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怎样教英语(How to teach English)

Annie

<p class="ql-block">Day13: P87-P93</p><p class="ql-block">📍导读问题如下:</p><p class="ql-block">1️⃣What three functions does a well-designed survey task serve, as shown in the elementary example</p><p class="ql-block">2️⃣How does the violence-in-films discussion sequence prevent early silence and ensure balanced participation?</p><p class="ql-block">一、一个设计良好的调查任务具有以下三个功能:</p><p class="ql-block"> 1. 它为学生提供了在真实、有目的的交流情境中使用目标语言(此处为现在完成时)的机会,让语言运用脱离机械操练,更贴近实际沟通场景。</p><p class="ql-block"> 2. 它能为后续的语言产出活动(如写作)收集具体、真实的素材,使学生的表达有实际内容可依,避免空洞。</p><p class="ql-block"> 3. 它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动,让他们在询问、回应和记录信息的过程中练习交际技巧,同时自然巩固目标语法结构的使用。</p><p class="ql-block">二、结合之前提到的讨论设计,核心逻辑是通过分步引导、降低压力、创造多元参与机会来实现的,具体可以从这两方面理解:</p><p class="ql-block">1. 如何避免早期沉默(prevent early silence)?</p><p class="ql-block">讨论设计通过“先小范围预热,再公开表达”降低了学生的心理压力。</p><p class="ql-block"> • 首先让学生分组讨论(work in groups),而非一开始就要求个体在全班面前发言。小团体环境更轻松,学生更敢开口,避免了“全班冷场”的情况。</p><p class="ql-block"> • 老师会在小组间走动(circulate among groups),适时提供帮助(offer support when needed),比如提示思路、解释生词,让学生更有信心参与,不会因紧张或困惑而保持沉默。</p><p class="ql-block">2. 首先要记住的是,在任何讨论开始前,人们都需要时间整理思路。用母语即时清晰地表达观点本就有难度,更别说用我们正在努力学习的这门语言了。因此,接下来的步骤强调了讨论准备的必要性,并展示了老师如何分阶段组织讨论。</p><p class="ql-block"> • 老师先逐个询问学生的名字、最近看的电影、是否喜欢那部电影、电影是喜剧、正剧还是有暴力元素。此时学生的回答可能多是单音节词,但至少话题已经引入,而且学生们在思考电影时也乐在其中。</p><p class="ql-block"> • 之后老师表示,全班要集中讨论电影中的暴力问题:电影中的暴力是否过多?这重要吗?是否该对此采取些措施?他把学生分成小组。其中一组学生需要思考并记录电影中暴力的程度,以及它可能产生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 另一组学生则需要思考并记录如何阻止电影中对暴力的描绘。</p><p class="ql-block">还有一组学生需要想出并记录下这样一些原因——为什么电影中的暴力程度是相当合理的,而且是无需担心的。</p><p class="ql-block">当学生们有机会构思想法时,老师会在各个小组间走动,在需要时提供帮助。随后,老师会请其中一个小组发表对暴力问题的看法。当有学生发表观点后,老师会鼓励其他学生就这一观点提问。接着,老师会请另一名学生谈谈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而这名学生的发言也会被提问。最后,老师会请来自“认为暴力问题值得担忧”那一组的学生,反驳“电影中的暴力是件坏事”这一观点。</p><p class="ql-block">这类讨论可以进一步梳理、正式化为一场规范的辩论:正反方发言、台下观众评论,最后进行投票。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引发讨论:给学生一些陈述(比如“电影中的暴力太多了”),让他们按0到5分给这些陈述打分;或者给全班一些不同的陈述,让他们选一个并为其辩护。</p><p class="ql-block">简单说就是,这组学生的任务是思考“电影里的暴力量其实有正当理由、不用让人操心”的原因,并把这些原因记下来。</p><p class="ql-block">如何确保均衡参与(ensure balanced participation)?</p><p class="ql-block">设计通过“明确分工、轮流引导、多元互动”让不同学生都有机会发声:</p><p class="ql-block"> • 讨论中设置了不同角色:比如先请一组发表观点(present their views),再鼓励其他学生提问(ask questions about the观点),接着请另一学生提出解决方案(suggest measures),最后让持对立立场的小组反驳(refute the argument)。每个环节都指向不同学生,避免少数人主导。</p><p class="ql-block"> • 后续还可转化为辩论(debate)、打分(rate statements from 0-5)、选观点辩护(defend a chosen statement)等形式,通过多样化的任务让内向或不主动的学生也能找到参与方式(比如选择自己认同的观点进行辩护,降低表达压力)。</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