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住在美国洛杉矶,平日通过微信视频与92岁的老母亲通话。不知从何时起,发现她的言语开始变得模糊不清,仿佛意识漂浮在云雾之中,偶尔脱离现实,陷入幻觉的空洞。有时通话,我仿佛被她带入另一个陌生的“境界”。我的大脑需要快速旋转、调整频道,才能与她的心灵对话,在那个更高频率的空间里,真正理解她。</p> <p class="ql-block">视频中正唱歌的是我母亲。看着她精神饱满、情绪投入,真让人难以相信她的思维已经开始出现衰退。她的状态时而清晰、时而糊涂,时而开朗、时而抑郁,令人难以捉摸。对身边照料她的人来说,这是一项极大的挑战,很容易陷入误解与困扰之中。脑部退化往往是缓慢而隐秘的过程,我逐渐意识到,母亲也许正迈入“心绪如阴云般低垂、记忆如沙漏般滑落”的阶段——这对她最亲近的人来说,是难以接受的现实。</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在美国,这样的老人通常被视为“病态”,尤其当幻觉频繁出现时,医生会使用镇静类药物来帮助她们平静下来。而在中国,这方面的认知和资源明显不足。所以,对于陪伴她的家人来说,更应主动地给予爱护、理解与鼓励,尽可能延缓她走入老年痴呆的步伐。如果她像一片云,我们就变成轻舞的天使,飞到云端守护她;如果她的思绪被负面情绪操控,我们就要帮她拨开乌云,让阳光洒满她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照料高龄老人的过程无比艰辛。前几天,我在美国接到保姆微信,说家里三间卧室被母亲翻得天翻地覆,像战场废墟。原因是母亲说她有十几万现金不见了,要报警。我担心事态扩大,便立刻视频连线母亲,开始一场“心灵对话”。</p> <p class="ql-block">为了安抚她情绪,我问:“你怀疑是谁拿的?是住在附近、家里有钥匙的哥哥嫂子,还是保姆?”她斩钉截铁地说:“他们都不会偷。因为我藏得极隐秘,只有我知道。而且家里始终有人,也没有翻动的痕迹。”我说:“既然如此,警察来了也找不到线索。如果真有这笔钱,也许你只是忘了藏在哪里;也可能你记错了,其实早已存入银行。找不到也别急,这钱我来补给你,存在你账户上,咱家不差这点钱。”(这句抓住她“看重钱”的心理)</p><p class="ql-block">经过这番沟通,风波才告平息。</p> <p class="ql-block"> 这个阶段的老人,除了会出现幻觉,还有极强的固执。她一旦认定了某个念头,就很难劝动,哪怕再无理也要坚持到底。</p><p class="ql-block">我刚回国时,发现她养的狗脏兮兮的,毛长得遮住了眼睛,像只流浪狗。我带它去宠物店剪毛、干洗、全面消毒。没想到回来后,母亲非常不满意,觉得没有“水洗”得干净,立即打电话给她信任的老店,让人来接狗再洗一遍。虽然我心中窝火,但看她固执的样子,还是妥协了。</p> <p class="ql-block">狗洗好送回来,母亲又疑神疑鬼:洗得这么快,一定没洗干净。于是开始仔细观察,终于“发现问题”:狗屁股怎么突出来了?我解释是剃了毛,器官裸露,看起来才像这样。但她不信,坚持拄着拐杖领着狗出门,我知道她要去找邻居评判。果然半小时后,她回家给美容店打电话说:“你们不用来了,狗大便后屁股没事了,不好意思,打扰你们了。”</p> <p class="ql-block">为这条狗,她打了十多通电话。店主小伙因她是会员、又独居多年,始终无怨无悔地接送她的狗。我深受感动。</p><p class="ql-block">我曾劝母亲不要这样反复折腾人家,她却强硬地说:“别管我的事。</p> <p class="ql-block">这句“别管我的事”深深刺痛我。我从大洋彼岸赶回,只为照顾她,她却拒我于千里之外。现实却是,我回国后,她几乎“躺平”。嫂子原先每天帮她打扫、做饭,而我回去后,她把一切事务交给我,成了24小时全职保姆:找水杯、斟水、抱怨菜不好吃时重煮、洗衣服、照顾狗……她耳聋眼花,却用“灵活的脑袋”对我发号施令。她曾叱咤风云,如今依旧有掌控欲,而我开始体会嫂子这些年有多难。</p> <p class="ql-block">她虽然身体衰老,但意志仍强。听嫂子说,她经常独自在家里不慎摔倒,然后凭着毅力慢慢爬到桌边或床边作为扶手站起来。最严重一次是在我回国前,她夜间上厕所摔倒也不呼救,不想打扰住在一个社区里的哥嫂睡觉,自己挪到门边撑着站起。第二天她从镜子里看到自己脸上布满淤青,才心升恐惧,赶快叫儿子送医检查。</p> <p class="ql-block">我也是第二天通过视频,看到老妈摔得好重的样子,庆幸的是只是皮外伤。我立即订机票准备回国,为她寻找一位可24小时看护她的保姆,因为她已不适合独居了。</p> <p class="ql-block">一个小插曲让我心疼:她受伤第二天清晨,牵狗站在单元门口,一位年轻人路过,被她的“青面獠牙”吓得尖叫逃走(<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选了一张母亲淤青快退去的照片与朋友分享)。</span></p> <p class="ql-block">我回国后,关于雇保姆事一波三折,母亲反复改口:“我什么都能做,不需要人照顾。”当我几乎失去耐心时,只能向上帝祷告:“求祢软化她刚硬的心。”第二天,她却说:“我想了一夜,不雇保姆,你回美国也不安心。那就雇吧。”我热泪盈眶,那一刻,她的体贴击中了我内心最柔软处。</p> <p class="ql-block">我長期生活在海外,爲盡孝,幾乎每年囘去陪老母親一段時間,讓自己心裏虧欠有所安慰。這次回去,陪老媽45天,也是這些年來與老媽共同居住时间最长的一次,其中有30天做她的24小时全職保姆,其余15天由我帶著保姆適應環境。</p> <p class="ql-block">值得感恩的是我们幸运地雇到了一位好保姆。人越老,越怕孤独。孤独会放大负面情绪,制造无责任的“怪异”言行。而这位保姆百依百顺,不与母亲正面冲突。哪怕母亲言语尖锐、言辞伤人,她也总是笑脸相迎。母亲误听我说“与中介所签订合同中半年后可免费换保姆”,其实是半年内。我们便将错就错,不然她可能早换十几位了!</p><p class="ql-block">我安慰保姆:“别担心,老妈其实很喜欢你,还夸你呢。她只是刀子嘴豆腐心。”越久相处,她会越离不开你的”。</p> <p class="ql-block">感恩这一切让我成长许多,从与她较劲,到理解老年人心理,再到给予情绪支持和价值感,逐渐转化母亲的心态。我明白,90多岁的母亲,需要“情绪价值”。她的需要无法靠“孝顺”两个字来绑定,而是靠爱的智慧来满足。就像圣经说的:“要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当她提出不合理要求,我不再反驳,而是先答应,等她自己忘记为止。</p> <p class="ql-block">当她说:“活这么大还有什么意思?”我会鼓励她:“你除了腿脚不便,其他方面比九成同龄人健康。你争取活到100岁!”她笑着说:“你哄我像哄小孩。”我回:“不止100岁,120也没问题!”</p> <p class="ql-block">更重要的是——维护她的尊严。她43岁守寡,独立抚养我们三个子女,成就了坚强又要强的个性。如今哪怕她言语错乱,仍要“掌控一切”。我不与她争锋,而是肯定她的判断:“我老妈谁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她听了总会笑得合不拢嘴。</p> <p class="ql-block">即使她虚构事实,说自己每天走4000步,我也不纠正,而是顺着她说:“你这步数都快赶上年轻人了!” 她常自豪地说:“医生从来没查出我身体有毛病。”我便接话逗她:“那你厉害了,医生都被你整到要失业了!”</p> <p class="ql-block">彰显她的价值感。对年迈的母亲来说,最不能忽视的是“存在感”与“价值感”。她仍希望掌控家庭的一切大小事务,维持她作为“家中主心骨”的地位。每当她情绪泛起波澜,我不再反驳她,也不随情绪起舞,而是学会及时肯定她——告诉她:“你头脑还这么清楚,处理事情有一套,真是同龄人中最聪明的。”</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她听后眼神发亮,仿佛找回了久违的自信与尊严。</p><p class="ql-block">其实,不管哪个年龄段的人,只要被赋予价值感,就会觉得自己的存在是有意义的。而这种“精神灌溉”,远比物质给予更重要。</p> <p class="ql-block">心灵的转变:属天智慧的提醒。这次回国,我深刻反思了自己与母亲之间的关系。过去,我常用“正常人”的标准来要求一位已经衰老的老人,结果反倒显得自己不够“正常”。刚回来的时候,我总想纠正她的观念和习惯,一旦她不配合,我就会生气,甚至大声斥责她,尤其当她做出一些可能危及自身安全的行为时。</p> <p class="ql-block">而持续的照顾让我的身体疲惫、情绪崩溃,我一度陷入无力感之中。每当这时,内心就会浮现一个声音对我说:“当你老了,当你也到了她的年龄,或许你还不如她,或许也不知道会有谁来照顾你。她现在所经历的,可能正是你未来的模样。悔改吧——母亲尚在,这是许多失去母亲的家庭梦寐以求的福气,珍惜她,才是最重要的。”</p> <p class="ql-block">是的,每一次心情低谷,每一次情绪失控,背后总有一个微弱但坚定的提醒——那是来自上帝的温柔劝诫。我终于明白,仅靠“尽义务”去照顾一个高龄母亲,是远远不够的。真正源自内心的爱,是超越责任、超越血缘、甚至超越理智的。而这种爱,唯有依靠上帝,才能活出那份无私与恒久。</p> <p class="ql-block">这一次的陪伴,是上帝赐给我的一场“爱的试炼”——我是否能坚持去爱,去付出,去体会她内心的孤独、软弱与执拗?我是否能放下自我,让自己的心灵与她的心灵同频共振?</p> <p class="ql-block">写下这篇文章的初衷。</p><p class="ql-block">晚饭后与邻居散步时,我谈到这次回国照顾母亲的体会,她听后立刻说:“你应该把这些写下来,分享给更多人。现在很多家庭都在经历类似的困境”。 她的话让我动了念头,于是下定决心,把我与92岁母亲之间这段“云中对话”的心路历程整理出来。我相信,个人真实的经历和思考,也许能为正在照顾高龄老人的子女们提供些许共鸣、安慰与启发</p> <p class="ql-block">结语:愿我们用爱回应晚年的幽谷。陪伴高龄老人,不是单纯的忍耐或牺牲,更是一场修炼、一场深刻的灵魂交会。愿我们在照料父母的过程中,不仅给予他们尊严与陪伴,也借此完成对自己的修复与成长。愿属天的智慧引导我们,在最艰难的亲情中活出最丰盛的爱。哪怕是云端对话,哪怕意识模糊,哪怕言不达意——那都是灵魂之间最真实的呼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