好一生—— 韩海燕

燕翼文摘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勿临渴掘井”“勿屎紧了才挖茅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些道理似乎人人都懂,可在实际应用中,却很少有人能“未雨绸缪”。现在,我们将进入人类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时代——机器人时代。这个时代来势迅猛,几乎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挡。机器人将取代人类做许许多多的事情,尤其是与吃、穿、住、行、用相关的事情。使用机器人,成本低、效率高,无需管饭、安排宿舍,不用按月发工资、缴纳劳动保险,也不必开会做思想工作,更不存在退休养老问题……诸多优势之下,人类自然难以与之竞争。于是,凡是机器人能取代人工的领域,最终都会被机器人占据。到那时,许多人将无事可做,过上“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日子。孔老夫子早就说过:“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也哉!”一个“难”字,道尽了因无所用心引发的所有问题。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使人聪明;劳作能让人忘记痛苦,缓解精神压力。劳作需要用心、动手,而“心灵手巧”与“手巧心灵”本就相辅相成。人若无事可做,便无需用心、无需动手。世间万物,“不用则废”,心与手也不例外——一旦无所用心,心会“废”、手会“拙”,这是必然的。劳动使人忘忧、使人快乐,而不劳动给人类带来的问题,将是有史以来最难解决的难题。</p><p class="ql-block">     人活着,要吃饭、穿衣、住房、行走,还要使用器具。围绕吃、穿、住、行、用,人类有了无数创造。老鼠永远只会打洞,蜜蜂永远只会筑蜂窝,蜘蛛永远只会织蛛网;但人类的住房却总能推陈出新,在不断变化中诞生诸多创造发明,孕育出匠心与能工巧匠。此外,交通工具也在持续迭代:陆地上有马车、汽车、火车、高铁;天空中有飞机、宇宙飞船;水面上有木舟、游艇、航母。所有这些,都是劳动的成果。因此,“劳动创造了世界”这一结论毋庸置疑。</p><p class="ql-block">      对个体而言,吃、穿、住、行、用的物资不可或缺,劳动自然也成了不可须臾离的事情。但在机器人时代,许多事都由机器人代劳,人类在这些事上无需操心、动脑、动手。对资本集团来说,这或许是好事——在资本的运作下,或许用不了几年,机器人就会进入各个行业,遍及城乡各地,许多人类岗位将被机器人占据。在校学生(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所学的知识,进入社会后用不上、找不到工作,也将成为必然。上学是家庭投入最多的事,到头来不仅毫无回报,孩子还可能选择躺平,甚至陷入忧郁、走上绝路(跳楼)。这并非杞人忧天,而是每个家庭都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p><p class="ql-block">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p><p class="ql-block">    我们要想清楚:机器人与人的根本区别,在于人有“心”,而机器人没有“心”。这是人比机器人更高一筹的核心所在——换句话说,在“心学”领域,机器人永远无法取代人类。只要抓住这一领域,人类就永远有事可做;有事可做,心就不会闲置,自然也不会变成“废人”。</p><p class="ql-block">      古人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仪封人见过孔子后,对孔子的弟子说:“天下无道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朱熹的话,讲的是“点亮人心”;仪封人的话,讲的是“警觉人心”。要点亮别人,必先点亮自己。《大学》中的“在明明德”,与王阳明的“致良知”,用词不同,核心用意却一致——二者都属于“心学”范畴。因此,熟读四书五经,便是破解“机器人时代病”的最佳良药。退一步说,即便只学习《三字经》《幼学琼林》这类启蒙教材,效果也不错。我举两个例子:白云山道长张明贵的父亲张应午,精通四书五经,以教书为生。张明贵八岁时,父亲用半年时间教他学完《幼学琼林》。仅这一部启蒙书,就为张明贵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不仅让他能读懂道家经典,还能作诗撰联信手拈来。中国道教协会曾组团访问英国,需挑选有学问的人担任领队,最终选定了张明贵。访问期间,他与英国同道交流融洽,被对方誉为“东方神仙”。《东方红》颂歌的作者李有源,只上过一两个冬天的“冬书房”,只不过学了《三字经》、《千字文》之类的东西,却成了著名的“人民歌手”。至于从小读过四书五经的人,成就更令人惊叹:高景德是咱神泉人,儿时父亲教他读“子曰子曰”“诗云诗云”,背诵了不少经典。没想到这些积累在上学后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他不仅成为中国第一位留苏博士,还当选院士,在清华大学担任了十年校长。这些事例,都是大家知根知底的事,而这类事,正是机器人做不到的。</p><p class="ql-block">      除了读经典,人从小还应培养一两样正当的爱好——只要这爱好能成为乐趣,就会陪伴人一生。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教弟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如今的“艺”早已不止六种,或许有更多品类。我认为,“艺”也是机器人无法取代的——一个人只要精通一门“艺”,就绝不会无事可做。</p><p class="ql-block">     如何发现孩子的天赋,如何引导孩子的愛好,我有一些经验,愿分享给大家。</p><p class="ql-block">      以上便是我的思考,或许大家能想到更多办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燕翼堂义塾将在周六、周日早上八点继续授课,希望大家互相转告,机会难得,切勿错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