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汤邦明<br><br>八十年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如同一束穿透黑暗的强光,照亮了人类历史的天空,宣告了正义对邪恶、光明对黑暗的伟大胜利。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斗争中,中国战场作为东方主战场,以顽强的抵抗和巨大的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毛泽东主席的《论持久战》,就像一座屹立不倒的灯塔,为中国抗战指引了正确的方向,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之际,重温这部经典著作,依然能从中汲取无尽的智慧和力量。 <div><br></div>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创作于 1938 年 5 月间,彼时抗日战争刚刚进入相持阶段,全国上下对抗战的前景一片迷茫。“亡国论”和“速胜论”甚嚣尘上,人们对战争的走向和最终结局充满了疑虑和担忧。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毛主席以其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深刻透彻的分析能力和坚定无畏的革命信念,撰写了《论持久战》,科学地预见了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并明确指出,中国是不会灭亡的,也不会速胜,抗日战争将是持久战,最后胜利属于中国人民。<br><div><br></div><div>毛主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中日双方的基本特点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论为:日本是个强国,其军事、经济实力强大,但它是小国,地小、物少、人少、兵少,加之战争的非正义性、失道寡助;而中国是弱国,军事、经济等实力相对薄弱,但中国是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并且进行的是正义的、进步的、反侵略的战争,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同情。这些基本特点决定了抗日战争的持久性和最终胜利必将属于中国。这种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客观的判断,为中国抗战的胜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使人们对战争的形势和发展有了清晰的认识,从而坚定了抗战的信心和决心。<br></div> <div><br></div>《论持久战》不仅在理论上为抗战指明了方向,更在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在战略防御阶段,中国军队按照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对日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大量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打破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在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武装力量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使日军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在战略反攻阶段,中国军队在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配合下,对日军发起了全面反攻,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可以说,《论持久战》是中国抗战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它所蕴含的战略思想和斗争艺术,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div><br><div>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的今天,我们中国人民和解放军学习《论持久战》,就是要学习毛主席那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战略眼光。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我们面临着各种风险和挑战,需要以冷静、客观、理性的态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无论是应对经济领域的贸易摩擦,还是处理国际事务中的各种矛盾纠纷,我们都要从战略的高度。善于从全局和长远的角度出发,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制定出正确的战略和策略。<br></div></div> <div><br></div>我们还要学习毛主席那种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无数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他们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始终保持着对正义的追求和对胜利的信念,不屈不挠地与敌人进行斗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坚定理想信念,发扬不屈不挠的精神,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我们的目标。<div><br></div><div>同时,我们更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和平的珍贵。今天,虽然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但世界并不太平,局部战争和冲突时有发生。我们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div> <div><br></div>八十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但《论持久战》所蕴含的思想光辉却依然熠熠生辉。它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深入学习《论持久战》,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让和平的阳光永远普照人类的家园。 <br><br>写于2025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