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江苏山东行(二)

球友小虾

<p class="ql-block">8月18日一早前往著名的青州古城。</p><p class="ql-block">阜财门,青州古城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青州古城位于中国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境内,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青州古城历史悠久,可上溯到7000年前,是北辛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前秦时期就被划为古九州之一。自西汉初年始,先后存在过广县城、广固城、东阳城、南阳城、东关圩子城、满洲驻防旗城等六座古城,作为山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长达1000多年。</p><p class="ql-block">古城占地面积为40平方千米,包括青州古城景区、云门山景区和青州博物馆三个主要板块,其中青州古城景区面积约10平方公里。其主要包括东阳城北关历史文化街区、南阳城偶园历史文化街区和东关历史文化街区,开放区域面积1.4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古城内街巷肌理完好,古店铺、古宅院鳞次栉比,保留了明清时期的街巷格局与建筑风貌,有北门大街、昭德街等100多条古街巷,以及阜财门、偶园、青州府贡院等众多景点。阜财门是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为古南阳城的南门;偶园是江北名园,以假山奇峰和明清园林文化闻名;青州府贡院是山东现存唯一的清代科举考场遗存。</p><p class="ql-block">此外,青州古城还是多民族聚居区,有回族、满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多种宗教并存,东关真教寺为全国仅存的元代三大真教寺之一。2009年,昭德古街被列为全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街。</p> <p class="ql-block">青州古城的“三齐重镇”是指青州在历史上是山东地区的重要军事和政治中心。</p><p class="ql-block">“三齐”是古地区名,源于秦末项羽分封诸侯,将齐国故地分封给田都、田巿、田安三位齐王,形成了三齐之地,泛指今天山东的大部分地区。而青州地处“三齐”之地的重要位置,自汉初开始置郡县,曾为1000多年的省级治所、1600多年的州郡府治所,明洪武九年之前,始终是山东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其地理位置重要,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被誉为“三齐重镇”。</p> <p class="ql-block">青州是九州之一。</p><p class="ql-block">“九州”是中国古代典籍中记载的上古时期的地理区划,不同文献中的具体名称略有差异,最常见且广泛认可的版本出自《尚书·禹贡》,分别是:</p><p class="ql-block"> • 冀州:约今河北、山西大部,及河南、辽宁一部</p><p class="ql-block"> • 兖州:约今山东西部、河北南部</p><p class="ql-block"> • 青州:约今山东半岛、辽东半岛</p><p class="ql-block"> • 徐州:约今江苏北部、山东南部</p><p class="ql-block"> • 扬州:约今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浙江、福建等地</p><p class="ql-block"> • 荆州:约今湖北、湖南大部,及河南、贵州一部</p><p class="ql-block"> • 豫州:约今河南大部、安徽北部</p><p class="ql-block"> • 梁州:约今陕西南部、四川、重庆、贵州、云南一部</p><p class="ql-block"> • 雍州:约今陕西北部、甘肃大部、宁夏、青海一部</p><p class="ql-block">这一划分反映了古人对早期中国疆域的地理认知,是华夏文明早期地域观念的重要体现。</p> <p class="ql-block">古城里大型根雕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偶园是青州古城的核心景点之一,为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冯溥的私家花园,因地处城中心,又称“冯家花园”。其历史可追溯至明代,原为衡王府东花园,后经冯氏家族修缮扩建,成为北方罕见的明清园林佳作。</p><p class="ql-block">园内布局精巧,以“福、寿、康、宁”四大假山为核心,山石均取自玲珑山,造型奇特,被誉为“江北石苑”。园内还留存有明代衡王府的遗物,如石狮、石案等,古朴厚重。亭台楼阁错落有致,伴以清泉碧池、奇花异木,尽显江南园林的雅致与北方园林的雄浑。</p><p class="ql-block">偶园保存了明清园林的典型风貌,兼具皇家园林的恢弘与私家园林的精巧,是青州古城历史文化的缩影,也是了解明清时期青州士族生活的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冯溥的家世堪称明清时期青州冯氏家族的巅峰代表,其家族累世为官,文脉绵延,是山东地区著名的官宦世家。</p><p class="ql-block">冯氏家族原籍山东临朐,自明代起迁至青州,至冯溥时已成为当地望族。冯溥的祖父冯惟讷是明代著名学者,官至江西左布政使,精通诗文,曾参与编纂《永乐大典》,著有《冯氏诗纪》等典籍,为家族奠定了深厚的文化根基。父亲冯士京虽官职不高,曾任陕西按察司副使,却以清廉正直闻名,家风严谨。</p><p class="ql-block">冯溥自幼受家族学风熏陶,顺治四年(1647年)中进士,历经顺治、康熙两朝,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位极人臣,被康熙帝称为“辅弼重臣”。他在职期间,主张宽政爱民,曾参与修订《大清会典》,深受朝廷信任。</p><p class="ql-block">冯氏家族不仅仕途显赫,更注重诗书传家。冯溥的儿子冯协一官至云南布政使,延续了家族为官传统;其孙辈中亦有多人考取功名,在文化、仕途领域有所建树。家族成员多善诗文,形成独特的“冯氏文风”,在齐鲁文坛影响深远。</p><p class="ql-block">偶园作为冯溥的私家园林,既是其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承载着家族的文化记忆。园中的明代衡王府遗物与明清建筑交融,恰似冯氏家族对青州历史文脉的传承与延续,展现了官宦世家的底蕴与气度。</p> <p class="ql-block">青州古城内的天主教堂,是山东省内历史悠久的天主教建筑之一,始建于清代光绪年间,由德国传教士主持修建,见证了青州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汇。</p><p class="ql-block">教堂建筑融合哥特式风格与本土元素,尖顶钟楼高耸,彩绘玻璃与砖石拱券相映,既保留了西方宗教建筑的庄严,又融入了北方建筑的厚重。堂内装饰典雅,木雕与浮雕工艺精湛,宗教题材的壁画极具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作为青州近代宗教传播的重要遗存,该教堂曾是当地天主教活动的中心,其建筑本身也成为研究近代中西建筑融合的珍贵实例,如今仍承载着宗教文化交流的历史记忆。</p> <p class="ql-block">青州古城内的基督教堂,始建于19世纪末,由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兴建,是青州近代基督教传播的重要见证。</p><p class="ql-block">教堂建筑兼具西式教堂的庄重与本地建筑特色,主体为砖木结构,尖顶与拱形门窗凸显哥特式风格,同时融入青砖灰瓦的北方元素,形成独特风貌。堂内空间开阔,木构梁架与彩绘装饰简洁典雅,保存着早期宗教活动的痕迹。</p><p class="ql-block">作为青州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实物遗存,教堂曾附属开办学校、医院,推动了当地新式教育与医疗的发展,其建筑与历史至今仍折射出那段中西碰撞融合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青州古城内的基督教堂与天主教堂,在建筑风格上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细节与装饰逻辑上:</p><p class="ql-block"> • 基督教堂:更注重简洁庄重,建筑装饰相对朴素。虽有哥特式尖顶、拱形门窗等元素,但较少繁复雕刻,内部以木构梁架为主,彩绘和宗教符号较简约,更强调空间的实用性与肃穆感,融合本地青砖灰瓦元素后,风格更显内敛。</p><p class="ql-block"> • 天主教堂:建筑装饰更华丽繁复,突出宗教的神圣性。除哥特式尖顶、拱券外,常配有精致木雕、浮雕,堂内多宗教题材壁画,彩绘玻璃色彩艳丽且图案具象(如圣经故事),整体通过丰富装饰强化宗教氛围,西式风格的纯粹性更突出。</p><p class="ql-block">这种差异也反映了两大教派在宗教表达上的不同:天主教注重通过视觉符号传递神圣感,而新教(基督教)更强调简约直接的精神表达。</p> <p class="ql-block">培真书院是青州古城内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文化遗存,为清末民初青州地区重要的新式学堂之一。</p><p class="ql-block">其前身为美国基督教长老会创办的教会学校,后逐步发展为兼具中西学科的书院,是青州近代教育转型的见证。书院建筑融合中西风格,既有传统院落布局,又融入西式门窗设计,别具特色。</p><p class="ql-block">培真书院曾开设数理、外语、格致等课程,引入西方教育理念,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在当地近代教育史上留下重要印记。如今,其旧址作为历史建筑保存,见证了青州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独特历程。</p> <p class="ql-block">青州府贡院是明清时期山东地区重要的科举考试场所,位于青州古城内,见证了当地科举文化的兴衰。</p><p class="ql-block">其始建于北宋,明清时扩建,规模宏大,曾是山东布政使司下辖的重要贡院之一,承担青州府及周边州县的科举考试,包括院试等环节,许多学子在此求取功名。</p><p class="ql-block">现存建筑虽历经岁月变迁,仍保留部分原貌,如考场遗址、相关碑刻等,布局上体现了古代科举场所的严谨规范。院内的文物和遗迹,生动展现了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教育状况及社会风貌,是研究中国古代科举文化的重要实物遗存,也为后人了解青州的历史地位提供了珍贵视角。</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近期了解了一些有关欧阳修的故事,对他就更为关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青州古城内的欧阳修纪念馆,坐落于偶园景区东侧,是为纪念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在青州的任职经历而建,展馆以详实的史料与场景还原,展现了他与青州的深厚渊源。</p><p class="ql-block">欧阳修曾于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知青州,任职期间勤政爱民,留下诸多政绩。他减轻百姓赋税,规范盐铁管理,遇灾年开仓放粮,深受青州百姓爱戴,当地至今流传着他“宽简治政”的佳话。</p><p class="ql-block">纪念馆依托清代建筑改建,保留了传统庭院格局,由正厅、偏房及展廊组成。馆内陈列分为“欧公生平”“青州治绩”“文学成就”三个部分:通过图文展板梳理欧阳修的仕途历程与文学贡献,展出其在青州期间的奏议文稿复刻件,还原他与友人在青州宴游唱和的场景,并展示《醉翁亭记》《秋声赋》等名篇的碑刻拓片。</p><p class="ql-block">馆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欧阳修在青州所作诗词的手迹复刻,以及反映其“与民同乐”治政理念的场景雕塑。此外,展馆还展示了历代文人对欧阳修青州政绩的题咏,体现了他对当地文化的深远影响。</p><p class="ql-block">欧阳修纪念馆不仅是纪念这位文坛巨匠的场所,更成为展现青州历史人文底蕴的重要窗口,让游客在游览中感受古代贤吏的为政之道与文人风骨。</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内一道夏日风景。</p> <p class="ql-block">到一个地方总是要品尝当地的美食,大众点评TOP1。美味价不贵。</p> <p class="ql-block">山楂小排、云门炒鸡、糗糕、凉拌凉皮,特色味美。</p> <p class="ql-block">连着两晚都到这家不起眼的餐厅吃饺子🥟,36-40元50个,四人管饱。</p> <p class="ql-block">青州古城阜财门夜间灯光秀,短短几分钟。</p> <p class="ql-block">8月19日一早来到青州博物馆,一座极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其前身为1959年设立的益都县博物馆,1986年更名为青州市博物馆,2023年搬迁至青州市仰天山路7688号新馆址。新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主持设计,采用汉唐风格,建筑面积50934平方米,分为展览区、藏品库房区等六大功能区。</p><p class="ql-block">青州博物馆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其中唯一的县级综合性博物馆。馆藏各类文物6万余件,国家珍贵文物3000余件。其镇馆之宝包括明万历二十六年赵秉忠殿试卷,这是现存唯一的明代状元殿试试卷,填补了我国明代宫廷档案的空白。东汉“宜子孙”玉璧是我国迄今发现的形制最完整、体积最大、质地最优的同款铭文大型玉璧。还有1996年龙兴寺遗址窖藏出土的400余尊佛教造像,时间跨越北魏至北宋,雕刻精美、贴金彩绘保存完好,先后被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p><p class="ql-block">新馆展览区设有青州历史展厅、龙兴寺佛像展厅等8个展厅,通过多种手段展示文物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内涵。自2009年免费开放以来,青州博物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荣获多项荣誉,在传播青州历史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9点前抵达博物馆,已经有很多人在此等候。60岁以上老人无需预约直接进入。网上显示早已预约满了。暑假不少家长带孩子来博物馆参观学习。</p> <p class="ql-block">我们首先上四楼参观博物馆最精彩的石刻厅。</p> <p class="ql-block">件件都是精品。</p> <p class="ql-block">飞天</p> <p class="ql-block">旁听导游介绍,这些石像需花5-10年才能完成。</p> <p class="ql-block">东魏贴金彩绘背屏式佛菩萨三尊像:是青州造像中最大的一尊佛像,高达3.1米,以高浮雕的手法雕刻,背屏上雕刻了飞天、宝塔和翔龙,造像比例合理,贴金彩绘雕刻技法一流,是难得的石雕艺术珍品。</p> <p class="ql-block">北齐贴金彩绘石雕佛立像:1996年于青州龙兴寺遗址窖藏出土,眉眼弯弯、嘴角含笑,被誉为“东方蒙娜丽莎”,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也是山东省历次文旅活动中常以“最美东方微笑”向来宾推介的形象代表。</p> <p class="ql-block">东汉“宜子孙”玉璧是青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为国家一级文物。</p><p class="ql-block"> • 1982年出土于山东省青州市谭坊镇马家冢子东汉墓。据考证,墓主人可能是东汉北海王刘兴的后代。</p><p class="ql-block"> • 该玉璧以一整块上等新疆和田玉雕琢而成,通高20.8厘米,直径15.5厘米,内径2.6厘米,厚0.6厘米,重375克。璧肉内区饰158个乳丁,外围饰有夔龙纹和蟠螭纹。它是典型的出廓璧,出廓上方镂雕双龙纽,工匠以墨色雕龙、白玉为云,塑造出腾空飞奔状的中国风“S形”双龙,纽中央透雕篆书“宜子孙”三字。</p><p class="ql-block"> • “宜子孙”一词最早出现于《诗经》“宜尔子孙承承兮”的诗句当中,是汉代常见的吉祥语“长宜子孙”的简称,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孝道思想,反映了墓主人希望借此保佑后代人丁兴旺、长命百岁的美好愿望。</p><p class="ql-block"> • 在全国出土的汉代玉璧中,这块宜子孙玉璧是发现的最完整、最大、质地最优、艺术性最高的一件。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国特色“家”文化的缩影与呈现,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赵秉忠殿试状元卷是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赵秉忠回答《问帝王之政与帝王之心》的殿试卷,是中国大陆唯一保留下来的状元卷,现藏于青州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该试卷由三层宣纸制成,共19折册页,长268厘米、高47.6厘米。前4折是赵秉忠及其上三代的简历,用仿宋体字体书写,首折上方钤有篆书“礼部之印”,密封处盖有“弥封关防”长印。后15折为正文,共2460字,用馆阁体小楷写成,每个字大小一致,无一误笔。卷首有万历皇帝亲笔批写的“第一甲第一名”六个大字,卷尾印有大学士及礼部尚书、编部尚书等9位阅卷官和1位印卷官的官职和姓名。</p><p class="ql-block">内容主旨:赵秉忠在卷中提出“天民说”,主张君王应爱护百姓、尊重百姓,体现民本思想。他以“实政”和“实心”的论述回答皇帝的策问,认为“实政”要“立纪纲,饬法度”,“实心”要“振怠惰,励精明”,并提出了10条治国安邦的建议,如按职责事、因言核实、严选官吏、广厉学官等,条条针砭时弊、痛陈利害。</p><p class="ql-block">历史传承:状元卷一直被赵秉忠后人视为传家之宝,历经战乱保存下来。1983年,赵秉忠第13代孙赵焕彬将其捐献给青州市博物馆。1991年,该试卷曾被博物馆保安盗走,后被追回,此后真品不再展出。</p> <p class="ql-block">范仲淹和欧阳修都曾任青州知州,可见青州的人文底蕴有多深厚。</p> <p class="ql-block">青州博物馆令人惊喜,是见过石造像中最精致的。</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青州博物馆2个多小时车程前往日照,这座位于山东省东南部的地级市,宛如黄海之滨的一颗璀璨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日照是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传承数千年的莒文化与齐文化、鲁文化并称山东三大文化 ,“莒鲁会盟”“毋忘在莒”的典故皆源于此。陵阳河遗址出土的原始陶文,比甲骨文还要早1500多年;东海峪遗址出土的蛋壳黑陶,被考古界赞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作” ,而两城更是被英国牛津大学《世界史便览》记载为“亚洲最早的城市”。</p><p class="ql-block">日照的自然风光同样令人陶醉。它属鲁东丘陵,背山面海,山地、丘陵、平原相间分布,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享有“北方的南方、南方的北方”之美誉,也是北方绿茶之乡、世界三大海岸绿茶城市之一。226公里的海岸线上,优质沙滩绵延不断 ,“蓝天、碧海、金沙滩”的美景闻名遐迩。还有五莲山、九仙山等奇秀山色,苏东坡曾盛赞五莲山“奇秀不减雁荡” 。在浮来山上,树龄4000年的天下银杏第一树静静矗立,见证着岁月的变迁。</p><p class="ql-block">如今,日照综合交通体系完备,机场、高铁、港口等一应俱全。日照港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2024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居全国沿海港口第六。从这里乘坐高铁,可便捷抵达90多个城市。同时,日照产业特色鲜明,形成了以钢铁、粮油、化工等为骨干的临港工业体系,还是中国外贸百强城市。这座城市正以蓬勃的发展态势,不断书写着新的辉煌篇章 。</p> <p class="ql-block">东夷小镇就是美食街,品尝几味海鲜。</p> <p class="ql-block">很一般,景点的美食不踩坑就行。</p> <p class="ql-block">人头攒动,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看看👀而已</p> <p class="ql-block">海边的“赶海人”密密麻麻。</p> <p class="ql-block">8月20日一早4小时车程前往江苏盐城。避开午后的酷暑,傍晚时分去盐城博物馆、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参观。</p> <p class="ql-block">盐城,这座位于江苏省沿海中部的地级市,古称“盐渎” ,是江苏土地面积最大、海岸线最长的城市。它拥有1.77万平方千米的广袤土地,582千米的漫长海岸线,宛如一颗镶嵌在黄海之滨的璀璨明珠,散发着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盐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是全国唯一以盐命名的地级市,海盐文化是其文化之根。自战国时期先民们“煮海为盐”,盐城便开启了与盐相伴的岁月。西汉时盐渎县的设立,东晋时更名为盐城,都见证着这座城市与盐的不解之缘。北宋时期,晏殊、吕夷简、范仲淹三位名相都曾在此担任盐官,留下了许多佳话。新四军曾在此重建军部,是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红色文化在此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盐城的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是一座天然的生态宝库。黄海湿地已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是中国第一块滨海湿地类型自然遗产。大丰中华麋鹿园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种群数量最多的野生麋鹿园,近万头麋鹿在这里追逐欢腾;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则是丹顶鹤的越冬栖息地,每年秋冬,优雅的丹顶鹤在此翩翩起舞。</p><p class="ql-block">盐城的经济发展势头也十分强劲。作为农业大市,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列全省第一。新能源、钢铁、汽车、电子信息是其工业四大主导产业,特别是在新能源领域,盐城是国家八大风电产业基地之一,新能源发电占比超60%,光伏产业集群更是跻身全国前列 。</p><p class="ql-block">盐城,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正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蓬勃的发展态势,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木头像已石化了</p> <p class="ql-block">几件镇馆之宝。</p><p class="ql-block">隋代莲瓣纹八系罐:1964年出土于建湖上冈,罐顶部有八个系,腹部有一圈莲瓣纹,罐内施满釉,罐外施半釉,有流釉不及底的现象,从器型、工艺、釉色来看,是隋朝时期不可多得的精品。</p> <p class="ql-block">战国“祝其亭鉨”封泥:1957年出土于盐城沙井头一带的汉代遗址,呈不规则形状,正面上部有阳文篆书“祝其亭鉨”,是战国时期的文物,为盐渎县故城设在如今的盐城市区提供了实物依据。</p> <p class="ql-block">“东海王”铭墓砖:发掘于今建湖县九龙口镇收成村,墓砖顶端刻有“东海王”3字,一侧刻有“仪熙三年”字样,经考证,此“东海王”应是晋简文帝司马昱的曾孙司马彦璋。</p> <p class="ql-block">宋元切块盘铁出土于宋元年间滨海县陈涛镇的一艘沉船上,是煎盐工具,形状多不规则,大的长2.5至3米,每块重四五百公斤不等,其中四块可拼凑为完整方形盘铁,为全国首见。</p> <p class="ql-block">非遗艺术精品</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看到头发丝绣品。</p> <p class="ql-block">瓷刻技艺精湛,令人咂舌。</p> <p class="ql-block">临展厅有张大千和齐白石的部分作品展</p> <p class="ql-block">这幅作品常常被人临摹</p> <p class="ql-block">齐白石著名的虾蟹画作。</p> <p class="ql-block">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早早关门了。</p> <p class="ql-block">父辈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打卡拍照。</p> <p class="ql-block">盐城水街夜市逛逛,品尝美食。</p> <p class="ql-block">卤味、藕粉圆、黑豆豆腐、丝瓜嫩菱。第一次品尝藕粉圆,点赞👍</p> <p class="ql-block">根据第46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公布的信息,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的评价内容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具有独特的生态系统功能,其潮滩对于保护世界范围的迁徙候鸟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为45种受胁鸟类在内的绝大多数鸟种提供了生存保障。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作为一个整体,对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EAAF)迁徙水鸟保护有着不可替代的贡献。这一遗产的成功列入,对于保护具有全球重要性的人类共同遗产具有里程碑意义。”</p> <p class="ql-block">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分布在多个地区。其中在江苏盐城地区:可以前往黄海野鹿荡,这里是野生麋鹿喜爱的栖息地,也是观察候鸟的绝佳地点。中华麋鹿园,了解麋鹿的保护和繁衍情况。此外,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中下旬是观赏丹顶鹤的最佳时期,可前往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赏丹顶鹤等珍稀鸟类。</p> <p class="ql-block">我们21日上午游览了中华麋鹿园。了解一下中华麋鹿的前世今生。</p><p class="ql-block">中华麋鹿,这种头顶分叉枝角、身姿优雅的鹿科动物,是中国特有的珍稀物种,素有“四不像”之称——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身似驴非驴,蹄似牛非牛。它的命运与中华文明紧密交织,历经数千年兴衰,最终在当代重获新生。</p><p class="ql-block">远古至近代:从繁盛到濒危</p><p class="ql-block">早在新石器时代,麋鹿便广泛分布于黄河、长江流域。甲骨文和青铜器上的“鹿”字,多以麋鹿为原型,可见其在先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商周时期,麋鹿是贵族狩猎的象征,《孟子》中“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的记载,印证了当时麋鹿种群的繁盛。</p><p class="ql-block">然而,随着农耕文明扩张,栖息地被不断挤压,麋鹿数量逐渐减少。到清代,仅在北京南苑皇家猎苑保留着最后一群。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南苑麋鹿被劫掠一空,本土种群彻底灭绝。</p><p class="ql-block">20世纪:漂泊与回归</p><p class="ql-block">幸运的是,此前有少量麋鹿被引种至欧洲动物园。在英国贝福特公爵的悉心繁育下,这些“海外遗孤”逐渐形成稳定种群。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筹备麋鹿重引入计划。1985年,20头麋鹿从英国回归故乡,放养于北京南海子(原南苑遗址);1986年,39头麋鹿被送往江苏大丰,建立野生种群基地。</p><p class="ql-block">当代:重焕生机</p><p class="ql-block">经过三十多年的保护,麋鹿种群迎来复苏。如今,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麋鹿野生种群栖息地,数量超7000头;北京、湖北石首等地也建立了稳定的人工繁育和半野生种群,全国总数量突破万头。2016年,麋鹿从“濒危”降为“近危”,成为世界物种重引入史上的成功典范。</p><p class="ql-block">从皇家猎苑的珍禽,到漂泊海外的遗孤,再到如今野外繁衍生息的生灵,中华麋鹿的“前生今世”,既是一部物种兴衰史,更是人类与自然关系的缩影。它的回归与复兴,见证着中国生态保护的决心与成就,也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珍贵的“中国样本”。</p> <p class="ql-block">乘坐景区游览车观赏麋鹿,游客可以购买胡萝卜🥕喂麋鹿。</p> <p class="ql-block">2020年和2021年的麋鹿王,现在已经老矣少了霸气,多了淡定。单独圈养。</p> <p class="ql-block">10点多结束麋鹿园游览开启最后的返程,下午5点多回到酷热的杭州,8天的行程圆满结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