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20一22日完成了由重庆旅行社组织的三日游。4月23日一早由重庆星辰m大洒店出发自驾车17.2公里前往渣滓洞集中营参观、拜谒革命先烈,游览磁器口古镇。白公馆已于昨日上午参观,故将红色教育放在同一“美篇”。</p><p class="ql-block"> 从小看着红岩革命书籍长大的我们这一代人,朝思暮想的庄严神圣地,本次品质游终于实现了多年的梦想,亲眼见证了历史的伤痕,英烈们追求真理大无畏的革命牺牲精神,用信仰铸就了钢铁般的意志,这种“我将无我”的牺牲精神诠释了信仰的最高形态。在此地参观,每迈出沉甸甸一步仿佛都能听到先烈的回声… …。</p> <p class="ql-block">院中伫立着最小的革命烈士小萝卜头雕像。</p> <p class="ql-block">革命先烈的牢房。</p> <p class="ql-block">革命先烈、女中豪杰张露萍烈士曾在白公馆关押,后转入贵州息烽集中营,惨遭敌人杀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部分革命烈士照片</p> <p class="ql-block">革命先烈在狱中的“狱中八条”警钟长鸣。</p> <p class="ql-block">韩子栋(红岩华子良原型)于1934年被捕后,在狱中伪装精神失常、装疯卖傻麻痹敌人长达14年。于1947年8月18日随看守至重庆磁器口镇买菜,趁看手打麻将之时借口上厕所,迅速脱离视线,穿街过巷奔至嘉陵江边,雇小船渡江后,沿途乞讨,昼夜兼程,徒步45天抵达解放区。</p><p class="ql-block">韩子栋向党汇报狱中情况,促成后续营救行动计划,并恢复党籍,解放后历任中央人事部副处长、贵阳市委副书记等职,1992年病逝,走完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讲述革命先烈制作五星红旗的事迹。</p> <p class="ql-block">残酷无情、惨不忍睹、人间炼狱的刑讯室。</p> <p class="ql-block">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反动派采用,分层屠杀模式,9月至11月分四阶段清除重要政治犯,11月27日集中处决渣滓洞、白公馆革命党人,使用机枪扫射后焚尸灭迹。</p><p class="ql-block"> 当时渣滓洞要求增援,白公馆将留下的19人集中在一块,由看守杨钦典负责处理。</p> <p class="ql-block"> 看守杨钦典受牢狱共产党人影响,经过一番做工作,弃暗投明开锁释放19名幸存者脱险。19名幸存者后续人生轨迹各异,其中罗广斌创作《红岩》、郭德贤成为历史见证者,谭谟等人参与烈士善后工作。</p> <p class="ql-block">请看视频:19名幸存者之一,95岁的郭德贤老人,讲述死里逃生的那一幕。</p> <p class="ql-block">全国解放后,重庆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公审大会,判处杀害杨虎城将军及众多革命先烈的凶手杨进兴等人死刑。</p> <p class="ql-block">下一站,距离白公馆2.5公里的渣滓洞集中营,现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旧址的一部分,江竹筠、许建业、何雪松等300多名革命志士就关押在这里。 该看守所分内外两院,内院有一放风坝,一楼一底的男牢16间,女牢2间。外院是特务办公室、刑讯室。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反动派在逃命的前夕,对囚禁在白公馆及这里的300多名革命志士,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当时这里仅脱险15名幸存者。长篇小说《红岩》大部分即取材于此。</p> <p class="ql-block"> 渣滓洞可不是什么纪念馆里摆摆样子的背景,他是一个活生生吞掉人命的恐怖深渊。</p> <p class="ql-block">渣滓洞前院</p> <p class="ql-block">详看、详听视频讲解,惨绝人寰、人间炼狱、活棺材的渣滓洞集中营。</p> <p class="ql-block">每个牢房住8至12人不等,因文篇有限,照片只能登载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特务办公室一瞥</p> <p class="ql-block">历任看守所长一览表,看守所关押人员主要案情分类等。</p> <p class="ql-block">最大极恶的特务分子。</p> <p class="ql-block">灭绝人性,惨绝人寰的刑讯室。</p> <p class="ql-block">江姐(江竹筠)与丈夫彭咏梧、儿子原照</p> <p class="ql-block">江姐(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出生于四川自贡贫寒农家。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6月14日,因叛徒出卖被捕,关押于重庆渣滓洞监狱。在狱中她受尽老虎凳、钢鞭、铬铁、电椅、吊刑、竹签钉十指等酷刑,但坚称“毒行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p><p class="ql-block">1949年11月14日,重庆解放前夕,江姐被杀害于歌乐山,年仅29岁。</p><p class="ql-block">江姐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牺牲,她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p> <p class="ql-block">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反动派特务开始大屠杀,屠杀行动比原计划提前48小时,与解放军推进速度直接相关。根据多方史料记载,大屠杀国民党特务用机枪扫射,纵火焚烧等方式杀害狱中革命志士。</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在这场惨无人道的屠杀中,有300多名革命烈士惨遭杀害,有15位革命者凭借坚韧的毅力和机智的策略,成功逃出了渣滓洞集中营。其中一部分人,他们利用了一段被雨水冲垮后的围墙当时所做的不坚固手脚,这段围墙是被雨水冲垮后,特务们让犯人修理,革命者在修补时故意用与泥土不粘的杂物和在泥土里使泥土的粘性减弱,牢固性降低。他们推倒围墙逃跑时,由于不熟悉外面的路,很多人惨遭国民党特务射杀,只有少数人侥幸逃过一劫。还有逃生幸存者,受伤忍痛装死的,藏在茅坑里的,趁特务焚烧监狱时火势蔓延,浓烟滚滚和混乱侥幸逃生的。</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场惨绝人寰的悲剧,也是一段感天动地的英雄传奇。他们的鲜血染红了渣滓洞的土地,他们的英灵永远留在了人民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被策反人员</p> <p class="ql-block">曾参加营救人员部分照片。</p> <p class="ql-block">1949年11月30日,在11、27大屠杀的三天后,重庆解放,当解放军先头部队冲进集中营时,看见满墙弹孔间歪斜的贴着一张泛黄的纸,上面是用木炭写的诗:“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链,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面对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p><p class="ql-block"> 这是《红岩》小说中,成刚在狱中为保全同志而拒绝特务逼供时所做的绝笔,它代表了狱中全体革命志士的心声。</p> <p class="ql-block">川流不息的的参观者</p> <p class="ql-block">为了人流的顺畅,参观毕需走后门。</p> <p class="ql-block"> 站在渣滓洞外标志性石头前留念,感慨万千,耳畔似乎回响着刑讯室的惨嚎… … ,远眺今日歌乐山满目苍翠,蓝天白云,一片祥瑞平和景象,正是先烈们用生命浇灌了今天美满、安定的幸福生活。</p><p class="ql-block"> 白公馆、渣滓洞的先烈们,都经历过惨无人道的酷刑,他们一个个坚贞不屈,承受住了一次次考验。因文篇有限,恕无法一一列举。</p> <p class="ql-block"> 感怀</p><p class="ql-block">山城千古颂英豪</p><p class="ql-block">几度沧桑几度春</p><p class="ql-block">渣滓洞中瞻英貌</p><p class="ql-block">白宫馆内慰忠魂</p><p class="ql-block">成仁壮举惊天地</p><p class="ql-block">取义悲歌泣鬼神</p><p class="ql-block">莫道枉流先烈血</p><p class="ql-block">江山终有后来人</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白公馆渣滓洞,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在走进白公馆与渣滓洞那一刻,仿佛一下子穿越到了那硝烟弥漫,充满抗争与牺牲的岁月。那一间间狭小、阴暗、潮湿的牢房住着十几人,冬天冻死人,夏天蚊子咬死人,活生生的地狱。特别是刑讯室,令人毛骨悚然的刑具,回想当年将革命志士打得皮开肉绽,用竹签扎进江姐的指甲缝,他(她)们依然坚贞不屈,坚守着自己的信仰。他们面对敌人的残酷折磨,没有丝毫的畏惧与退缩。英雄们的事迹如同一座座丰碑,树立在我们心中,为了新中国他们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赞歌。</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23日</p> <p class="ql-block"> 11点半结束了渣滓洞的参观、拜谒革命先烈。驱车前往距渣滓洞约两三公里的磁器囗古镇。磁器口是在小时候读红岩书籍中看到的,很有印象,特别是特务经常押着华子良去买菜,在一次趁特务不注意逃离虎口,留下深刻的印象,本次行程早有安排,一定得去磁器口看一看古镇芳容。</p><p class="ql-block"> 磁器口古镇位于沙坪坝区东北部,前面临嘉陵江,后面靠山。是最具巴渝传统民居、民俗、民风特色的古镇,是国务院批准重点保护的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并荣获“首批国民休闲旅游胜地”称号。既有远近代千年的历史故事,更是时下的“网红打卡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首先碰上一位摆地摊的残疾毁容老人,再三要求买她的手镯,明知她的手镯贵,但看见她的容貌,可怜兮兮几近哀求含糊不清的重庆方言,为了残疾人助她一把买下。</p> <p class="ql-block">繁花似锦的磁器口古镇,如一幅幅徐徐展开的绚丽画卷,那五彩的花卉在青石板路的两旁肆意绽放,香的让人垂涎三尺的各色、各样地方特色小吃,与古色古香的建筑相互映衬,仿佛将时光都染成了斑斓色彩。</p> <p class="ql-block">磁器口文化底蕴深厚,著名高能物理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1936年出生于美国,1937年至1945年底,随其父亲、母亲在重庆生活了8年,1943年至1945年底,在省力立教育学院附属嘉陵小学(现磁器口小学)读书。</p> <p class="ql-block">午餐品味地方特色重庆小面,餐后留念。</p> <p class="ql-block">古镇景点还有宝轮寺:始建于宋代的千年古刹。</p><p class="ql-block">翰林院:清代科举文化遗址。钟家院:典型的川东山地民居等,因时间因素就不一一转了。</p><p class="ql-block"> 古镇游后感</p><p class="ql-block">嘉陵江畔古街游</p><p class="ql-block">今昔繁华满眸收</p><p class="ql-block">古建无声叙岁月</p><p class="ql-block">特色食香绕心头</p><p class="ql-block"> 当地人曾讲,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时万盏明灯。繁盛一时,有“小重庆”之誉。如今古镇街道商铺、民居古朴,青石板路承载着千年时事变迁,游人穿梭其中,能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品尝特色美食,体验传统民俗。</p><p class="ql-block"> 再见千年古镇后会有期!</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23日</p> <p class="ql-block">按预定攻略圆满完成今天的参观、拜谒、游览计划,下午4点多离渝赴蓉约300多公里。</p> <p class="ql-block">路过陈毅元帅故里,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p> <p class="ql-block">于晚上7点多到达成都预订的“达州宾馆”,并与在宾馆等候的当地旅行社,签署了四天三晚的旅游合同,今天就算一天,这是旅行社的规矩。</p><p class="ql-block"> 期待未来的三天悦游川蜀大地知名景点,峨眉山、乐山大佛、大熊猫基地、都江堰、青城山等景点。</p><p class="ql-block"> 要知下篇分解,请看“归巢八省品质游(五)”。</p> <p class="ql-block">19:40在达州宾馆附近进晚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