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乐趣 (五、快乐千坪)

飞天

<p class="ql-block">  在千坪村避暑,巧遇巢湖开心团的朋友们,他们都是我们过去的老邻居、老同学、老同事,大家能在这里相遇,共度一段悠闲的避暑生活,实属不易。这帮人曾经都是时代的骄子,社会的宠儿,有过人的情商和智商,可以说,个个都是能人。与他们聚在一起,定能把大山里平淡无奇的避暑日子,安排得有张有驰,妙趣横生。</p><p class="ql-block"> 每天吃过早饭,这帮人就开始掼蛋。掼蛋这种扑克牌游戏,起源于淮安,盛行于苏皖,风靡于全国。虽然只有108张纸牌,但其中变幻莫测,不同的牌局有不同的对策,不同的组合有不同的打法,哪怕你的手中只有一张牌,你都无法断定谁是最后的赢家。开始打牌时,往往是四人主阵,多人围观。遇上好的牌局,或双方都打出了奇招,大家一起喝彩;偶有牌局不定,主家还在思考对手的谋略时,后面有性急的围观者,就主动出手,抡起胳膊,拽出主家的牌,掼的牌桌上,嘴里还在喊:“打死你”、“打死你”!那阵势好像不是在打牌,而是在打仗。这帮打牌的老顽童,在牌桌上发倔脾气时,能为一张牌争得面红耳赤,可出了牌局,他们又是有说有笑的好朋友🧑‍🤝‍🧑。</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有句广告词“来千坪避暑,尝农家土菜”,可天天吃土菜,总有腻的时候。大家就动手做面点,蒸包子捏饺子,换换口味。要把十几号人统一起来,做一件事情,也还不是那么容易。钱姐姐负责发面、揉面和技术指导,管大哥负责掌勺蒸煮,老部长负责调理饺儿馅,周姐姐负责质量把关,其他人员统统捏饺子做包子。一帮人围着方桌,低着头,非常卖力得揉面,准备高质量的面胚。开始擀饺子皮了,由于擀面杖不够,有人用酒瓶代替,有人就直接拿手拽。擀出来的饺皮是五花八门的,有三角形的、菱形的、梯形的、正方形的等等等等,直到女老板从亲戚家借来擀面杖,才初步解决了饺子皮的问题。等到捏饺子、包包子的环节,又是笑话百出,手巧的姐妹,捏出来的饺子像元宝,鼓鼓的、弯弯的,褶皱均衡。而多数姐妹捏出来的饺子,不是张着嘴,就是瞪着眼,最后只有靠周姐姐重新整理加工,才能下锅蒸煮。在包包子的环节上,钱姐姐提出要求:“包子的褶皱要均匀,一定要有36个褶皱”。这下难坏了大伙儿,不要说36个褶皱,就是用一块面皮把肉包住,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我拿了一块包子皮,贪心地放着许多馅,贴在手心里,一边捏褶皱一边数,“一.、二、三……”捏到第十个褶皱时出事了,包子下面露馅了。拽了一块面,补住破洞,躲过众人的视线,悄悄地放在盘子里,心中窃喜。可还没回过神,就听到周姐姐指着包子:“谁干的”?回头一看,神不由己的冒出了一句土话,“哎呀,渣(散)掉啦”!乐得众人哈哈大笑。饺子煮好了,包子也蒸熟了,大家吃着自己亲手制作的、不同形状的杰作,心理乐呵呵的,觉得这是人间最美味的佳肴。</p><p class="ql-block"> 千坪村的晚上,气候宜人,没有蚊虫叮咬,丝丝凉凉的风吹在人的脸上很惬意。天空漆黑,只有星星眨着眼睛,山上的夜莺和虫儿,卖力地演奏着《乡村小夜曲》。避暑的人们,拿着竹椅,围坐在店家的门口乘凉。这帮中国大爷,开启了“每日一播”。他们的话题又大又广,从国内到国外,从地上到天上,从政治到军事,家事国事天下事,没有他们不知,没有他们不晓。什么乌克兰战争啊、以色列入侵啊,某某国家领导人出访啊、哪里水灾啊、台风又到哪里啦……,往往是一人主讲数人补充。有时群情振奋高亢有力,有时情绪低落忧国忧民。而每一次的聊天,都是一次心灵的净化和情绪的释放,在不知不觉中,养生养心,健康愉悦。</p><p class="ql-block"> 一场秋雨一场凉,暑已去人思归。</p><p class="ql-block"> 再见了大别山,🫣🫣</p><p class="ql-block"> 再见啦,我的避暑友友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