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从罗马坐上火车向着意大利南方坎帕尼亚大区的首府拿波里(Napoli)挺进,拿波里据说这是意大利语发音,英语发音是Naples译成“那不勒斯”。说挺进有点显得悲壮,但是拿波里确实显出了与北方意大利不同风格的气质。街景充满毫不掩饰的原生态涂鸦,如果说前边被意大利的北方历史名城一路震撼得五体投地的架势,那么进了拿波里就像进到了意大利的二次元世界,也惊得目瞪口呆,也许是车站附近,一下车就见街头一群慵懒、闲散人员,脏乱差的环境也是一言难尽,不过倒是有种热气腾腾享受生活的样子。到意大利南方也就入乡随俗吧,这些日子的教堂审美疲劳让我们也不再去刻意仰望那些神圣庄严的教堂了,就在这个港口城市逛逛街景,跟着当地人吃个披萨、尝尝海鲜,品品果酒,吹吹海风,耳边听着飘来《桑塔露琪亚》的歌声,岂不快哉!</p><p class="ql-block"> 我记得威尔士的意大利学生大龙,听说我的意大利旅游计划,建议我把南方行程砍掉,他的理由是:“危险,完全不像我们意大利”。我笑他是“意大利北方沙文主义”。不过,在开往拿波里的火车上已经破灭了一群吉普赛人的抢劫企图,算是遇到了危险;一下火车又感受到了“完全不像意大利”的意大利国土,证实了大龙的真情实感。但游历完这座地中海上的明珠之城,你会感受到拿波里绝对是个迷人的另类城。它像年轻的意大利女郎,妩媚中带着狂野,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孔子说朝闻道,夕死足矣。据说法国大作家司汤达对这座“天堂与罪恶并行,阳光与快乐交织”的城市也做了深情告白:来过,即死无憾。</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北方之旅更多的是在体验景点,而到了拿波里才真正品尝到了独属意大利平民的气息,从世俗化角度,它更像意大利,就像从长城、故宫下来走进了小胡同更能理解北京味儿,但它的内涵并不肤浅而是更为丰富。</p><p class="ql-block"> 拿波里来自希腊语,有“新城”之意,历史上它是古希腊的殖民地,对拿波里人来说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到1861年拿波里并入意大利版图止,这中间的近1500年的历史长河里,他们都是在外族的统治下生存的。从希腊人到罗马人、德国、法国、西班牙人共经历过七个王朝的统治,在这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殖民统治中,拿波里的文化基因有着强大的包容性与多元化的特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放下行李后我们就漫无目地的City- walk了,从下午走到晚上,从天亮走到天黑,当然最终的目的肯定是去拿波里的披萨店。</span></p> <p class="ql-block"> 沿着海边远远地看见一座黑乎乎的城堡,这就是拿波里著名的新堡。拿波里有两座堡,这座新堡的“新”便是相对于另一座蛋堡。</p><p class="ql-block"> 新堡曾是拿波里的王宫,法国安茹家族仿造法国的昂热城堡建造而成,始建于1279年,15世纪西班牙阿拉贡家族阿方索一世对城堡进行了全面改造,把文艺复兴风格嵌入了它的凯旋门中。这座城堡也是老区的核心了,在它周边有巴洛克风格的王宫、人民表决广场、市政厅、歌剧院、奢华的商业街以及市井气息浓厚的居民区。</p> <p class="ql-block">拿波里时尚潮流浓厚的一条海滨大道。</p> <p class="ql-block">拿波里湾的晚霞令人陶醉。</p> <p class="ql-block"> 夜幕下的蛋堡,静静地矗立在拿波里湾里。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城堡是拿波里最古老的建筑,传说公元前六世纪建造城堡的时候,巫师在城堡下面放置了一枚鸡蛋,如果鸡蛋破碎,城堡即刻消失,而且也会给拿波里带来灾难。当年这是罗马皇帝为自己修建的高级别墅,不过最终成了后世几位皇帝皇后们的流放之所。</p><p class="ql-block"> 这一带的晚霞、月光与海风相配是绝佳体验,这才有了文人雅士死不足惜的千古绝叹。但我等凡夫俗子还是不想饿死,开启了逛街后的找食儿行动。</p> <p class="ql-block"> 一路七拐八拐,已经不抱希望还能找到没打烊的披萨店了,但饥肠辘辘、脚下绊蒜的我们依然不屈不饶地去寻找那家著名的披萨店。突然眼前一亮,得来全不费工夫,只是居然门口还在排着长队,我记得那时已经是晚上将近十点钟的样子了。</p><p class="ql-block"> 说拿波里的物质灵魂是披萨,我觉得一点也不夸张,大街小巷布满了披萨店,十年前也不大流行网上点餐,去实体店就餐是常态。论吃还得数年轻人,孩子带着我们找到了拿波里天花板级的披萨店,因为一部叫做《美食、祈祷和爱》的电影,女主人千里迢迢赶到拿波里不为爱人却和这里的披萨谈一场恋爱,可见这里的披萨得有多大的勾魂摄魄的魅力呀。</p><p class="ql-block"> 我因身体的乳糖不耐症在国内几乎不吃西餐,当年必胜客开到家门口都没吃过。不过没想到歪打正着起点却高,一开口直接吃在了披萨的起源地百年老店。当然不是豪华气派的酒店,但却是充满烟火市井味道的传统小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点餐小哥脸上一直挂着阳光般的笑容,不厌其烦地为我们提供身体语言,还拿过两瓶免费的可乐,</span>这家店只有三种口味,刚好一人尝一种,我肯定选择了免奶酪的,只有西红柿和面饼烤在一起发出的焦香味道。高端的食材只需简单地烹饪,这里的食材不高端却烹饪得十分简单,撒好佐料直接伸到火炉里,端出来的卖相也不精美,只有入口才能显出阳光下麦香弥漫着番茄的酸甜,那一刻让我想起小时候胡同口家家飘出的姥姥手工烙发面饼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最重要的是结账,具体价钱我已经忘记了,但只是记得不可思议地便宜,以为算错再三找小哥核对,依然是小哥那张灿烂的笑脸加上他👌的手势。</p> <p class="ql-block">风卷残云</p> <p class="ql-block"> 酒足饭饱终于可以安心回酒店休息了,明天一早将去拿波里附近的另一个古城—庞贝。上中学的时候,埃及的金字塔,意大利的威尼斯水城和庞贝古城都曾是遥远又神秘的地方,那时候怎么也不会想到有一天可以身临其境,站到它的面前呢。</p> <p class="ql-block"> 又回到了火车站,买了去庞贝古城的车票,一天的车次很多,不到1小时便到了庞贝古城。庞贝位于拿波里南20多公里,公元前8世纪这里便是交通要塞,更是商业贸易盛极一时的地区。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将它纳入自己的版图,并在这里建立了大量的富人别墅区,成为仅次于罗马,人口过万的港口城市。</p><p class="ql-block"> 根据记载公元79年8月维苏威火山突然喷发,庞贝瞬间被厚至4-6米的火山灰封存地下一千多年,直到1748年才被发现。因此这里也成为欧洲考古学的顶流,2000多年前的古罗马城市的建筑与装饰艺术,皇族贵胄的声色犬马与平民百姓烟火日常全部定格在那场灾难现场中。通过两百多年的考古挖掘,已经让五十万平方米近三分之一的古城遗址重见天日,成为一部古罗马城市规划、艺术成就、民俗文化、宗教信仰等多领域的罗马帝国的微观历史样本,人们可以触摸到古罗马的脉搏与肌理,这里有斗兽场、万神庙、高架引水桥,也有风花雪月的纸醉金迷,人类恐惧、绝望的瞬间凝固,那些鲜活的生命方式、生活样貌在残垣断壁中,也在后世的考古学家手中穿越时空,重获新生。</p> <p class="ql-block"> 庞贝新城上矗立的玫瑰圣母堂和钟楼,这是滋润并守护着新的庞贝人的灵魂之所。</p> <p class="ql-block"> 在维苏威火山的凝视下我们离开了庞贝,说实在的,这是来到意大利体验感最差的一个景点,头上是暴晒的太阳,脚下是坑洼不平的土石路,四面笼罩的都是毁灭和死亡,但是它却给了我最真切的生命体验,借用当下最扎心的一句话:明天和意外不知哪一个更先到来,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永恒。</p><p class="ql-block"> 庞贝人奔放的性格在整座城市里留下的欢愉之风,让歌德在参观之后留下感言说,在世上发生的所有灾难中,还没有一处像庞贝这样带给人的不是哀伤,而是巨大的惊讶与新奇。我觉得这不仅是时间的疗愈,更是人性的悟透。正像一位法国历史学家评论庞贝人“那时的人,是用整个身体活着”。永恒是虚幻的,但一个人来过,爱过,在最灿烂的瞬间毁灭何尝不是一种幸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托着疲惫的身体我们到了索莲托,终于感受到休假的滋味了,遥望大海,那首《重归索莲托》的曲子渐渐浮上耳边,如一股清泉冲刷掉了一路的旅尘。</p><p class="ql-block"> 索莲托坐落在索莲托半岛的北岸,是一座迷人的海滨市镇。盛产柠檬和柑橘,也有柠檬小镇之称。来之前对索莲托的了解仅限于这首歌,优美的节奏随着海浪起伏,抑扬顿挫,摇曳生姿。这是一首经典的意大利民歌,于1902年由兄弟俩共同创作,哥哥作词,弟弟谱曲。作曲家的弟弟创造了很多拿波里风格的民歌,如《桑塔露琪亚》也是他的作品。《重归索莲托》原是描写橘园果农抒发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但一经问世优美抒情的旋律便超越了国界,很多歌手当作情歌吟唱,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的保留曲目中《重归索莲托》就是一首经典的压轴曲目。</p> <p class="ql-block">等索莲托的夕阳。</p> <p class="ql-block"> 索莲托的月夜。就着月光渔火下山吃个夜宵,小酌微醺前忘了摆拍一下鱼盘,一不留神,干掉了两条鱼,那份鲜美难以忘怀,只好潦草地记录一下留个纪念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清晨的索莲托晨雾缭绕,从这里出发沿着索莲托半岛的50多公里的海岸线,沿途经过包括波西塔诺、阿玛尔菲等十四座美丽的岸边小镇,像天使抛下的珍珠,被阿塔里山脉串起。而这一段蜿蜒曲折的海岸被称作“阿玛尔菲海岸”,它不仅是意大利坎帕尼亚大区最优美的天然海滨,更是享誉世界的度假圣地,90年代它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文化景观世界遗产”。小镇里中世纪的教堂星罗棋布,彩色房屋沿着悬崖峭壁错落有致地散落在沟崖之间,蔚蓝的地中海环绕其中,像摇篮般地轻抚着这座美丽的岛屿。当我一眼被这里的美景震撼不已的时候,才想起那个也曾让我惊叹的五渔村实在是弱爆了,以至在回忆这趟旅行时,想不起我是不是去过五渔村了。但这个地方却是意大利景点里第一个浮现在我脑海里的海岸,甚至很多教堂都记混,唯有阿玛尔菲海岸那么鲜活地留在了我的记忆里。</p><p class="ql-block"> 一千多年前这里曾是阿玛尔菲共和国的中心所在,一个贸易和航运繁荣昌盛的独立王国,它的崛起和繁荣甚至早于北方的威尼斯、热那亚、比萨,在今天意大利的海军军旗上中世纪四大海上强国,留有它的一席之地。历史的厚重、经济的殷实、丰饶的物产、天赐的美景使得无数历史名人驻足留下印记,远有《十日谈》的作者薄伽丘、近有毕加索、狄更斯、索菲亚·罗兰等都曾在此流连盘桓。</p> <p class="ql-block"> 阿玛尔菲海岸让我切身体会了什么叫美得惊心动魄,体验它的美不是静止的而是一段动态的过程,当坐旅游汽车穿行在沿海的盘山公路上,悬崖峭壁之间,根本不敢往下看,车子一转弯一座悬崖便倏忽出现在眼前。意大利的司机大概轻车熟路,手里握的好像不是方向盘倒像船上的橹,一会左拐紧接着就右拐,九曲十八弯的山路在云海翻涌中若隐若现,峭立的山峰远处如黛,逶迤绵延,车上没有座位,只好紧紧攥住头上把手,我的眼睛也随之司机的左右摇摆一睁一闭,在又惊悸又兴奋的状态里仿佛进入了飘飘欲仙的境界。它被誉为欧洲最美海岸,还被美国《国家地理》评为此生必去的50个景点之一,现在回想起来对这里的欣赏和记忆有一半是意大利司机助我参与完成的。我们先去了波西塔诺,然后坐船再到阿玛尔菲。</p> <p class="ql-block">波西塔诺的地标教堂—圣母玛利亚阿斯塔教堂。</p> <p class="ql-block">坐船去阿玛尔菲。</p> <p class="ql-block"> 富丽堂皇、极尽奢华的阿玛尔菲大教堂令人想到这个小镇往昔的繁荣与富庶。</p> <p class="ql-block"> 大教堂广场就是阿玛尔菲最著名繁华街,这里商贩云集,咖啡馆、冰激凌店、特色小吃、餐厅、各种手工饰品小铺琳琅满目。</p> <p class="ql-block"> 阿玛尔菲的特产柠檬拥有地理保护区的标志,鲜榨的柠檬汁酸甜可口,一口下肚沁人心脾。</p> <p class="ql-block"> 阿玛尔菲是我们这次意大利之旅的最后一站,也是让人身心彻底放松的几天。十多天从北到南的行程,对这个有着厚重文化历史的国度来说,只能算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地触及,但它特有的、恒久的魅力,特别是人文精神所带来的完整的欧洲文化积淀、文化氛围带给我的震惊、思考、甚至有时是绝望,都是这趟旅程的附加值。</p><p class="ql-block"> 意大利被称为欧洲文明的摇篮,更重要的是它作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对整个欧洲审美的滋养,在那些“<span style="font-size:18px;">伟大的静穆与高贵的单纯”里,欧洲先人的精神家园得以守护传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旅行不过是对当地文化一鳞半爪的碎片触摸,意大利文化艺术的体验恐怕一生也难以穷尽,但我从震撼人心的教堂、童话般的古老城堡、美到极致的宫殿、别样风情的小镇、令人陶醉的风景到酒吧里悠闲的气氛、美食中的味觉享受、时尚潮流里的匠人气质,仰望到了意大利自由的天空,至于目之所及的不悦或混乱,倒不是回避而是受这种时间长度的旅行体验所限无力评说,况且也只占到了可忽略不计的程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从拿波里回到伦敦,一家三口,兵分三路各奔东西,这样的团聚难忘又短暂,唯有旅行的过程抚慰各自的心灵。</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