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风景名胜区~~茅坪革命旧址群

西游记

<p class="ql-block">井冈山</p><p class="ql-block">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井冈山精神孕育地。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陷入低潮。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在这里创建了首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成功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宛如在黑暗中燃起的一把火炬,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朱德赞誉它为“天下第一山”,彭真称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p><p class="ql-block">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留存着众多珍贵的革命遗迹。全市共有革命旧址10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7处。这些旧址,有的是当年革命领袖居住和工作的地方,有的是重要会议的召开地,有的是激烈战斗的发生地,每一处都承载着一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见证着革命先辈们为了理想信念,不畏艰难、浴血奋战的伟大精神。</p> <p class="ql-block">井冈山风景名胜区</p><p class="ql-block">面积333平方公里,旅游资源丰富,拥有11个景区、76处景点、460多个景物景观,保存完好的革命遗址、旧址100多处。井冈山先后获得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区、首批“江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等殊荣,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与自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称号,成功获评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称号。</p> <p class="ql-block">茅坪</p><p class="ql-block">是一处革命胜迹与田园风光、小桥流水、古朴民居相互交融的美丽村庄。这里距茨坪32公里,也曾是井冈山斗争时期党、政、军最高领导机关所在地,现保存革命旧址20多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如毛主席、朱德、陈毅等领导人旧居,中共井冈山前委和湘赣边界特委旧址,湘赣边界党的“一大”旧址,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旧址,茅坪红军医院,红四军士兵委员会旧址等。</p> <p class="ql-block">茅坪河</p><p class="ql-block">贯穿茅坪村全境,发源于井冈山山脉,流经革命旧址群,最终汇入附近的河流。茅坪河两岸植被茂密,河水清澈,溪流潺潺,形成了优美的田园风光。</p> <p class="ql-block">2013年8月,茅坪村被列为中国传统村落。</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与贺子珍雕像</p><p class="ql-block">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驻茅坪。袁文才领着包括贺子珍在内的农民自卫军一班人前来迎接。初次见面,毛泽东和贺子珍彼此都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从那时起,贺子珍经常向毛泽东介绍井冈山的历史、地理和早期革命斗争情况,同时也悉心照料毛泽东的生活。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战斗生活使毛泽东与贺子珍相互产生了真挚的感情,1928年5月,毛泽东和贺子珍在象山庵举行了婚礼。在贺子珍的陪伴下,毛泽东在茅坪写下了《宁冈调查》、《永新调查》、《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斗争》等光辉著作,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指明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方向。1929年1月,毛泽东、贺子珍与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进军,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踏上了新的革命征程。</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著《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石刻</p> <p class="ql-block">攀龙书院</p><p class="ql-block">位于井冈山市茅坪乡茅坪村南路口,始建于清同治丁卯年(1867年),依山傍水,绿树掩映。取名“攀龙”,一说是为纪念明末东林党领袖高攀龙所建,以彰显书院注重理学和崇尚气节;一说是为祈望学子人才辈出,跳越龙门。书院是一幢三层土木结构楼房,主体建筑坐西南、朝东北。整个建筑有1个楼阁,2间厅堂,3个天井,25间教室,廓房布局紧凑,合理实用,具有江南建筑通风透光、排水防潮而又美观大方的特色。清末,科举废除,书院停办。</p> <p class="ql-block">井冈山斗争时期,<span style="font-size:18px;">攀龙书院</span>一、二楼为根椐地的第一所红军医院,三楼为中共井冈山前委和湘赣边界特委旧址。</p> <p class="ql-block">1961年6月,“中国共产党特别委员会”和“中国共产党湖赣边界特委会”旧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1961年6月,“红军医院旧址”<span style="font-size:20px;">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茅坪革命旧址群</p> <p class="ql-block">茅坪枫石</p><p class="ql-block">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经常在这里看书、思考问题和找群众访问情况。由于这棵枫树生长的环境奇异,毛泽东借此打比喻说:“这棵枫树,长在石缝里,长大后竟把石头撑开了。我们闹革命,现在力量虽然弱小,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撑破蒋介石反动政府这块大石头”。毛泽东的话富有哲理,意义深长,对激励红军战士和群众的斗志起了很大的宣传作用。</p> <p class="ql-block">2018年3月9日,“茅坪枫石”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此时枫树叶子已经泛红</p> <p class="ql-block">茅坪红军交通站</p> <p class="ql-block">2009年9月8日,“茅坪红军交通站”被列为井冈山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这个地方就是茅坪红军秘密交通站,以客栈作为掩护,秘密传递情报。客栈的老板就是吴福寿,交通员是邓贞谦。井冈山斗争时期一些重要的情报,就是通过红军秘密交通站来传达的。</p> <p class="ql-block">红军染布房旧址</p> <p class="ql-block">茅坪红四军三十二团团部旧址</p> <p class="ql-block">2018年3月9日,“茅坪红四军三十二团团部旧址”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茅坪红军粮库旧址</p> <p class="ql-block">2009年9月8日,“茅坪红军粮库旧址”被列为井冈山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茅坪红四军二十九团团部旧址</p> <p class="ql-block">2018年3月9日,“茅坪红四军二十九团团部旧址”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内布置有展厅</p> <p class="ql-block">茅坪乡工农兵政府旧址</p> <p class="ql-block">2005年7月19日,“茅坪乡工农兵政府旧址”被列为井冈山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井冈山第一个女红军一一贺子珍展</p> <p class="ql-block">贺子珍生平展</p>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贺子珍,井冈山上的第一位女红军。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她和毛泽东相识、相知、相恋,并结为革命伴侣。她伴随毛泽东一起度过了最艰难的战斗岁月,在布满荆棘的革命道路上艰难前行。中国革命胜利的征程中留下了她沉重而光辉的足迹,中国革命历史的丰碑上永远镌刻着她金色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第一部分:峥嵘岁月</p><p class="ql-block">贺子珍出生在一个官逼民反的动乱年代。为了救国救民,她16岁投身革命,成为井冈山第一位女红军。她不但英勇无畏,艰难奋战,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她和毛泽东患艰与共,相濡以沫,在最困难的环境中共同度过了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从延安到莫斯科</p><p class="ql-block">红军到达陕北后,中国的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贺子珍也面临一个新的转折。她希望能够独立担任重要的工作,同时也想系统地学习革命理论,提高政治文化水平。但她身上的伤病常常困扰与折磨着她。1937年冬,她拒绝毛泽东地挽留,离开了延安,去莫斯科治病和学习。从此,开始了她十年艰苦的异国生活。</p> <p class="ql-block">第三部分:回国后的日子里</p><p class="ql-block">贺子珍从苏联回国后,她诚恳而迫切地要求工作,她愿意为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和共和国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及身体不好,回国后几十年的日子里,她大部分时间只能在治病和休养中度过。这期间,她有和亲人们在一起的欢乐,有在沉寂生活中的悲怆,更多的是对毛泽东无尽的思念。</p> <p class="ql-block">第四部分:暮年殊荣</p><p class="ql-block">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人们在欢庆胜利的时候,没有忘记贺子珍一一这位井冈山最早的女红军。她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流血奋斗;她与毛泽东患难与共十年,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在贺子珍迟暮之年,她得到了一份迟到的殊荣。</p> <p class="ql-block">结束语</p><p class="ql-block">贺子珍,这位平凡而伟大的女性,这位井冈山最早的女红军走完了她的人生之路,离开了人世。但她艰难曲折、艰苦奋斗的革命经历,坚强不屈、奋力拼搏的革命精神以及为中国革命所作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将永远铭记在人民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茅坪红四军团三十一团部旧址</p> <p class="ql-block">2018年3月9日,“茅坪红四军团三十一团部旧址”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慎德书屋</p><p class="ql-block">书屋为传统客家建筑风格,保留了清末时期的建筑风貌,具有典型的江南山区建筑特色,如穿斗式梁架、封火硬山墙等,体现了当时当地的建筑工艺和文化传统。</p> <p class="ql-block">2019年6月25日,“中国红四军军委旧址”(慎德书院)被列为井冈山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文星安</p><p class="ql-block">大门两侧楹联:</p><p class="ql-block">慎独谨微青灯黄卷勤儒业;</p><p class="ql-block">德成名立秋鹗春鳌起壮图。</p> <p class="ql-block">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此接见革命烈士后代和先进人物代表,使其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井冈山精神的重要象征。</p> <p class="ql-block">标语墙</p><p class="ql-block">根据老同志的回忆,这些标语是贺子珍带着红军宣传队写下的。当年,贺子珍同志是中共井冈山前委的干部。</p> <p class="ql-block">两侧墙面也有粉刷的标语</p> <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p><p class="ql-block">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28年5月20日至22日在此召开,到会代表60余人。由毛泽东主持会议,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问题,总结了7个月来井冈山斗争的经验,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湘赣边界第一届特别委员会。</p> <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4日,“中国共产党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谢氏慎公祠</p><p class="ql-block">始建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原为谢氏家族的私塾。祠堂为砖木结构,总占地面积118.88平方米,保留了清代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会场</p><p class="ql-block">会址原为“谢氏慎公祠”,祠内堂上的木龛和长条案桌是原物。室内陈列着当年会议使用的桌椅等文物,见证了历史的重要时刻。</p> <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湘赣边界特别委员会名单</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p> <p class="ql-block">参加会议的部分人员名单</p> <p class="ql-block">红四军士兵委员会旧址</p><p class="ql-block">红四军士兵委员会于1928年5月上旬建立,陈毅为主任。士兵委员会,既是红军中的民主组织,又是群众性的监督机构,其职能是保证军队内部民主制度的实行。当年,红四军各连、营、团普遍建立了士兵委员会,每会设立主任一名,委员5至7名,均由官兵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制度对于实行军内民主,建立新型的人民军队起到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陈毅在茅坪期间,大都在这里办公和居住,接待来访的士兵。</p> <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4日,“红四军士兵委员会旧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陈毅办公接待场所</p> <p class="ql-block">红四军士兵委员会执委会名单</p><p class="ql-block">32团1营1连士兵委员会名单</p><p class="ql-block">杨克敏《关于湘赣边区苏区情况的综合报告》1929年2月25日</p><p class="ql-block">《罚连长站岗》文</p><p class="ql-block">《不能打屁股》文</p> <p class="ql-block">红四军士兵委员会标语</p> <p class="ql-block">陈毅住房</p> <p class="ql-block">红四军军需处旧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红四军军需处,成立于1928年5月,直属红四军军部。井冈山斗争时期,在此办公。军需处职责是负责军中的物资供应。即收缴、分配对敌作战及打土豪缴获物资,调剂地方支援物资,分配军需生产物资。由于战争的残酷,当年军需供应异常困苦,每人每天只有五分钱的油、盐、米、柴、菜钱,从军长到伙夫一律平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军需处处长是范树德,副处长是钟森荣,有工作人员九名。</span></p> <p class="ql-block">2019年3月9日,“茅坪红四军军需处旧址”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办公场所</p> <p class="ql-block">《红四军军需处所辖后勤机关一览表》</p><p class="ql-block">《红军军需处规定的支出标准》</p> <p class="ql-block">杨克敏《关于湘赣边区苏区情况的综合报告》1929年2月25日</p> <p class="ql-block">范树德《井冈山的后勤工作》</p> <p class="ql-block">范树德、杨立三住房</p> <p class="ql-block">工作人员住房</p> <p class="ql-block">八角楼毛泽东旧居</p><p class="ql-block">八角楼系当地名医谢池香私宅,房子建于清代,土木结构,二层小楼。</p><p class="ql-block">匾额:茅坪毛主席旧居</p><p class="ql-block"> 由郭沫若题写</p><p class="ql-block">1927年10月至1929年1月,毛泽东在茅坪期间,在这里居住和办公。他经常在此召开军民座谈会,整理调查报告,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井冈山的斗争》也于1928年11月下旬在此完稿。</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中共井冈山前委工作人员的住房</p> <p class="ql-block">当时在前委工作过的有谭政(秘书)、江华(又名黄春圃,秘书)、伊宁万、贺子珍、陈淑同。</p> <p class="ql-block"> 井冈山精神是宝贵的,应当发扬。</p><p class="ql-block">邓小平参观八角楼讲话 1972年11月13日摘自《邓小平在江西》</p> <p class="ql-block">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p><p class="ql-block">2012年11月7日 习近平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p><p class="ql-block">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p><p class="ql-block">2013年1月5日 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p> <p class="ql-block">井冈山斗争期间,这里是朱德同志的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朱德同志与妻子伍若兰的卧室</p> <p class="ql-block">天井池里养有娃娃鱼</p><p class="ql-block">这里还有一段娃娃鱼的故事:井冈山市茅坪乡茅坪河上游有一瀑布,瀑布下是龙目潭,潭里经常有娃娃鱼出现。1928年5月20日,正值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当地农民谢炳桂在龙目潭里捉到一条娃娃鱼(当地人叫狗鱼),有27斤重,谢炳桂和几个群众兴冲冲地来到八角楼,一定要将娃娃鱼送给毛委员和与会代表们尝一尝。毛委员一看狗鱼这么大,就问这狗鱼吃什么长大的,谢炳桂和群众回答说是吃小鱼小虾之类长大的。毛委员听了之后就风趣的说:这狗鱼是吃鱼的鱼,是水里的恶覇,就像人间的土豪劣绅,是吃人的人,是社会上的恶霸,对于这种恶霸,我们要坚决打倒他们,就像吃掉这条狗鱼一样消灭他们。大家听了毛委员风趣的话都高兴的笑了。之后,毛委员得知狗鱼味鲜肉嫩,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后,决定送给茅坪红军医院的伤病员吃,让他们补补身子,早日康复。红军医院的伤病员得知后都很感动。狗鱼的故事也一直记在茅坪人民的心里,流传至今。</p> <p class="ql-block">围棋桌</p><p class="ql-block">空余时间,朱德和毛泽东两人就坐在这张桌子前下围棋,这张桌子是复制的,原物已由中国军事博物馆征集收藏。</p> <p class="ql-block">厨房</p> <p class="ql-block">餐厅</p> <p class="ql-block">龙开富、黄达住房</p> <p class="ql-block">谢池香家住房</p> <p class="ql-block">卧室</p> <p class="ql-block">木质楼梯</p> <p class="ql-block">二楼毛泽东卧室兼办公处</p><p class="ql-block">现在室内陈列的架子床、桌子、茶几、高背椅是当年毛泽东与贺子珍用过的原物。</p> <p class="ql-block">饭桌</p> <p class="ql-block">墙上有标语:</p><p class="ql-block">消灭国民党的头子代表土豪的走狗;共产党是与无产阶级谋生活的;工农暴动起来消灭一切反革命。</p><p class="ql-block">红军第四军十二师三十五团团部</p> <p class="ql-block">八角楼得名于这栋房子的楼顶有一个八角形天窗。自毛主席引兵井冈山后,他在八角楼办公和居住的时间最长。</p> <p class="ql-block">八角天窗</p> <p class="ql-block">二楼卧室书桌</p><p class="ql-block">桌子上的清油灯和砚台,是国家一级和二级文物,这是复制品。</p><p class="ql-block">在八角楼昏暗的灯光下,毛泽东同志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打消了上至高级指挥员下到普通士兵“红旗能够打多久”的疑问。可以说,正是八角楼的灯光,照亮了井冈山根据地和中国革命的前程。</p> <p class="ql-block">匾额:井冈英杰一一袁文才生平陈列</p><p class="ql-block"> 宋任穷题写 一九九五年八月</p> <p class="ql-block">卧室</p> <p class="ql-block">井冈英杰一一袁文才(1898一1930)</p><p class="ql-block">茅坪马源人。早年参加绿林马刀队,1926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井冈山斗争时期,历任工农革命军第二团团长、红四军三十二团团长、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委员、红四军军委委员、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主席、红四军参谋长等职。1930年2月24日在江西永新被错杀。</p><p class="ql-block">袁文才,一个贫穷农民家庭出身的热血青年,因反抗土豪劣绅的压迫剥削投奔绿林组织“马刀队”,后成为威震一方的绿林武装首领。1926年在当地党组织的感召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率部起义成立宁冈县人民委员会。1927年12月7日,在秋收起义部队极度艰难之时,袁文才打开山门迎接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来到茅坪,给予了部队安营扎寨、粮饷给养、辎重留守、伤员医疗等方方面面的帮助。从此,工农革命军在茅坪安下了革命的家。在井冈山斗争艰苦卓绝的创建实践中,袁文才信念坚定,忠于革命;爱憎分明,勇于斗争;胸怀坦荡,意志坚强,致力于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政权建设等方方面面的工作,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绿林生涯</p><p class="ql-block">袁文才出身贫苦客家家庭,因家族受当地豪绅欺压,母亲被反动军队杀害,为反抗压迫,他于1923年加入宁冈一带的“马刀队”,这支队伍以“劫富济贫”为旗号,实则多有打家劫舍行为。</p><p class="ql-block">袁文才凭借文化素养和机敏才智,迅速成为马刀队参谋长。后因原首领胡亚春行为恶劣,他设计除掉胡亚春,成为马刀队实际领导者,队伍声名渐起。</p> <p class="ql-block">投身革命</p><p class="ql-block">1925年,中共宁冈党组织成立后,通过龙超清等人与袁文才接触,劝说其接受改编。袁文才同意将“马刀队”改编为宁冈县保卫团,正式投身革命,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 <p class="ql-block">1926年9月,在中共宁冈支部支持下,袁文才发动宁冈暴动,成立农民自卫队并担任总指挥,占领宁冈县城,推翻反动统治。此后,他与王佐合作,共同领导湘赣边界地区的革命斗争。</p> <p class="ql-block">洞开山门</p><p class="ql-block">1927年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部转战井冈山,袁文才起初对工农革命军有所顾虑。毛泽东通过赠送100支枪、亲自会见等方式消除其疑虑,袁文才最终接受改编,所部编入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他任团长,成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创建者之一。</p> <p class="ql-block">辉煌人生</p><p class="ql-block">袁文才积极参与井冈山根据地建设,参与新城、龙源口、黄洋界等战斗,为根据地巩固立下战功。他还担任湘赣边界工农政府主席、中共宁冈县委书记等职务。</p> <p class="ql-block">永新蒙难</p><p class="ql-block">1930年2月,因党内“左”倾错误影响,袁文才被错杀于永新县城,年仅32岁。</p> <p class="ql-block">沉冤昭雪</p><p class="ql-block">1950年,党中央为其平反,恢复革命烈士名誉。</p> <p class="ql-block">茅坪红军井</p><p class="ql-block">2009年9月8日,被列为井冈山市文物保护单位和井冈山革命遗址。</p> <p class="ql-block">茅坪油灯造型雕塑</p><p class="ql-block">在茅坪河西岸的一个河湾处,垒建了一座“油灯广场”,这是与茅坪镇缔结友好乡镇的江苏省江阴市青阳镇于2011年11月捐建的。“油灯广场”矗立着一盏巨型油灯雕塑,油灯前是两卷巨型书卷的造型,寓意当年毛主席在八角楼的油灯前写下的两部光辉著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p> <p class="ql-block">这盏油灯,本身包含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的革命传统,在“星火”微弱的时候,积蓄力量,等待“燎原”的那刻来临。这盏油灯,还有更深一层意义:以弱小的光芒,穿透黑夜,召唤黎明。毛主席借油灯之光,撰写出辉煌巨著,像灯塔一样指引着中国革命的航向……这小小的油灯,似乎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p> <p class="ql-block">红四军第28团团部旧址</p><p class="ql-block">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经艰苦转战由湘南进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同年5月4日,红四军成立,这支部队编为红四军第28团,首任团长由军参谋长王尔琢兼,19288月后由林彪任团长,团部曾设于此。</p><p class="ql-block">28团是红四军主力团之一,英勇善战,具有铁军的遗风,全团官兵2500余人,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弛骋湘赣边界,威震敌军,先后在五斗江、草市坳、七溪岭、坳头陇、睦村等战斗中重创敌人,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为保卫湘赣边界的红色政权作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2906年12月18日,“红四军二十八团团部旧址”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谢氏宗祠</p><p class="ql-block">建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p> <p class="ql-block">天井</p> <p class="ql-block">谢氏积庆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