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眉县是关中西部的一个小县,历史上曾经有过平阳、郿坞、郿县等称谓<span style="font-size:18px;">,现属宝鸡市。</span>《史记·秦本纪》载:“宁公二年,公徙居平阳。”“武公元年……居平阳封宫。”秦宁公二年是公元前714年,秦武公元年是公元前697年,据此算来,眉县已经有2700多年的建城史了。上世纪70年代我作为“知识青年”在眉县下乡时,全县人口仅20万左右,县城也很小,只有一条不太长的街道和一两条更小的岔道。近半个世纪过去,眉县的面貌变化巨大。特别是县城,规模比过去大了很多倍,几乎看不到四五十年前的痕迹了。在县城西北边的渭河南岸,建起了滨河文化产业新区,平阳阁就是这片新区的地标性建筑。</p><p class="ql-block"> 8月16日下午,我独自到平阳阁去游览。据台基上一层出入口外的文字介绍,平阳阁建成于2013年4月,占地35亩,建筑面积8990平方米,建筑高度89米,主体为明五暗九结构,即外观五层,内部九层。眉县博物馆就设在平阳阁的一层,而二层及以上目前不开放。</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从不同的位置和角度看平阳阁</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平阳阁一层的北门是博物馆的出入口</h5> 眉县博物馆的基本展名为《平阳怀古——眉县历史文化展》,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吉金传家史——眉县青铜文化展》。“吉金”,是古代青铜礼器的美称。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平阳怀古——眉县历史文化展》</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吉金传家史——眉县青铜文化展》</h5> 宝鸡是青铜器之乡,其中眉县出土的古代青铜器占有重要的地位。先来看几件先周时期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素面铜鼎和环带纹簋(guǐ,先周时期)</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列旗纹簋和父辛方鼎(西周)</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周代的铜釜(右)和战国时期的铜敦(duì,左、中)</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组先周时期到春秋时期的青铜戈</h5> <p class="ql-block"> 从1955年开始,在渭河北岸的杨家沟陆续出土了大量的西周青铜器。特别是2003年出土的逨盘、逨鼎、单叔鬲(lì)、单五父壶、叔五父匜(yí)等27件西周晚期的青铜重器,不仅器型完整、纹饰精美,而且所铸的铭文记载了单氏家族8代人辅佐西周12位王的历史,可印证史书对西周年王室变迁以及从周文王到周宣王的记述,是21世纪重大考古发现之一。但这些稀世珍宝没能留在眉县,它们都被上调到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而眉县博物馆所展出的,是这套青铜器的复制品。</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杨家村窖藏出土的珍贵青铜器(西周晚期,复制品)</h5> 1955年在杨家村出土的“盠”驹尊和“盠”方尊,是周成王时期的青铜酒具,其中的驹尊最为珍贵,它的铭文是研究西周马政及我国古代畜牧史的重要文献,是西周早期青铜器中的珍品。目前在眉县博物馆里展示的“盠”驹尊和“盠”方尊也是复制品,它们分别被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收藏。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盠”青铜驹尊(西周,复制品)</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盠”青铜方尊(西周,复制品)</h5> 当然,上级博物馆也给眉县博物馆留下了杨家村窖藏青铜器的少部分原件,即1985年出土的一套编钟和一套编镈,它们造型精美,音色成韵,应当是眉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春秋时期的钮钟(上)和杨家村窖藏出土的编钟(下)</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杨家村出土的编镈(西周晚期)</h5> 博物馆还展出了春秋时期及其以后的青铜器。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兽耳簋和环带纹鼎(春秋时期)</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春秋时期的铜鼎(中)、</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汉代的铜鼎(左)和铜盆(右)</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铜壶(汉代)</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弩机(汉代)</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唐代的铜鼎(右)和明代的铜鼎(左、中)</h5> 其中一件战国时期的铜扁壶特别精美,这里单独分享一下。它是从金渠镇教坊村出土的。我下乡时,教坊村叫做教坊大队,是从我所在的生产队往返常兴火车站的必经之路。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铜扁壶(战国时期)</h5> 眉县博物馆展示了一批古代铜镜,从西汉时期到明代的都有。其中的一件汉代铜镜的名称很特别,叫做“十二时辰规矩铜镜”,不知是什么意思。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代铜镜</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十二时辰规矩铜镜(汉代)</h5> 另外还有几件从春秋时期墓葬中出土的玉器。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组春秋时期的玉器</h5> 基本展的第二部分是《举杯邀明月——眉县酒文化展》。眉县出的太白酒在省内很有名气。以前太白酒厂一直设在金渠镇,就是我下乡所在的金渠公社。那时从队上去公社办事,就从公社院子隔壁的酒厂经过,对那浓烈的酒糟味记忆犹新。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举杯邀明月——眉县酒文化展》</h5> 博物馆用彩色塑像的形式,展示了从取水、制曲到勾兑、品酒的全过程,还再现了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当垆卖酒的场景——这是哪儿跟哪儿呀?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取水</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制曲</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投料</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发酵</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蒸馏</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储存</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勾兑</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品酒</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当垆卖酒</h5> 博物馆将很多陶质和青铜酒具与其他器具混合放置在一起加以展示,这些器具从新石器时代到唐代的都有。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些陶器和青铜器都是用于盛酒和饮酒的</h5> <p class="ql-block"> 这部分展陈虽然名为《酒文化展》,但展品并不限于酒具。比如新石器时代不太可能有酒这种饮品,但展厅里仍然有这一时期的陶器。它们大多是红陶,也有一两件彩陶等其他类型的陶器。以当时的制作工艺水平,这些陶器的造型和色彩都称得上精美。</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组新石器时代的红陶</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红陶葫芦瓶和红陶夹砂小杯(新石器时代)</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彩陶葫芦瓶(新石器时代)</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红陶细颈瓶和红陶葫芦瓶(新石器时代)</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陶瓶(新石器时代)</h5> 春秋时期到清代的文物展品也都是陶瓷器皿,同样也不限于酒具。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足瓮(春秋时期)</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蒜头壶和茧形壶(秦代)</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组黑釉瓷注(唐代)</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从宋代到清代的酒具</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白瓷碗(五代,左下)、白釉瓷碗(宋代,右下)和</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青釉碗(上,金代)</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宋代的豆绿色瓷碗(上)和黑褐釉瓷碗(下)</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宋代的青釉瓷碗(左)和黑褐釉瓷碗(右)</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宋代的豆绿色瓷碗(上)和青釉斗笠碗(下)</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黑釉瓷碗(宋代,右下)、</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黑釉筒形碗(宋代,右上)和</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青釉瓷碗(左,金代)</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绿釉陶瓶(宋代)</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梅瓶(宋代)</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影青瓷碗(宋代)</h5> 其中最漂亮的,要数一件唐代的三彩壶了。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彩唾壶和三彩水盂(唐代)</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彩唾壶(唐代)</h5> 第三部分展陈的标题是《斗拱驭飞阁——眉县秦汉建筑文化展》。这一部分的展品主要是秦代及两汉时期的砖瓦等建筑材料和瓦当,也有个别战国时期和南北朝时期的同类文物。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斗拱驭飞阁——眉县秦汉建筑文化展》</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角管道(秦代)</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陶拐头(秦代,下)、回纹砖(汉代,左上)和</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镇墓砖(右上,南北朝时期)</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秦代的陶圆管道、秦汉时代的筒瓦和瓦当</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一组秦代和汉代的瓦当、</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西汉的回纹空心砖、东汉的板瓦</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回纹方砖、铺地方砖和瓦当(汉代)</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秦代的瓦当、汉代的回纹条砖、涡纹砖和水管盖</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组汉代瓦当和东汉板瓦</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组秦代和汉代瓦当</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组秦代瓦当</h5> 在汉代瓦当中,有两件的上面有“郿邑”的字样,为眉县悠久的建城历史提供了实物佐证。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郿邑”瓦当(汉代)</h5> 2000年,考古工作者在眉县第五村成山宫遗址发现了一枚面径783毫米的半圆形大夔凤纹瓦当,这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瓦当,又称“瓦当王”。这枚瓦当王的出土,可以使我们从一个侧面窥见秦成山宫的巍峨宏大。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瓦当王”(战国时期)</h5> 古代宫殿式建筑的屋顶是很有讲究的。我一直对什么“歇山顶”、“庑殿顶”等傻傻地搞不清。展厅里也通过建筑模型对观众在这方面进行了科普。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悬山顶</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歇山顶</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庑殿顶</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圆角攒尖顶</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盝(lù)顶</h5> 这一部分还陈列了清代郿县县城的沙盘模型。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代的郿县县城(模型)</h5> 看完基本展《平阳怀古——眉县历史文化展》,在近展厅出口处有一个名为《眉坞旧影》的小小的图片展,大约有30幅,反映了眉县风土人情及百姓生活变化。前面说过,我曾经在眉县下乡当过“知青”,这些图片中就两幅有反映知青生活的。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眉坞旧影》</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知识青年自己理发》</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眉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积极分子代表大会》</h5> <p class="ql-block"> 还有一张是以槐芽中学为题材的。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槐芽中学是我应试的考场所在。如果说,1977年的高考是我人生最具决定意义的战役的话,这里就是这场战役的决战之地,因此尽管没在这所学校上过学,图片中的人物也全都不认识,但我还是在这张图片前驻足良久。</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槐芽中学党支部讨论抓好师生政治思想工作》</h5> <p class="ql-block"> 那几日关中持续晴热,天空中的白云形状变化万端,美丽壮观,引得许多人拍摄赞叹。参观眉县博物馆当天,在傍晚的暮色中,以白云为背景给平阳阁拍了一张照,得到几位老同学的好评。现在晒在下面,作为这篇小文的结尾。</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暮色中的平阳阁</h5> <p class="ql-block"> 注:背景音乐采用当地小戏“眉户”(又名“迷糊”)的伴奏音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