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0美元到曼哈顿:一位中国女性的蜕变

蓝紫色jg

<p class="ql-block">《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很励志,作者也就是主人公周励,做为完全没有背景的中国人,在美国纽约商场叱咤风云,活成了无数有梦想有追求的人的精神偶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去美国前,在国内的经历其实惨不忍睹,上幼儿园开始老师的眼中就只有“城市派”的高干子弟的孩子,而不屑的称她为“小瘪三”,但是周励从小就不屈不挠:幼儿园的任何演出,老师都不许她参演。</p> <p class="ql-block">但在幼儿园最后一次汇报演出时,她走到后台执拗地要背诵《卖火柴的小女孩》,老师无奈只好允许她最后一个上台,并嘱咐她背不下来可以读,当她声情并茂地背诵完五年级的这篇课文,台下掌声雷动。老师也终于像她无教次期待的那样第一次拥抱了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的小学和中学也一直置身于同样的受人歧视的环境,她顽强倔强孤独的成长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后她遭遇了“文化大革命”,她一向勤劳善良质朴慈爱的爸爸妈妈突然猝不及防的被打成了“叛徒”,而她一夜之间由肩佩红袖章的“红小兵”,变成了“黑帮子女”</p> <p class="ql-block">她亲眼目睹,被关押在紧锁的仓库似的地下室门里的妈妈,披头散发地跪在一条长板凳上!妈妈低着头,她看不清妈妈的脸,只见她双手反绑着,衣袖完全破碎,胳膊和脊背上是青一道紫一道被殴打的伤痕。她的眼泪顿时如泉水般地涌出,她真想放声大哭,扑向妈妈!但她只能咬牙忍着不敢发出任何声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一声声凄厉的惨叫声中,在一声声厉声呵斥和乱棒拷打的声音中,她小小的身子踉跄走出地下室,然后一头栽倒在地,晕了过去……</p> <p class="ql-block">她听到无数名人名家被迫害致死,吴晗被迫害致死,老舍投湖自尽,傅雷与妻子一同自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于是,1967年,当她刚满17岁时,便向《文汇报》大胆地投书,她在信中写道:“白色恐怖笼罩着曾经是阳光明媚的祖国。”并且列举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西班牙佛朗哥“第五纵队”的例子,呼吁党中央警惕个人野心家,立即结束这场摧残人性、亡党亡国的所谓“文化大革命”。在信的末尾,她郑重地写下了她所在中学的名称、地址,签上了自己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由于这封信,她曾经想到过去死。由于这封信,在以后近十年中,她付出了整个青春的代价。随便她走到哪里,别人一看到她的档案,她就立即变成一只魔鬼。因为她的档案袋里躺着一只魔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去了北大荒,每天像小虫子一样趴在一片杂绿、良莠不分的垄沟里,从六秒到下一个一分钟,六十分钟到下一个一小时、两小时……直至太阳下山为止,始终在做同样一个动作。这不是动作,而是把人的心脏、肺腑、血脉、筋肉统统都扒出来,让每一根骨头裂开的、刀耕火种般的原始的劳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她学会了装炸药、点火、一气几十锤砸在钢钎上,用娇嫩的肩膀挑起一百斤重的盛满冻土的柳条筐,光是扁担就压断了三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营部宣传股看到她不仅肯吃苦,而且能说能写,能唱能跳,要调她到宣传股当宣传干事。可是申报她参加兵团代表大会的报告却被退了回来,原因是她的档案中装满了一袋子中学里的批判“一封信”的材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她在北大荒的风雪中绝望地哭喊着,泪水与呵出的水汽混合在一起,在眼睫毛上凝固成冰凌,造反派和工宣队把厚厚的批判材料悄悄地塞进她的档案,他们表面上批准她去兵团,而暗地里却想堵死她今后的一切道路,连她刚被全连评上的“兵团五好战士”,也因为“档案中有问题”而被拉下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8岁的她,向谁求助呢?只有一个人伫立在风雪中,无助地绝望的哭泣……</p> <p class="ql-block">谁又会想到,有朝一日她会坐在欧洲18世纪宫廷建筑的白色市政大厅的椭圆形办公室中,与纽约市长侃侃而谈,或是在气氛欢乐而幽默的圣诞晚宴上,周旋在美国富商巨贾与社会名流之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究竟是机遇是命运还是一股什么力量,让一个异国女子能在美国这块竞争激烈的土地上站住脚?</p> <p class="ql-block">1985年8月21日,她从上海登上飞机时,身上只带着40美元。下飞机后正是深夜,她无依无靠,不知如何是好。想在候机厅里椅子上过夜,机场却不允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好见到有中国总领事馆来接其他人的大卡车,就稀里糊涂的跳上大卡车,在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住了一夜,结果第二天早晨工作人员要她付22美元,她揣着仅剩的18美元举目无亲无依无靠,硬是打拼出了一个令人瞩目的天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个闯入美国自费留学的异乡女子,举目无亲,无依无靠。曾给美国人的家庭做过保姆,在中国餐馆端过盘子,为推销中国制造的皮鞋,一个又一个店铺的敲门走访,甚至晕倒在楼道里,最终使“made in China"的皮鞋成功的在美国大商场里销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以她不懈的勤奋和努力,以她独特的人格魅力。在短短不到四年的时间,取得了使那些天使般的美国姑娘羡慕不已的成功:创立了自己的公司,经营上千万美元的进出口贸易。我在曼哈顿中央公园边上拥有自己的寓所,并随时可以无忧无虑地去欧洲度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当她在瑞士,在托尔斯泰写了《琉森》的湖畔大饭店里,打电话给纽约第五大道的总裁们,指挥调度着在她和她的先生麦克度假期间仍源源不断地从太平洋远航而来的集装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说:“我需要我的人生有创造力,我需要家庭,我需要大自然。这是三件最主要,最主要,最主要最主要的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说:“一个人的一生如同一环环套起来的锁链。如果其中一个锁链改变了位置,那么整个人生都由此改变——马克吐温《神秘的陌生人》”。</p> <p class="ql-block">1990年圣诞节—她的儿子小安德鲁诞生后四个月,她的美国客户们在中央公园“绿色酒苑”为她举行了一次大型热闹的圣诞晚会,庆祝她的小宝贝诞生以及她又重新全力以赴地投入到美国商场之中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们请来了纽约州的商务顾问和纽约市长特别助理——这些人物总是轮流出现在纽约上层社会的各种圣诞晚会上——并且租下了“绿色酒苑”那具有欧洲宫廷气派的正厅和舞池,向她表示他们的善意和祝贺。 </p> <p class="ql-block">在那场盛大的宴会上,她说:“感谢你们为我举办了这样盛大的晚会,人最大的幸福是他的生命得到了延续,而生命的价值在于成功。那种内在的而不是表面的成功——你们看到我如何第一次推开你们的门,签下第一笔合同时的喜悦至今还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是让洛克菲勒导师卡耐基的那句话作为对我们的提醒吧: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85%要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他认为自信心与行为科学的结合,是事业成功、人生快乐的基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国——不要忘记我在中国度过了三十四年——还有你们在座的所有的人,构成了我这85%!五年来我和你们在一起,在曼哈顿这个战场上,我和你们一样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是的,我要自豪地说,曼哈顿的中国女人,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名字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天夜晚,她梦见她又回到了中国,和过去经常发生在梦中的朦胧情景一样,她又梦见了少年宫大草坪上的熊熊篝火,她摇晃着脑袋唱《金色的童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北大荒麦收时节的大草垛上,辉煌动人的晚霞笼罩着她们十几个只戴了各种颜色的胸罩、在草垛上累得呼呼大睡的女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风雪弥漫的荒原,她一个人为了档案袋在放声哭泣;奔驰的列车,撒落在铁轨上的馒头,死死抠住铁轨的手指,被列车挟带着呼啸的风吹得竖直的头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大荒兵团的冰雪大道上轱辅轧轧,老牛车送她去念大学;火把,马的嘶鸣,抢救心脏病人的注射针头;卡车摇摇晃晃地驶向通往上海的嫩江车站……</p> <p class="ql-block">她说,每个人都创造自身的价值,这个世界就会更有价值。曼哈顿距离北大荒并不远,我们从东方到西方,奋斗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奋斗,才会带来更持久巨大的幸福;只有奋斗,才能创造出人生的价值和尊严,创造激情和人生的快乐!</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