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日内瓦(Geneva),位于日内瓦湖西南角,是瑞士联邦的第二大城市,也是国际机构云集的城市。作为世界著名的国际化都市,日内瓦享有极高的知名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联合国欧洲总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难民署、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公室、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电信联盟、世界气象组织、世界贸易组织、诸国会议同盟、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国际标准化组织、世界教会协会、互联网虚拟图书馆、世界经济论坛、国际红十字委员会和国际艾滋病协会等国际组织均设在日内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万国宫是瑞士日内瓦的著名建筑,位于日内瓦东北郊的日内瓦湖畔,遥望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勃朗峰。周围绿树环抱,风光秀丽。万国宫又名国联大厦,1920年–1946年,曾是国际联盟(联合国的前身)总部的驻地,现为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又称联合国欧洲总部。万国宫由4 座宏伟的建筑群组成,中央是大会厅,北侧是图书馆和新楼,南侧是理事会厅,连同花园、庭院,总占地面积为2.5 平方公里。万国宫内部装饰融合各国文化元素,阿拉巴马厅是《日内瓦公约》签署的地点,尤为著名。《日内瓦公约》通过四项基本公约和三项附加议定书,在国际武装冲突中保护战地伤病员、海上遇难者、战俘和平民等非战斗人员的生命权与人格尊严。万国宫共有5件中国赠送的艺术品,中华民国政府1935年赠送给国联一座景泰蓝花瓶、一套丝绣组画和一套长沙刺绣组画。1984年和1987年,中国政府先后赠送给联合国一幅“天坛”挂毯和一座仿汉代青铜“马踏飞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是一家人道主义机构,于1863年10月29日由瑞士的亨利·杜南倡议成立,总部设于日内瓦。它是一个公正、中立和独立的组织,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红十字组织,也是瑞士的一个民间团体,受瑞士法律保护和约束。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成立初期名为“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1880年改为现名。1912年1月,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正式承认了中国红十字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阿里亚纳博物馆,毗邻万国宫与红十字会,是欧洲重要的陶瓷与玻璃艺术专题博物馆。由瑞士艺术赞助人古斯塔夫·雷维约始建于1877年,其建筑融合了新古典主义与新巴洛克风格,拱顶星空设计与柱廊结构彰显了19世纪末的建筑美学。馆内收藏近20000件展品,涵盖12世纪至当代的陶瓷器、玻璃器及彩釉制品,系统展示欧洲、中东与远东地区的工艺演变历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日内瓦湖(Lake Geneva),位于瑞士与法国的交界处,湖的北岸和东西两端分属瑞士沃州、瓦莱州和日内瓦州,南岸属于法国上萨瓦省。日内瓦湖是阿尔卑斯山脉中湖泊群中最大的一个,湖面面积582平方公里,其中在瑞士境内363平方公里,在法国境内219平方公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日内瓦湖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巨大的人工喷泉,高大的水柱从湖面直射天际,蔚为壮观。喷泉始建于1891年,当时水柱的喷射高度只有90米。1958年改建后,采用两组水泵为动力,总重16吨,由每分钟1,500转、500千瓦、2,400伏的发动机驱动。每个水泵的功率为1,360马力,喷泉的流量为每秒500升,喷口处的水速为每小时200公里,进入喷水管中的水压为16个大气压,水柱的高度在无风时可达140米,停留在空中的水量达7吨之多,水从喷嘴喷出至顶峰再回到水面,每个回合为16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自古以来,许多名作家、大诗人都赞美和讴歌过日内瓦湖及大喷泉。亨利·詹姆斯称它是“出奇的蓝色的湖”;拜伦则把它比喻成一面晶莹的镜子,“有着沉思所需要的养料和空气”;巴尔扎克则把它说成是“爱情的同义词”。其壮观景象,身处日内瓦各地都可以看见。大喷泉于每年3月初到10月的第一个礼拜天为止,除了阴雨天之外,每天都准时做“喷水表演”,供游人观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日内瓦花钟,位于瑞士日内瓦湖畔,是日内瓦的标志性景观,1955年建于英国花园西侧,由数千株花卉构成钟表造型。作为世界上最早的植物钟表之一,钟面花卉随季节及时更换,兼具园林与钟表制造艺术的双重意义。花钟以5米的直径、15.7米的周长、2.5米的秒针,创下最大植物钟表的世界纪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日内瓦摩天轮,是当地标志性景观,位于日内瓦湖岸,靠近市中心,可俯瞰整个城市风光。摩天轮常被用于拍摄电影,尤其在美国大片中多次出现。摩天轮高约40米,采用蓝色和黄色为主色调,与日内瓦湖的蓝天白云形成鲜明对比,节假日或傍晚时分,与湖面倒影相映成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日内瓦湖水清澈透亮,吸引了大量天鹅栖息。湖畔植被茂盛,气候温和,为天鹅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天鹅与游船、码头共同构成独特景观。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布鲁斯维克公爵墓,位于日内瓦湖畔,为纪念布卢斯维克公爵查理二世而建。该陵墓仿效14世纪意大利维罗纳的史卡利杰家族墓地式样,采用新哥特风格,是日内瓦湖畔唯一的陵墓建筑。 公爵查理二世晚年定居日内瓦,并将遗产全部捐赠给该市。为纪念他对城市的贡献,日内瓦政府于1879年建造了这座陵墓。陵墓面向日内瓦湖,周围环境优美,融合了喷泉、雕塑和纪念塔等元素,成为当地热门景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日内瓦市区内有许多雕塑,极具艺术性和想象力。其中一门大炮的炮管被打了个死结无法射击,意义深远,引发人们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圣皮埃尔大教堂,位于老城区市政厅街,始建于1160年,主体工程于1232年完成,现为市区地理最高点。建筑融合罗马式主体、哥特式拱门及希腊-罗马式圆柱穹顶,拥有双重拱廊正厅。教堂外部墙体采用精心打磨的砖石细密砌筑而成,颜色为肃穆的青灰色。方形的建筑样式,阴暗的青灰色调,使整座建筑既朴素又威严。内部的正厅两边有七个双重拱廊,北面半圆形的后殿侧接一个矩形空间。南面建有走廊结构,用以连接祷告室。教堂外部,矗立着一座威严庄重的钟塔,上面3层的结构基本相同,正面为3个连续空券廊,侧面则为两个连续空券廊,体现了典型的罗曼式风格。</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百丈银柱射苍穹,</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寰瀛名都第一城。</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古朴凝重览胜地,</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花钟锦簇缀绣丛。</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千峰雪外红十字,</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万国宫前旗凌空。</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公约签就遵人道,</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搁置分争享和平。</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