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观看《凡人修仙传》网络原著时,总在想象黄枫谷的模样。忘语笔下的修仙门派,该是云雾缭绕的仙山,还是琼楼玉宇的秘境?直到剧版里,杨洋饰演的韩立第一次踏上那片草原——白衣在风中扬起,身后是连绵的雪山与墨绿的云杉,阳光落在他肩头,像撒了一把碎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一刻突然懂了:导演杨阳把黄枫谷安在那拉提,不是选景,是给“凡人修仙”找了个生根的地方。韩立初入黄枫谷时,还是个带着山村土气的少年。剧里有场戏,他提着药篓在林间穿行,脚下是没过脚踝的青草,远处溪流泛着粼粼波光,云杉的影子被风拉得很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处取景地是那拉提的河谷草原,剧组特意保留了牧民留下的木栅栏,韩立走过时,木栅栏上挂着的经幡轻轻晃动,像在与这个闯入仙门的凡人打招呼。</p> <p class="ql-block">原著里写“韩立性子坚韧,做事只求稳妥”,这在剧中被具象成他蹲在溪边洗药草的样子:手指仔细搓掉草叶上的泥,溪水漫过手腕,倒映着他专注的侧脸。那拉提的河谷从不是“仙境”的背景板,而是韩立作为“凡人”的生活场——他在这里晒药、练剑、听师兄讲修仙界的规矩,连呼吸都带着青草与泥土的气息。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空中草原的戏份,藏着韩立心境的第一次蜕变。剧中他被派去看守药园,有段蒙太奇:晨光里,他在草原上扎马步,白衣与绿毯形成鲜明的对比;正午,他坐在坡上啃干粮,望着远处的雪山发呆;黄昏,他对着夕阳练剑,剑锋扫过草尖,惊起一片蚂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拉提的空中草原太开阔了,开阔到能让观众看见韩立的孤独,一个没有灵根优势的凡人,在仙门里像株努力扎根的野草。但也正是这份开阔,给了他“凡人”的底气。原著里韩立总说“修仙界危机四伏,唯有自身强大才是根本”,剧里把这句话藏在了他练剑的场景里:当他的剑锋终于能劈开风,扬起的不仅是衣袂,还有少年眼里的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导演后来在采访里说,选空中草原拍练剑戏,就是看中它“一眼望不到头”的特质——修仙路漫漫,凡人的坚持,本就该在这样坦荡的天地间生长。盘龙谷的幽深,则成了韩立探索“秘境”的起点。剧中他为寻灵药误入山谷,镜头跟着他的脚步穿过云杉林,光线从枝叶缝隙里漏下来,在地上织成斑驳的网。</p> <p class="ql-block">那拉提的盘龙谷确实带着几分神秘:溪流在乱石间拐出“S”形,像条沉睡的龙;枯木横卧在水中央,树干上长满青苔,剧组没做任何修饰,只在旁边放了块刻着符文的石头,便成了“剧中上古修士遗留的阵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动人的是那场夜戏:韩立在谷中迷路,暴雨突至,他躲在一棵巨大的云杉下,闪电照亮他苍白的脸,也照亮远处雪山的轮廓。原著里写“韩立在乱星海九死一生,靠的是谨慎与狠辣”,但在黄枫谷时期,他还带着少年人的脆弱——这场戏里,那拉提的雨是真的,风是真的,韩立抱紧双臂发抖的样子也是真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实景拍摄的魔力正在于此:它让“修仙”卸下了悬浮感,露出底下“凡人”的血肉——原来仙途的起点,也不过是个会在暴雨中感到害怕的少年。 剧中有处细节常被观众忽略:黄枫谷的弟子服是淡青色的,与那拉提草原的夏末色调几乎融为一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一群弟子在河谷边练剑,衣袂翻飞间,竟分不清是人在动,还是草原的风在动。这让我想起原著对“黄枫谷”的描写:“只是个三流小派,门中弟子多是资质平平之辈”。导演显然懂这种“平凡”——没有华丽的仙宫,没有炫目的特效,连门派的“仙气”都藏在草原的肌理里:云杉的挺拔是风骨,溪流的蜿蜒是韧性,雪山的沉默是底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韩立在这里修炼,不是“飞升”,是“生长”,像那拉提草原上的野草,在石缝里也要扎下根,然后迎着风,一寸寸往上长。当剧情推进到韩立离开黄枫谷,那拉提的镜头突然变得辽阔。他站在草原最高处回望,身后是熟悉的河谷与云杉林,远处雪山在云层里若隐若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一幕与他初来时形成奇妙的呼应:同样的草原,同样的雪山,只是少年的眼神里多了坚毅。</p> <p class="ql-block">原著里“韩立一生所求,不过是掌控自己的命运”,而那拉提的实景,把这份“求”变得可感——他脚下的青草,是他走过的路;他眼前的雪山,是他要攀的峰;连风穿过衣袂的声音,都像是命运的低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今再看《凡人修仙传》,总觉得那拉提的草原才是真正的“黄枫谷”。它没有刻意营造“仙境”,反而用最朴素的自然,托住了“凡人修仙”的主题。韩立的坚韧,不是特效做出来的“光环”,是草原上经风历雨的野草;他的成长,不是剧情里的“升级”,是雪山下慢慢长高的云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观众为剧中“韩立悟剑”的场面动容,打动他们的或许不是剑招,而是那拉提的阳光如何在剑锋上流动,草原的风如何扬起他的衣袂——这些真实的光影,让“凡人”的奋斗有了落地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今年6月,我想起在草原牧民的话:“我们这里的草原,春天长花,夏天长草,秋天长霜,冬天长雪,从来不用‘仙境’当招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或许这就是《凡人修仙传》最聪明的地方:它让黄枫谷落在草原上,让修仙者踩在泥土里,让观众明白——所谓仙途,不过是凡人在人间,把每一步都走得扎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那拉提的风,至今还在吹送着这个故事:一个山村少年,曾在这里,以凡人之躯,借天地灵气,慢慢长出了翅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