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宫——尘世中的道家桃源

梦回@康

<p class="ql-block">青羊宫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西二段,毗邻琴台故径,隐于文化公园之侧,宛如尘世中的一片桃源。它因悠久的历史与宏大的规模,被誉为“川西第一道观”、“西南第一丛林”,亦是全国著名的道教宫观之一。高悬于山门上方的“青羊宫”金字横匾,为清乾隆年间成都华阳县令安洪德所题,笔力遒劲,为这座千年古观添上一抹厚重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青羊宫的历史可追溯至周朝,彼时名为青羊肆。唐僖宗因黄巢起义避难蜀中,曾将青羊肆作为行宫。中和三年,唐僖宗下诏将其更名为青羊宫。五代时期,它一度改为“青羊观”,至宋代复名青羊宫,沿用至今,千年香火不断,道脉绵延不绝。</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青羊宫,殿宇房舍建筑面积约4800平方米,布局严谨,气势恢宏。整座宫观依中轴线层层递进,共六重殿宇,包括山门、混元殿、八卦亭、三清殿、斗姥殿、紫金台、降生台与说法台等,构成一座庄严神圣的道教圣地。</p> <p class="ql-block">灵祖殿为青羊宫山门内第一重殿宇,原建于明代,后于清光绪年间重建。殿内供奉王灵官,尊为“雷火总司”,为道教护法神祇。道观首殿设为灵官殿,寓意护法镇宫,守护一方清净。</p> <p class="ql-block">穿过灵祖殿,步入庭院,第二重殿便是混元殿。此殿为清光绪年间重建,殿中供奉太上老君。宋真宗时期,太上老君曾被册封为混元上帝,故此殿亦称“混元殿”,象征道教本源之所在。</p> <p class="ql-block">混元殿重建于清光绪年间,占地约六百平方米,殿内立有二十八根柱子,高约二十二米。殿中供奉混元祖师(即太上老君)与道教十二金仙之一的慈航真人神像。殿内二十六根石柱与两根木柱上雕刻精美,图案有鹿、凤凰望月、双狮戏球等,栩栩如生,展现匠心独运。</p> <p class="ql-block">混元殿正面与背面的建筑、门窗与匾额皆工艺精湛,既具清代宫殿建筑之恢宏气势,又融合西蜀宗教建筑之细腻风格。宏观上庄严肃穆,细节处精雕细琢,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混元殿之后,便是八卦亭。亭内供奉老子塑像,象征道法自然、天地合一。八卦亭不仅为青羊宫的重要建筑之一,亦是道教文化精髓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八卦亭重建于清同治十二年至光绪八年,高约二十米,分为三层,底座为四方形,亭身为八角形,顶为圆形,象征“天圆地方”。基座刻有八卦卦形,寓意阴阳相生、天地和谐。亭内雕有八十一条龙,象征道法无边,亭中供奉太上老君,寓意道祖常在。</p> <p class="ql-block">八角亭为青羊宫保存最完整、造型最华贵的建筑之一,亭内供奉老子骑青牛塑像,寓意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整座亭宇皆为木石结构,斗榫衔接,无一楔一栓,工艺精湛。两重八角飞檐,琉璃葫芦宝顶,远观古朴庄严,近看巧夺天工。</p> <p class="ql-block">三清殿为青羊宫主殿,始建于初唐,重建于清康熙八年。总面积约一千六百平方米,殿中供奉道教最高尊神——三清圣像,分别为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殿内亦供奉吕洞宾、太乙救苦天尊、钟离权等神祇,并陈列独角铜羊、幽冥钟、吕祖碑、三丰碑等珍贵文物,见证千年道脉。</p> <p class="ql-block">清康熙年间进士张鹏翩为补老子遗迹,从北京移来一只铜羊,以符“青羊”之名。此羊非寻常之物,其形融合十二生肖特征:鼠耳、牛鼻、虎爪、兔背、龙角、蛇尾、马嘴、羊须、猴颈、鸡眼、狗腹、猪臀,堪称镇宫之宝。信众相传,若身体某处不适,抚摸铜羊对应部位,便可祛病消灾。</p> <p class="ql-block">斗姥殿建于明代,为青羊宫现存唯一明代风格建筑,全木结构,古朴典雅。殿内供奉斗姥紫光夫人,为道教尊神之一,亦为六十甲子太岁本命星君之首。其神像三目四首八臂,慈容照人,象征庇佑众生、掌管命运。</p> <p class="ql-block">斗姥殿后,立有“福、禄、寿”三字照壁,气势恢宏,寓意吉祥。玉皇殿即位于照壁之后,隐于道观深处,更显幽静庄严。</p> <p class="ql-block">玉皇殿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后于1995年重建。楼底式结构,楼上供奉玉皇大帝,楼下供奉三官大帝、紫微大帝与真武大帝,象征天界秩序与人间安宁。</p> <p class="ql-block">照壁两侧,分别建有说法台与降生台。二者遥相呼应,构成道教文化的重要象征。</p> <p class="ql-block">降生台建于清康熙年间,相传为太上老君二次降生之地,亦为尹喜成道之所。殿内供奉太上无极圣母与老君神像,寓意道法源流,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说法台位于玉皇殿东侧,与降生台相映成趣。相传老子曾在此为关令尹喜讲授道法,传道授业。现存建筑为清代康熙年间重建,造型古朴,功能侧重于道法传授,体现道教文化之传承。</p> <p class="ql-block">唐王殿,又称紫金台,为中轴线最后一个院落。建于清康熙年间,殿内供奉唐高祖李渊夫妇与唐太宗李世民,象征皇权与道统之融合。左右两侧分别供奉尉迟敬德、秦叔宝与魏征、李靖,寓意忠义护国。</p> <p class="ql-block">青羊宫中,道教元素随处可见,从建筑形制到神像供奉,无不体现道家思想之精髓。行走其间,仿佛置身于道法自然、清净无为的桃源之地。</p> <p class="ql-block">宫中墙壁之上,刻有花鸟篆“寿”字,据传为秦始皇手书,虽真假难辨,却令人眼界大开,心生敬畏。</p> <p class="ql-block">雨中游览青羊宫,恍若步入尘外仙境。雨丝轻洒,为道观添上几分朦胧诗意。清幽静谧中,古建与古木仿佛低语,诉说着千年道脉的悠远故事。三清殿庄严肃穆,八卦亭精巧绝伦,皆展现道教文化的深邃与博大。离去时,那雨中的清幽之景,仍在心头萦绕,令人眷恋不舍,恍若暂离桃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