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5px;"> 立秋后的无锡,暑气未消,室外气温高达42℃,我独自走进了无锡博物院,漫游“方寸忆峥嵘”邮票展。在清凉的展厅内,一张张泛黄的邮票,带我穿越百年时光,见证了一个国家邮政的起步与变迁。</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一、龙出东方•清代邮票(1878年~1911年)</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展馆入口处的展板“龙出东方”,讲述了中国近代邮政的起点——1878年发行的海关大龙邮票。三枚不同面值的邮票,图案是腾云驾雾的龙,象征皇权,是中国近代邮政制度的开端。随后的展柜中,陆续展示了不同版本的龙票、蟠龙邮票、红印花加盖邮票等,每一张都精致而富有历史感。</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海关大龙邮票(中国第一套邮票)</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二、风云变幻•民国邮票(1912年~1949年)</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展厅中段,“风云变幻(1912年~1949年)”板块令人驻足。从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中华民国”加盖邮票,到北洋政府时期的纪念邮票,再到国民政府时期的孙中山像系列邮票,邮票上的图案从帝王象征转为民主革命的象征,记录了民国时期政治风云的变幻。</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民国前期邮票(1912年~1937年)</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2.民国中期邮票(1937年~1945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3.民国后期邮票(1945年~1949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三、激情岁月•解放区邮票(1930年~1950年)</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继续前行,“激情岁月(1930年~1950年)”板块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苏区、边区邮票。图案简洁有力,五角星、工农兵形象跃然纸上,展现了那个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随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纪念邮票、国庆纪念邮票等,更是将国家建设的成果与人民的喜悦凝聚在方寸之间。</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四、如日之升•新中国邮票(1949年~至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实寄信封&纪念小型张:</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编号邮票(1970年~1974年)</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猴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邮展的结语部分写道:“邮票是国家的名片。”从清末到现代,邮票不仅承载了通信的功能,更是一段段历史的见证。在科技发达的今天,邮票虽已不再是生活的必需品,但它们所承载的文化记忆,依然熠熠生辉。</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