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史诗 初心回响

一江日月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昵称:一江日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美篇号:7544229</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片:部分来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6月5日,我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对工业文明的好奇,踏入了武钢一号高炉工业遗址公园。这座承载着新中国钢铁工业辉煌与梦想的高炉,如同一部厚重的史书,静静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奋斗岁月。</p> <p class="ql-block">走进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座雄伟的武钢一号高炉。它宛如一位巨人,虽已退役,却依然散发着震撼人心的力量。高炉周身被漆成铁锈红色,仿佛是岁月留下的独特印记,又像是钢铁工人炽热的奋斗激情的象征。周围的铁轨和工业设施,虽历经风雨,却依旧保存完好,将往昔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生动地展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踏入高炉陈列馆,就像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旅程。馆内陈列着的一幅幅泛黄的老照片、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都在无声地讲述着武钢一号高炉的传奇故事。1955年,武钢开工建设,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们汇聚于此,他们怀着“钢铁报国”的理想,在这片土地上挥洒汗水。1957年7月1日,一号高炉破土动工,在短短14个月零13天的时间里,建设者们克服重重困难,让这座现代化高炉拔地而起。1958年9月13日15:25分,第一炉铁水从这里喷涌而出,那一刻,不仅标志着武钢的诞生,更向世界宣告了新中国钢铁工业的崛起,现场两万多人的欢呼声仿佛还在耳边回响。</p> <p class="ql-block">继续参观,我来到了毛主席登临的炉台。这里被精心复原,站在炉台上,我不禁想象着当年毛主席亲临现场时的场景,心中满是对先辈们的崇敬。炉台上的高温模拟装置十分逼真,当我将手放在触摸屏上,一条“钢铁火龙”从高炉出铁口奔腾而出,瞬间,我仿佛感受到了那扑面而来的炽热温度,也深刻体会到了钢铁工人工作环境的艰苦。</p> <p class="ql-block">在参观过程中,一组炉前工人艰苦奋战的雕像深深触动了我。他们手持工具,身倾向前,专注地检查出铁量,脸上满是坚毅与执着。全国劳模李凤恩带领炉前工人“陪炉吃、伴炉睡”,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对国家的责任感,为新中国的钢铁事业奉献了一切。正是有了无数这样无私奉献的钢铁工人,武钢一号高炉才能在61年的服役期里,累计生产生铁5426.16万吨,成为当之无愧的“功勋炉”。</p> <p class="ql-block">如今,武钢一号高炉虽已完成它的生产使命,但它所承载的钢铁精神却永远不会消逝。它不仅是新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见证者,更是一座精神的灯塔,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走出公园,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脑海中依然回荡着高炉的雄伟身姿和钢铁工人的奋斗身影。这次参观,让我深刻理解了奋斗的意义,也更加坚定了我在新时代努力拼搏、为国家贡献力量的决心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