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彬的美篇

彬彬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涯文苑】小董“红色传奇”</p><p class="ql-block">作者:黄家彬</p><p class="ql-block">艳阳高照,和风送爽。我们驱车前往钦北区,寻访当年小董起义的史料,瞻仰先辈开展革命活动的旧址。驾车的小王哥不愧是个年轻“老司机”,车技特精熟,把车子开得又稳又快。不久到达小董镇旧政府大院。只见右边一间旧迹斑驳的二层法式洋楼,上面写着“小董图书馆”字形。这就是当年朱守刚等地下党开展革命活动的旧址。</p><p class="ql-block">摄协的罗老师,群艺馆的刘老师,举起短炮似的高档相机一股劲猛拍,尽量拍下更多有故事的照片,以便揖制成纪念小董起义历史相册。两位画协的后生仔,四处寻找作画的素材灵感。我最感兴趣是院子中间宣传板,上面有小董起义资料,正是我此行写作急需的宝。</p><p class="ql-block">“快来看――”我们闻声赶过去,原来这间屋正是被列为钦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联保小学”。门前旧砖柱上砌着一副意涵深远的对联,“翰墨未成林猶望群贤齐苦习”“腥风延遍野勿遗仇敌便偷安”。</p><p class="ql-block">进入里屋,只见摆着几排简陋的台凳,这就是当年的教室了。透过历史的尘烟,我似乎看到朱守刚、陈浩、陈平等革命者,正在给青年学子上课,传播革命思想。据史料记载,联保小学为钦县党组织在抗日及解放战争时期,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优秀革命骨干和军事人才,打开了钦县革命新局面,成为钦县人民抗日解放军诞生地之一,是小董起义的摇篮和策源地。在右边的展室墙上,挂着小董起义领导人之一的卢文、朱守刚图像和传略。我仰望革命先辈珍贵旧照,昔日一幕幕革命烽火斗争,又重现在脑海里……</p><p class="ql-block">1945年2月17日(农历正月初五),在卢文、朱守刚、周才业、陈浩、林国兴等领导下,钦县党组织在小董举行了武装起义,组成钦县人民抗日解放军。起义部队袭击了国民党民兵团第二自卫大队部,未获成功而转移。小董起义受挫后,有13位参加起义活动的革命者被捕,其中9人被敌人杀害于钦州牛圩坡,另外4人在小董捐躯,可见当时的斗争非常残酷,闹革命异常的艰险,革命的胜利真是来之不易。</p><p class="ql-block">2月21日在八甲村,小董起义部队击退来犯的国民党反动武装。随后向南宁方向进发。后又辗转于小董、板城及十万大山,沿海大风江等地开展艰苦卓绝的战斗,取得多个战斗的胜利。历经艰苦斗争和革命风雨磨练,小董起义队伍不断发展壮大。1949年8月1日,坚守在十万大山的游击队伍,被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纵队三支队,进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序列。这是十万大山区人民武装力量发展壮大的重要标志,是人民游击队向正规化提高的一个转折点。</p><p class="ql-block">1949年11月初,为配合南下解放大军阻击和追歼国民党白崇禧集团部队,第三支队部署在台马至钦州地段,积极备战,做好支前工作,迎接解放军大部队到来,1949年12月初,当白崇禧集团残敌由南宁沿邕钦路逃至小董龙眼村一带时,第三支队给逃敌以痛击,打得敌人晕头转向,乱作一团。第三支队打响了“邕钦公路阻击战”第一枪。为阻滞白崇禧集团华中公署之敌逃跑,配合南下解放大军围歼该部敌军,解放全钦县,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受到二野四兵团首长的赞扬和致谢。解放初期,又为建立人民政权,清匪反霸作出巨大的贡献。</p><p class="ql-block">小董起义打响了共产党在钦县武装反抗国民觉反动派第一枪。是党在钦县从地下秘密活动进入公开武装的转折点。小董起义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事业作出的巨大功绩,将彪炳史册,永远为后人所景仰。</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