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正好出差到镇江(2025年8月14日),因为是第一次去又赶上工作任务不重,就稍微查了一下可玩的地方,哎呀,居然发现了法海的传说,那就必须要去一趟,其实镇江不大,我打车10分钟就到了。</p> <p class="ql-block">金山寺原名泽心寺,自唐朝起称金山寺。宋天禧年间,因皇帝梦游金山寺,又赐名龙游寺。至清朝,康熙皇帝登临金山时,见江天一色,故亲笔赐名“江天禅寺”,江天寺名沿袭至今。虽然金山寺名称多变,但自唐以来,人们都统称其为金山寺。</p> <p class="ql-block"> 金山寺(Jinshan Temple),别名江天寺、江天禅寺,曾用名泽心寺、龙游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金山路62号,地处镇江市区西北,坐落在金山之上、金山公园内,与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并列为中国四大名寺。</p> <p class="ql-block">金山寺始建于东晋时期。魏晋南朝天监四年(505年),梁武帝于寺内创中国佛教举行水陆法会之始。唐大中年间时,唐宣宗敕令寺院更名为“金山寺”。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康熙帝游至金山,将寺名改为“江天寺”,题赐“江天禅寺”匾额。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寺内发生火灾,大雄宝殿和藏经楼被烧毁。1949年后,金山寺几经整修,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香火断灭。1978年,慈舟法师重返金山寺,寺院终重新开放。主要建筑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阁等。该寺整体处于坡地上,分层筑台,山与寺浑然一体,呈现出“金山寺裹山,见寺,见塔,不见山”之风貌。</p> <p class="ql-block">1983年,金山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2006年,金山寺水陆法会被批准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金山寺成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11月,金山寺水陆法会仪式音乐被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入金山寺山门那一座四柱三门的高大牌楼后,即可见天王殿。天王殿牌坊前有巨型石狮一对,殿外墙上镶刻着“东晋古刹”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天王殿中供弥勒佛,人称笑佛。弥勒佛旁有联,曰“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殿两旁塑有四大金刚(俗称四大天王),形象高大逼真,意在看守山门。天王殿之名,也源于这四大金刚像。其中,殿左侧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右侧是北方广目天王、西方多闻天王。</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是金山寺的主体建筑。金山寺几经修葺,于明代所建的大雄宝殿毁于1948年春大火。现大雄宝殿为1985年重建,1990年落成。由于大殿在原址向后移八米,殿前更为开阔。大雄宝殿设计兼有北方宫廷雄浑富丽气势与南方园林精美雅致的风格,大殿为正方形,高25米,深24.6米,内36根子柱擎立。其歇山重檐,雕梁画栋,黄墙红柱,金色琉璃屋面,白石柱础栏杆,高悬殿额的“大雄宝殿”四字为赵朴初题写。殿内主尊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和药师佛分立两侧,两旁六十八罗汉,背面为海岛观音像,两旁站立善财童子、龙女,中有金山寺德云比丘,金山寺海岛图也在其中。在大殿上方四周圈棚,共列有56尊罗汉。大殿外墙上书“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八字,并镶六扇檀香木雕圆窗,每一扇画面都是与佛教相关的历史人物和故事,有三扇讲的是与金山寺有关的三则故事。</p> <p class="ql-block">观音阁:又叫士阁,因阁中供奉观音,故有此名。其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由释如然创建,毁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兵火,后于同治十年(1871年)重建。观音阁结构严谨,布局适当,阁中十余间殿宇错落有致,共同组成了一个院落。此阁东邻楞伽台、妙高台,西连慈寿塔、法海洞,左右相通,上下相接,形成金山寺中寺。</p> <p class="ql-block">慈寿塔:又名金山塔,矗立于金山之巅,创建于1400余年前的齐梁时期。唐宋时,有双塔,宋朝称“荐慈塔”“荐寿塔”,双塔后毁于火。明代,重建一塔,取名慈寿塔。清代咸丰年间,此塔又毁。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金山寺住持僧隐儒誓建此塔,往京都向清廷呼吁,慈禧命他自行募捐修建。他奔走南北,沿门托钵,多方募化,并得到两江总督刘坤一的支持,约经5年,募银二万九千六百两建塔,仍名慈寿塔。此塔高30米,为砖木结构,七级八面,内有旋式梯,供游人登塔远眺;每层四面有门,走廊相连,面面有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