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芙蓉镇,一座拥有两千年悠久历史的古镇。它原名王村,过去是溪洲土家族土司王的起始都王府,因此得名“王村”。后因姜文和刘晓庆主演的电影《芙蓉镇》在此拍摄,更名为“芙蓉镇”,也被誉为“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p><p class="ql-block">这里承载了土司的辉煌历史,土家族、苗族等多个民族聚居于此,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碰撞,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古镇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保存着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它们以精美的雕刻和独特的布局,展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无穷智慧。</p><p class="ql-block">在芙蓉镇,你可以欣赏到土家族的歌舞表演,感受苗族的银饰文化,还能品尝到各种地道的民族美食。沿着五里石板街漫步,仿佛穿越时空,街道两旁是板门店铺、土家吊脚楼,一路蜿蜒而行,将人带到酉水岸边的渡船码头。</p><p class="ql-block">芙蓉镇的大瀑布是首屈一指的天然美景,宽 40 米,高达 60 米,从芙蓉镇流过,最终从山体悬崖飞驰而下,声势浩大,巍巍壮观。瀑布旁的“土王行宫”是当年富甲一方的土王所选择建造避暑山庄的地方,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行宫侧面是悬崖峭壁,宫前溪水长流,飞瀑直泻,震耳欲聋,气势蓬勃。还有溪州铜柱,它是研究土家族古代历史的重要文献,土家族人视其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神物。</p><p class="ql-block">夜晚的芙蓉镇灯火通明,如同山间璀璨的夜明珠,美得让人陶醉。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一种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宁静和舒适,领略到历史与现代的交织,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快来芙蓉镇,开启一场独特的文化之旅,感受这座千年古镇的韵味与魅力吧!</p> <p class="ql-block">芙蓉镇境内有溪州铜柱、电影《芙蓉镇》外景拍摄现场、芙蓉镇大瀑布、土司行宫、土人居穴遗址等景点。2012年,芙蓉镇成为国家4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古镇水滨的崖壁上篆刻有明代唐伯虎所题的“楚蜀通津”,楚是指湖南、湖北,蜀指四川、重庆,津就是码头,便是这段繁荣历史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芙蓉镇土王行宫(又称酉阳宫)是位于中国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芙蓉镇景区内的历史建筑,为唐末土司王彭士愁所建,曾是土司王朝的避暑行宫,现为展示土家族文化的重要景点。</p><p class="ql-block">土王行宫始建于唐末(约公元910年),由土司王彭士愁定都王村(今芙蓉镇)时建造,原名酉阳宫,后成为历代土司王的避暑行宫。彭氏土司王朝统治湘西地区长达八百余年,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少数民族政权之一。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时期重建,但仍保留土家族传统风格,如飞檐翘角、纯木结构等。</p> <p class="ql-block">行宫依悬崖而建,紧邻芙蓉镇大瀑布,部分区域被改造为民宿,可180度至270度观瀑。</p><p class="ql-block">结构风格:采用土家族吊脚楼形式,青砖黑瓦,雕龙画凤,不对称布局体现少数民族建筑特色。</p><p class="ql-block">功能分区:主殿“世忠堂”表达对朝廷的忠诚,附属建筑曾为影视拍摄地,现设有土司文化展示区。</p> <p class="ql-block">摆手堂又称为“土王庙”或“土王祠”,是芙蓉镇的重要景点之一。 它是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摆手舞的物质承载空间,也是土家族人祭祀祖先和举办大摆手歌舞活动的重要场所。</p><p class="ql-block">摆手堂的建筑风格: 摆手堂具有独特的土家族传统建筑风格,典型的土家吊脚楼,飞檐翘角,木墙青瓦,雕花窗栏,展现出土家族的建筑艺术。</p><p class="ql-block">摆手堂的文化意义: 摆手堂不仅是古时土司王议事、接待贵宾的重要场所,也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传承地。 游客可以在此深入了解土家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习俗,感受土家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和淳朴善良。</p> <p class="ql-block">芙蓉镇土王桥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芙蓉镇的核心景点之一,为典型的土家族风雨桥,兼具交通、历史与景观价值,因连接历代土司行宫而得名。</p><p class="ql-block">土王桥是典型的土家族转脚楼结构,采用五孔石拱桥身与木结构长廊设计,重檐歇山顶,檐角高翘,桥头石柱饰有双龙雕刻,象征王者威严并具辟邪寓意。其名称源于该桥直通历代土司王的行宫(飞水寨),曾是土司王避暑休闲的必经之路。</p> <p class="ql-block">芙蓉古镇藏着土家族土司王朝818年辉煌历史的源头,是座沉淀着厚重过往的千年古镇。镇内有两条河流,山顶处,一条名为营盘溪的小河,自几十里外的莲花洞奔涌而来,穿镇而过,行至河尾,因地势断层形成两级阶梯状瀑布,水流倾泻而下,最终汇入山脚的大河,而这条大河便是酉水,亦称作酉溪。</p> <p class="ql-block">全长五里的青石板街,是芙蓉镇跳动的灵魂脉络,青石板光润得能映出人影,脚踩上去还会发出轻微的“哒哒”声,两侧老墙爬着斑驳苔痕,木门推开时“吱呀”作响,沿街而行,银匠铺里“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不绝于耳,姜糖作坊飘出的甜香带着热气钻进鼻腔,蜡染布坊的靛蓝色在木架上舒展,晕出层层叠叠的水墨感……每一家店铺都像一座活着的非遗博物馆。走在石板路上,转角处或许会偶遇背着竹篓、哼着小调的阿婆,竹篓里装着刚采的山货,也可能撞见一支正在排练摆手舞的土家队伍,彩绸翻飞间,欢快的节奏能瞬间把人拉入浓郁的民俗氛围里。</p> <p class="ql-block">溪州铜柱:溪州铜柱是研究土家族古代历史的重要文献,土家族人视铜柱为神物。铜柱重五千斤,高丈二尺,入土六心,形为八面,中空,内实钜钱,柱端覆盖铜顶,柱身刻有彭士愁战败后与马希范议和的条款和战争经过。</p> <p class="ql-block">保存完好的千年青石板街道,两侧为土家族吊脚楼和传统店铺,电影《芙蓉镇》取景地。街道见证土司王朝商贸繁华,兼具历史与烟火气。</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米豆腐:这道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小吃,以优质大米为原料,经过多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口感绵软滑嫩,细腻爽口。</p> <p class="ql-block">张家界田家大院(又名老院子)是土家族名门望族田氏家族的祖居,始建于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重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现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田氏家族自北宋时期起便人才辈出,其先祖田承满曾任太保、太傅、太师等职,后代中更出现中国科学院院士田奇镌等杰出人物。 </p><p class="ql-block">田家大院历经数百年,其建筑布局巧妙融合土家族文化特色,被誉为“土家建筑活化石”。院内现存建筑为四合天井式封火墙结构,保留了清代土家族富豪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土家园林与吊脚楼结合的独特风貌。 </p><p class="ql-block">田氏家族自北宋起便以“诗书留后、孝悌传家”为家训,形成了持续数百年的人才培养传统。近代以来,田奇镌等学者在地质学领域取得重要成就,延续了家族的学术传承。 </p><p class="ql-block">2003年,田家大院经修缮后成为旅游景点,现保存30间房屋,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游客可在此体验土家文化,观赏传统建筑与现代旅游设施结合的独特景观。 </p> <p class="ql-block">老院子位于张家界市城区,鸬鹚湾大桥东侧500米处,是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读过书的地方;为清代初期田家老屋始祖田起瑗修建,也是其玄孙——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田奇隽的故居。</p><p class="ql-block">老院子的建筑风格为四合天井式的封火墙土家建筑,是典型的毕兹卡(土家族)民居,有160间房子,建筑面积达10000多㎡;因年久失修,现仅保存30间房子,建筑面积2000㎡。</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采用天井式四合院封火墙建筑,砖木结构,坐北朝南,东西对称,现存27间房屋,建筑面积1019.1平方米。</p><p class="ql-block">平面布局巧妙融入“田”字形设计,天井对应“田”字四格,兼具采光与通风功能。</p><p class="ql-block">独特工艺:</p><p class="ql-block">使用820根椿木,榫卯结构连接,墙体为木制雕花,兼具防火与防盗功能。</p><p class="ql-block">‘“八斗天窗、七星耀斗”的采光模式为世界建筑罕见。</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