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与学的双向奔赴

沐阳

<p class="ql-block">怀着对初中数学领域的好奇与憧憬,我荣幸地成为了一名初中数学教师。为期3天数学学科的新入职培训,让我深刻意识到教学是一场教与学的双向奔赴,作为教师的我们不仅要关注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更要关注学生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p> <p class="ql-block">郭小蔚老师以日常授课的形式,为我们讲解核心素养的实践路径要从“课标要求”到“课堂转化”,做到将素养要素融入课时目标,以大单元教学内容重组,关注思维激活和问题设计的教学方法,最后通过知识理解、能力应用、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让我学习到如何从日常教学入手,通过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实现对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引领,助力学生成长。</p> <p class="ql-block">赖巧云老师以“空杯心态”开讲,“空杯”提醒我们作为新教师要有谦虚的态度,踏实学习的干劲。赖老师系统分享了《教师用书》的架构和使用方法,为我们今后的备课提供了方向,最后赖老师的特别提醒“慢就是快,做中学,勤反馈,善合作,常反思”,让我学习到今后的教学要沉下心,以学习的心态做事,建立与学生合作的理念,实现和学生的良好沟通,最后常反思总结自己的工作,清晰认识到自己工作的进步和不足,促进自己和学生的共同成长。</p> <p class="ql-block">林福凯老师带来的《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提升课堂教学品质》讲座解答我从教几年的疑惑,或许不是学生太笨太懒,而是他们压根不理解题目表达的意思,问题的解决更是无从下手,今后的教学中要关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林老师的讲座中让我印象最深的部分是“三声课堂:掌声、笑声、讨论声”,也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掌声是对学生的正向反馈,笑声来自良好的课堂氛围和有趣的学习体会,讨论声说明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达成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三声课堂”深刻诠释了教学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边活动。</p> <p class="ql-block">沈声发老师的讲座幽默有见地。他把当代教师的定位与高次方程的多元解(传道、授业、解惑…)相结合,强调课堂十六字方针“基于情境、问题导向、高度参与、深度思维”,沈老师的十六字方针告诉了我们,课堂不仅是教师教阵地,也是学生学的战场,以教助学,以学促教,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p> <p class="ql-block">陈慧芳老师的讲座《课堂教学实施与反思》,从新教师初体验到课堂实施(备课、上课、练习、情感态度)、教学反思,再到给新教师的“锦囊”,给我提供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其中,陈老师的“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让我感受了数学变化的魅力与知识扎实的底气,真正做到已变应变。今后的教学要扎根数学本质,带领学生灵活应变。</p> <p class="ql-block">卢振武老师以《有理数的乘方》为课例,从导入、新授、练习、小结、板书的展示,再到课后交流答疑,卢老师不仅向我们展示一节真实的课堂,也分享了学生在课堂中的种种表现,让我们对初中课堂有了真实的体验。有这样的展示,作为新教师的我们对接下来的工作也会有大致的预见,加速实现与学生的和谐相处。</p> <p class="ql-block">陈静老师的讲座带领我们领略了她游刃有余开发与应用校本作业的深厚功底,让我们知道了校本作业设计的“诗和远方”在哪。陈老师从学生、教师、家长、学校多维角度视角分析了不同角色对作业的认知,接着详细的分享了校本作业设计实践的经验,最后布置策略中指出要做到沟通协同、指导要点、自主选择,我看到了作业也应是教师和学生的一场双向奔赴。</p> <p class="ql-block">林文深老师以《有理数》为例向我们展示了区校本作业设计的规范过程,从知识结构、课标要求、教学目标、学情、课时安排出发,设计出目标达成度与作业内容的匹配度高的有层次有梯度的题型多样的作业。这样一份精心斟酌的作业不仅表达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更展示了教师对学生的奋力托举。</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们运用这几天的所学所思设计了一节教学教案,并在组内互相分享,互相探讨。我相信教学的这场双向奔赴最终能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引领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