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我幼年的时候饺子就在我心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那时我吃东西偏食,不肯吃肉,因此,每当家中好容易吃上一顿饺子的时候,父亲便会帮我把饺子的馅扒出来,使我能吃上即不带肉馅又沾着肉馅美味的饺子。而父亲自己却整顿饭也难吃上一个完整的饺子了。父亲这般地慈爱是当我也作了父亲之后才得以体验到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上世纪的六十年代,饺子是平常人家里很难吃到的“高档饭食”,因为猪肉和白面都要凭票证供应,每当家中能吃上一顿饺子时,那一定是过年或者是赶上了重大的节日。因此,那时社会上有一句流行甚广的俗语是:“好吃不过饺子。”从这一句话语中便足能显示出饺子在当时人们心中的显赫地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记不得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老姐在家中发明了用油条碎充当鸡蛋(鸡蛋是需供应的),用韭菜、油条碎、虾皮合在一起包成三鲜馅水饺,我十分地愿吃,也喜欢极了。那时七分钱外加一两粮票就能买上一对油条,两角一分钱加上三两粮票就够全家人包上一顿饺子了。从此,我得以吃上了全须全尾的饺子,不肯吃肉的坏习惯也慢慢地戒掉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长大后自己安了家,因妻子在娘家时没有学会包饺子,家中就很长时间没能吃上饺子。本来婚前自己和妻子有约是不会做饭的(想耍滑偷懒),但因实在地想饺子吃想的不行,就在一个休息日里,在家中独自地包了一顿饺子。当妻子下班后见到一面板整齐的饺子时,被惊得张着嘴半天说不出话来。从此,饺子在我们家中成为了我的专利,平日里变着法儿的包,我成了我家的“饺子西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饺子在我们家中成为了永不倒牌的美食,而且后来在为儿子东瀛陪读的日子里演变成了我家的外交大使。初来日本的日子,面对着新的社会文化、邻里关系、会社同事间的关系以及孩子在学校里与老师同学间的关系,每一项都是新的课题。受日本岳母的指导,新搬入小区后,要在同一楼口的每一家门上挂上一条毛巾和一块香皂,意为拜托关照之意。我知道了此事后,将它变通为每家送上一盒六枚水饺,结果是,几天以后相继收到了各家还回的各样礼物,而且在一段时间内凡是与邻居碰面的时都都会受到一两分钟的鞠躬感谢,饺子外交成功了。以后在日本凡是需要还人情的事,皆是饺子开路,其结果是一路绿灯,饺子使我们一家在异国他乡短时间内便站稳了脚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几年退休在家,饺子更是成为了我家餐桌上最常见的便当,我将其做法不断翻新,在林都城里住的时候就包蘑菇和山野菜馅的,到海边城市里住着时便改成包海鲜馅的,各种馅尝试着做。我还将单一的水饺子扩展成为蒸饺、煎饺、烧麦等,妻子笑我说:“你要开饺子馆呀?”我笑着不做回答。</b></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饺子是我家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它更成为了我家文化的传承。每当我吃上一顿油条馅饺子时,我就会想起父亲为我一只只地掏空饺子馅时的情景。每逢儿子一家五口从国外回家探亲,最丰盛的宴席不是名家酒店里的菜肴,而是家传的饺子宴。我至今仍然爱吃自家里的家传的饺子,因为我知道面皮中所包裹的有我童年的记忆,也有一家人每一天在一起生活时的一幅幅温馨。饺子皮和饺子馅相合捏合成了我家的故事,而每一次地享用又都成为了美好的回忆。</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