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之行(五)——游上海交通大学

信凤

<p class="ql-block">入上海交通大学相对复旦大学会好约,它那是一个小时开约一次。2025年8月11日下午,我们游完了复旦大学回酒店休息后临时约的,3点抢到一个名额,4点抢到一个名额。只需抢大人的名额便可。我们4点半出发,乘地铁来交通大学。到站后,先来到华山路的一号门,结果工作人员说,此门游客不能进,要到广园西路的5号门进。</p> <p class="ql-block">这图就是从5号门进来后拍的。旁边就是中银科技金融学院。</p> <p class="ql-block">楼的另一面则写着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p> <p class="ql-block">交道大学校内地图。</p> <p class="ql-block">上海交通大学(简称“上海交大”)是中国历史最悠久、享誉海内外的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以综合性、创新型、国际化为特色,涵盖理、工、医、管等10个学科门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海交通大学前身为1896年由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历经南洋大学堂、交通大学上海学校等阶段,1959年定名上海交通大学。2005年与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形成多校区综合性大学格局。‌‌</p> <p class="ql-block">啊,原来华山路一号门在这呢。</p> <p class="ql-block">路过Bia——X研究院、教师活动中心(招待所)。来到了南洋公学中院。</p> <p class="ql-block">这是南洋公学中院,一看便知是年代较久的优秀历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中院是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现存最早的建筑物,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夏季,由南洋公学首任校长何嗣焜主持建造。该建筑为三层维多利亚风格砖木结构,占地面积4950平方米,建成初期兼具教学、办公与食宿功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培养出吴稚晖、钮永建、白毓昆、马衡、周厚坤、邹韬奋、陆定一等知名校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的重要见证,该建筑在1999年进行百年纪念修缮后恢复"南洋公学中院"石刻标识。并于2019年以"上海交通大学早期建筑"名义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中院,我们又回到了进门处的百年校庆里程碑处。</p> <p class="ql-block">上海交通大学百年校庆里程碑位于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大草坪中央,为1996年上海交通大学一百周年校庆时所立的纪念碑。该碑高12.5米,碑体呈三角形,寓意教书育人以德、智、体三方面为根本,以暖灰色花岗岩为碑面。</p> <p class="ql-block">这花盆上写着:“饮水思源,爱国荣校。”这是上海交通大学的校训。</p><p class="ql-block">‌饮水思源‌:源自1926年交大校友捐建自流井的典故,比喻不忘本源的道德准则,提醒师生铭记历史恩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爱国荣校‌:由原校长唐文治提出,强调从爱校到爱国的递进情怀,要求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学校命运紧密结合。</p> <p class="ql-block">从一号门进的话,右侧是百年校庆里程碑,左侧是烈士墓园。</p> <p class="ql-block">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p> <p class="ql-block">总办公厅</p> <p class="ql-block">總辦公廳</p><p class="ql-block">原名“容图堂”,爲纪念我國最早留美,最早主張引進西學的學者容閦而命名。建于一九三三平三月是學校主要辨公樓。三層鋼筋水泥結構,建築面積二干一百六十五平方米。現門額“總辨公廳”四字出自胡漢民手筆。</p> <p class="ql-block">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包兆荣图书馆)</p><p class="ql-block">包兆龙图书馆是上海交通大学下属的综合性图书馆,由香港船王包玉刚捐资兴建并以其父命名,1985年10月建成于徐汇校区,邓小平亲自批准接受捐赠并开创新中国高校接受海外捐赠先例。该馆建筑面积26162平方米,含18层主楼及辅楼,到1990年馆藏文献达163.52万册。其前身为1896年建立的南洋公学图书室,1919年建成独立馆楼,历经交通大学图书馆等名称演变。1956年交通大学西迁时调出22.6万册藏书。新馆落成后引入计算机系统管理,设立闵行校区分馆,开展国际联机检索及文献复制服务,与15国89所院校建立书刊交换关系。现建筑已改建为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主楼。</p> <p class="ql-block">凯原法学院</p><p class="ql-block">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成立于2002年,2007年美国廖凯原基金会向上海交通大学捐资建设法学院,2008年法学院同时冠名为“凯原法学院”。2012年,廖凯原法学楼在交通大学徐汇校区落成。</p> <p class="ql-block">饮水思源碑</p><p class="ql-block">上海交通大学的“饮水思源碑”是交通大学同根同源的标志性建筑,由1930届校友于1933年捐建,碑上刻有“饮水思源”四字,碑后为执信西斋。该碑由大理石贴面,正面刻有“饮水思源”四字,背面刻有1930届校友姓名及校徽图案,象征着交通大学“饮水思源”的优良传统。 ‌</p> <p class="ql-block">执位西斋</p><p class="ql-block">第一宿舍</p> <p class="ql-block">第一宿舍</p><p class="ql-block">建于一九三0年,原名”机信西濟”,以纪念國民革命先驱末机信先生,初属學生宿舍,有房屋一百八十七間,建筑面積四干三百九十七平方米。現爲校、系部分單位的共用辨公場所。門前的“饮水思源”紀念牌是一九三O级校友于一九三三年發起建立的,已成爲學校的標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九三二平淞滬抗戰期間,家慶龄、何香凝等主持建立國民傷兵普院,曾借用此楼作院址。</p> <p class="ql-block">高级金融学院。走到这时,夜幕已降临了,观校已无法进行了。想去学校食堂用餐,走进一看,食堂不接待外来游客。走出食堂,旁边正好有肯德基店。晚餐有着落了。</p> <p class="ql-block">今天下午,我们轻松愉快观游上海交大。上海交大注重红色教育、爱国教育、文景建设。喜欢上海交大的校训:“饮水思源,爱国荣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海之行的文章全部结束,感谢美友们的一路支持!祝大家生活愉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