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喜欢有了空闲出去转转,但不同于人们概念中的旅游。那些人工打造的景点,花里胡哨的娱乐场,我是从来不去的。我喜欢荒山古渡,历史遗迹,文化名城,古镇遗风,喜欢青石甬路的沧桑,喜欢春江晓月的诗境,喜欢古刹禅林的梵音,喜欢曲径回廊的雅韵。</p><p class="ql-block"> 有人把日子过成了一场永不停歇的博弈,为财富奔波,为人脉关系逢场做戏,为虚荣头衔谄媚权贵,为眼前利益不顾大义,永远在虚假中生活,我觉得这样的人生太累。我喜欢平淡中的真实,喜欢窗台上悄然绽放的茉莉,喜欢午后蜷在沙发上读一本旧书,跟着文字走进别人的故事里,喜欢晚风里和友人品茶赏月,说些无关紧要的废话。喜欢生命里没有头衔的加持,没有财富的欲壑,心就像被温水泡过柔软又踏实。</p><p class="ql-block"> 人生滋味,从来不在于他人的评判,而在自己的感受。与其被功名利禄的缰绳牵着走,不如松开手,去捡拾那些散落在日常里细碎的欢喜,它们或许不起眼,却能让日子活得像自己。比起物质的富有,名利的贪梦,我更喜欢诗与远方的生活,喜欢让心灵得以舒展的安逸。</p><p class="ql-block"> 诗,并非纸上工整的韵脚,而是清晨推开窗,迎面带着草木清香的风;是黄昏归家时,天边被染成橘红色的晚霞;是深夜独处时,一盏灯、一本书、一杯茶所营造的静谧。是对生活细微美好的感知,是把寻常日子过出诗意的心境。</p><p class="ql-block"> 远方,是对未知世界的向往与探索。站在山顶俯瞰云海翻涌,感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阔; 伫立澄澈碧蓝的海边,踩着细软的沙滩,听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让烦恼随着潮水退去;走进古朴的小镇,踏着青石板路,看炊烟袅袅,感受乡情民风的宁静。远方不一定需要多远,或许是一次说走就走的短行,去一个陌生的地方,遇见不同的人,听他们讲不一样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诗与远方,让我们在柴米油盐的琐碎中,依然能抬头仰望星空,在平淡的生活里,保持对美好的期待。这种生活,只需一份从容与热爱,足以。</p><p class="ql-block"> 我们每一次出行,都是一次人生阅历的积淀,是一次心情的释放,是一次对生命的感悟,我的文,我的画,皆得益于此。</p> <p class="ql-block">王福增到各地采风写生作品</p> <p class="ql-block">王福增国画作品</p> <p class="ql-block">王福增国画作品</p> <p class="ql-block"> 近日,抽空去了趟山西,人说山西好风光,此言真的不虚。 山西,这片被黄河与太行山环抱的土地,古称“三晋”,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这里既有厚重的历史沉淀,也有雄奇的自然风光,更有数不胜数的名胜古迹,每一寸土地都诉说着千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山西的历史可追溯至远古时期,运城芮城的西侯度遗址,见证了人类最早使用火的痕迹,将中国先民的活动历史推至180万年前。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晋国的核心区域,“三家分晋”的典故便源于此,“三晋”之名也由此而来。</p><p class="ql-block">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山西成为多民族文化交融的舞台。北魏时期,云冈石窟的开凿将佛教艺术与中原文化完美结合;明清两代,晋商崛起,创造了“汇通天下”的商业传奇,平遥古城内的票号、镖局,至今仍留存着当年的繁华印记。</p> <p class="ql-block"> 山西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剪纸、皮影、面塑等传统手工艺独具特色,晋剧高亢激昂的唱腔回荡在黄土高原上,五台山佛乐、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着这片土地的文化活力。</p><p class="ql-block"> 山西自然风光兼具雄浑与秀美。太行山纵贯东部,悬崖峭壁如刀削斧劈,王莽岭的云海、挂壁公路的奇观,让人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类的智慧勇气。吕梁山横亘西部,管涔山的林海、庞泉沟的珍禽异兽,构成了天然的生态宝库。</p><p class="ql-block"> 黄河自北向南流经山西,在晋陕大峡谷中奔腾咆哮,形成了壶口瀑布这一世界级奇观。每当汛期,河水奔腾而下,声如雷鸣,气势磅礴,尽显母亲河的雄浑壮阔。</p><p class="ql-block"> 五台山群峰叠翠、芦芽山的万年冰洞、绵山的苍松翠柏,都为山西的自然画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 山西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多的省份之一,古迹之多、种类之全,堪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从远古遗址到明清古城,从佛教圣地到自然奇观,山西就像一部立体的史书,等待着人们去翻阅、去解读。在这里,每一步都能踏响历史的回音,每一眼都能领略自然的馈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