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逛北京国家植物园

江西老知青

<p class="ql-block">北京国家植物园位于北京香山脚下,清朝正白旗所在区域。公园里还有一个比较大的湖面,种植的荷花,睡莲,芦苇。</p> <p class="ql-block">香山就在远处。据考察此处也是曹雪芹写红楼梦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植物园里的林阴步道。</p> <p class="ql-block">碉楼是清代旗营用以训练的设施。乾隆十二年(1747),清政府为平息大金川(今四川阿坝州大金县)地区的叛乱,于旗营间仿金川地区的居住建筑建造碉楼,用以军事训练。</p><p class="ql-block">香山地区曾建有68座各式碉楼,各旗碉楼数量、规制不同,正白旗共建有9座。如今,清朝建造的碉楼在香山地区仅6座半遗存,其中2座完整的位于北京植物园北湖东、西两侧。</p> <p class="ql-block">清朝遗留的碉楼。</p> <p class="ql-block">正白旗饮水古井</p><p class="ql-block">正白旗古井位于曹雪芹纪念馆北侧,井深约20米,是正白旗居民的日常饮水用井,为清代正白旗遗存下来的唯一水井,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传说曹雪芹在正白旗居住时,生活饮水即取自此井。</p> <p class="ql-block">碑林</p><p class="ql-block">1749年,在香山设健锐营八旗</p><p class="ql-block">牌林,共立碑刻25通,是八十年代地区的山坡、废寺等地收集而别记录了皇帝的哥哥的生平和功佛寺主持的成就,一些明清将军记录修庙的过程等等。</p> <p class="ql-block">曹雪芹故居。</p> <p class="ql-block">正白旗关帝庙</p><p class="ql-block">清代旗人尚武,因"关帝素志忠诚,天姿勇毅",入关后也吸纳了中原地区的关帝崇拜。关帝被视为清朝的护国神,故每个旗营里都建有关帝庙(俗称老爷庙)。清初战事频繁,将士们出征前有先到关帝庙祭拜武圣关公的风俗,祈求能够打胜仗。正白旗关帝庙位于旗营正北方,庙外有两棵三百年以上的古槐,可证此庙之年代。在关帝庙北墙上绘有"墨龙图":在浓云密雨中,一条巨龙昂首藏尾,利爪伸出,形态如生,望之令人生畏,东、西两侧墙上绘水墨山水风景,据说此图为曹雪芹的朋友鄂比所画。</p> <p class="ql-block">正白旗关帝庙位于旗营正北方,庙外有两棵三百年以上的古槐。</p> <p class="ql-block">国家植物园的古树</p><p class="ql-block">国家植物园有古树7科10属11种638株,其中树龄300年以上古树124株,树龄100-300年古树514株,遍布于园内各地,古树最为集中的区域为卧佛寺附近及其后山,总计352株,从树种上看,侧柏最多,其次是圆柏、国槐和油松。</p> <p class="ql-block">国家植物园最里面是著名的卧佛寺。庙前斜坡古柏甬道,两边古柏耸立。</p> <p class="ql-block">"智光重朗"牌坊</p><p class="ql-block">十方普觉寺(卧佛寺)前斜坡古柏甬道南端,原立有木制牌坊一座,牌坊阳面题"智光重朗",阴面题"妙觉恒玄"。原牌坊于1949年前后破损而被拆除,现存牌坊是1984年依原样复建的一座冲天式牌坊,顶部为庑殿式,四柱三楼,高12.5米,宽15米。</p> <p class="ql-block">穿过牌坊进入十方普觉寺(卧佛寺)。</p><p class="ql-block">十方普觉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距今已有1300余年的历史,初名"兜率寺"。元代至治元年(1321)英宗时铸造铜质实心释迦牟尼卧佛像,长5.3米,高1.6米,重约54吨,为稀世之宝。清雍正年间,怡亲王允祥出资修缮,雍正十二年(1734)竣工,雍正皇帝钦赐寺名"十方普觉寺",并作碑文。曹家与怡亲王府关系甚密。曹雪芹居正白旗时,友人称他"寻诗人去留僧舍",知其常流连于香山一带寺庙内。</p><p class="ql-block">乾隆四十八年(1783),清政府对寺庙进行大修,形成了如今寺庙的格局。其古柏夹道、娑罗树、元代铜铸卧佛等为历来游览者所称道,为中国十大名寺之一。</p> <p class="ql-block">山门殿前池塘里,锦鲤满池。</p> <p class="ql-block">山门殿</p><p class="ql-block">山门殿是卧佛寺第一座殿堂。正中门额上悬"十方普觉寺"匾额原为清雍正帝所题,现悬额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补题。殿内两侧供奉有哼、哈二将立像,他们是佛教的护法神。</p> <p class="ql-block">卧佛殿简介</p><p class="ql-block">这座殿叫卧佛殿。殿内的卧佛是铜铸的释迦牟尼像。根据我国《元史》记载是在至治元年(公元一三二一年)铸成的,到现在已有六百六十多年的历史。当时英宗皇帝为修庙铸佛"给钞千万贯、增役卒七千人。"这尊铜像身高五米三,冶金五十万斤,作侧臣卧卧姿。卧佛的三面环立着十二尊泥塑像,是十二圆觉。这组佛像,是表现释迦牟尼临终前向他的弟子嘱咐后事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卧佛殿是卧佛寺主殿。门额上悬匾额"性月恒明"为慈禧皇太后题写。殿内宝床上即为元代至治元年铜铸卧佛,佛像长5.3米,高1.6米,重54吨,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铜铸卧佛像。</p> <p class="ql-block">卧佛寺里的古腊梅树北京城里数第一,每到隆冬腊梅花盛开,北京人前来赏花及其热闹。夏天绿叶茂盛,古建筑都淹没在绿叶丛中。</p> <p class="ql-block">万生苑是植物园里的温室,能让北方人也能欣赏到南方的各种各样的植物。尤其冬天,也是北京人打卡的好去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