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9.3”的几点启示

杨卫国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金秋九月的风拂过神州大地,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80年前,中华民族以3500万同胞的牺牲为代价,将侵略者赶出家园,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竖起不朽丰碑。“9.3”这个被历史镌刻的日子,不仅是胜利的见证,更是留给后人的精神富矿。站在新时代的坐标上回望,这场胜利给予我们的启示,如同穿越时空的灯塔,依然指引着前行的方向。</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精神传承:</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在缅怀中汲取信仰的力量</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纪念馆里泛黄的家书、战场遗址上锈迹斑斑的弹壳、历史影像中先烈们坚毅的面庞,无不诉说着那段山河破碎的岁月里,中华民族的不屈抗争。杨靖宇将军在冰天雪地中靠棉絮充饥仍战斗到最后一刻,赵尚志率领抗联将士在林海雪原中屡创奇功,八女投江用生命践行“宁死不当亡国奴”的誓言……这些镌刻在民族记忆中的名字,诠释着何为“爱国主义”,何为“英勇奋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爱国主义从来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担当。80年前,无数普通百姓放下锄头、离开课堂,扛起枪杆走向战场,他们中有的是稚气未脱的青年,有的是白发苍苍的老者,只因“保家卫国”四个字,便甘愿用血肉之躯筑起长城。这种精神在和平年代依然闪耀:抗疫前线白衣执甲的逆行,边防线上战士们风雪中的坚守,科研领域工作者隐姓埋名的攻关,都是爱国主义在当代的生动注脚。缅怀先烈,就是要将这份精神基因融入血脉,让“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在一代又一代人心中生根发芽。</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二、</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珍爱和平:</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在安宁中守护来之不易的幸福</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安门广场上的和平鸽展翅高飞,城市街巷里的烟火气温暖人间,孩子们在阳光下奔跑的笑声清脆悦耳……这一切习以为常的安宁,都源于80年前那场胜利的奠基。经历过战争蹂躏的民族,最懂得和平的珍贵。抗战时期,北平沦陷后,清华园里的师生们带着书籍辗转南迁,在防空洞旁坚持上课;上海租界被突破后,无数家庭流离失所,在废墟中寻找失散的亲人。历史早已证明,没有和平的土壤,任何幸福都无从谈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珍惜和平,不是遗忘战争的伤痛,而是以史为鉴防止悲剧重演。如今,世界仍不太平,局部冲突此起彼伏,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阴魂不散,人类面临的安全挑战依然严峻。作为世界上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始终是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从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到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从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到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和平不是等来的,而是需要各国共同守护的成果。对每个普通人而言,珍惜和平就是要守护身边的秩序,尊重多元的文明,用理性与包容化解分歧,让安宁成为代代相传的礼物。</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三、</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家国同心:</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在奉献中书写生命的价值</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没有国家的安宁,就没有小家的幸福”,这是被历史反复验证的真理。抗战时期,河北农民王二小为掩护乡亲们转移,将日军引入八路军的伏击圈,自己却壮烈牺牲;云南各族群众用马帮在崇山峻岭中开辟“滇缅公路”,为前线运送物资,无数人为此献出生命。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国家第一”的内涵——当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生命便有了超越平凡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我们虽身处和平年代,但“卫国、报国”的使命从未褪色。年轻人在科技创新的赛道上奋勇争先,为国家发展注入新动能;中年人在各自岗位上兢兢业业,支撑起社会运转的脊梁;即便是步入老年行列的人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贡献余热:社区里的老党员义务调解邻里纠纷,退休教师走进乡村学堂支教,老兵们向青少年讲述战斗故事……年龄从来不是奉献的障碍,只要心中有家国,就能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找到发光发热的坐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80年光阴流转,胜利的欢呼早已化作前行的号角。纪念“9.3”,不是为了沉溺于过去的苦难,而是为了从历史中汲取力量;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让和平的种子茁壮成长;不是为了空谈爱国,而是为了将家国情怀转化为脚踏实地的行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铭记先烈的牺牲,珍惜眼前的安宁,以家国同心的信念,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继续奋勇前行。因为我们深知:唯有不忘过去,才能开创未来;唯有守护和平,才能拥抱幸福;唯有奉献家国,才能让生命绽放最绚丽的光彩。这,便是“9.3”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启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