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故事(十五)——冯怀英书法收藏故事

铸墨堂主

<p class="ql-block">医书双绝,德艺馨香——记酒泉书家冯怀英</p><p class="ql-block"> 张 忠</p><p class="ql-block"> 在酒泉那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有一位令人敬仰的长者——冯怀英先生。</p><p class="ql-block"> 先生字桐山,号“傅山门徒”,年逾古稀,一生执岐黄之术济世救人,又以翰墨丹青书写人生华章,在中医与书法的双重天地里,铸就了非凡的成就。</p><p class="ql-block"> 冯怀英先生投身岐黄之业,凭借着对医学的执着热爱与不懈钻研,在中医领域深耕细作,成果斐然。他著有《桐山济寿稿》《千金针灸临床类编》《针灸枢钥》《针灸歌赋类要》等四部医著,这些著作凝聚着先生的智慧与经验,是中医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为后世医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与借鉴。此外,他还参与编纂了《医古文精篇注释解析》等书籍,进一步丰富了中医文化的传承载体。先生医步张仲景,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拯救无数患者于病痛之中,堪称当代杏林之楷模。</p><p class="ql-block"> 童年时期,冯怀英先生受家伯父冯寿延的影响,对诗文书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份对艺术的热爱,如同一颗种子,在他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书追王右军,他着力古帖,汲取传统书法的精髓,同时涉目当代,广采博取,不断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在日复一日的临习与创作中,他的书艺日益精进。</p><p class="ql-block"> 先生长于行草,兼及隶书。其行草作品,线条流畅自然,如游龙飞蛇,活泼欢悦,尽显灵动之美;隶书则古朴厚重,蕴含着历史的韵味。多年来,他在中书协等各类书展中入展获奖数十次,这些荣誉是对他书法艺术的高度认可,也见证了他在书法道路上的不懈追求与卓越成就。此外,他还著有《砚田琐言录》《冯寿延遗墨集》《书家类品》等书稿,为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冯怀英先生原酒泉市书协理事、甘肃省书协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他在书法界的地位与影响力不言而喻。因在酒泉工作,他与民勤籍书法家丁军关系甚笃,多次应邀来民勤做客,2016年秋,冯爷一行来到民勤交流。我有幸在民勤北荣盛宾馆与先生有一面之缘。当天,大家相谈甚欢,酒酣之际,冯爷欣然提笔,为我在一张八尺屏上写下“厚德载物”四个大字。那书法线条,犹如灵动的精灵,在纸上跳跃飞舞,活泼欢悦之中又透着沉稳大气,让人不禁为之赞叹。这四个字,不仅是对我的勉励,更是冯爷高尚品德与艺术修养的生动体现。</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冯怀英先生已退休,过上了闲云野鹤般的生活。他每日游山玩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寻找灵感与宁静。他的朋友圈和美篇里,时常能看到他游历的足迹,那些美丽的风景照片和生动的文字描述,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同时,先生还撰写了“学书心悟”系列文章,将自己的书法心得与感悟毫无保留地分享出来。这些文章时出新意,既有对传统书法理论的深入剖析,又有对当代书法创作的独到见解,为书法爱好者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料。</p><p class="ql-block"> 冯怀英先生,一位在医与书之间自由穿梭的智者,他以悬壶济世之心践行着医者的使命,以精研书法之志传承着艺术的火种。他的德艺双馨,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愿先生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游历山水,书写人生,为我们的世界增添更多的美好与温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