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广福书院于2025年8月13日在人民南路大陆国际七楼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太极思维之顺势而为——庖丁解牛与李冰治水”国学公益讲座,由中国武术六段,杨式太极拳第六代传师胥孔林老师主讲。胥老师为大家梳理了太极思维的核心要义,涵盖道法自然、明阴洞阳、顺势而为、守弱不争、不丢不顶、养正用中等关键维度。而本次课程的核心焦点,正是太极智慧中“顺势而为” 的精髓所在。</p><p class="ql-block"> 胥老师以太极拳习练为切入点,指出练太极的本质是锤炼身体的控制力,让身体既能松展自如,又能合聚有序。为让听众更直观地感受这一理念,老师特意设计了互动小游戏。在轻松愉快的体验中,大家不仅舒展了肢体,更深刻领悟到:无论学习新知还是践行事务,唯有先洞悉事物的规律与关键,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我于前几天去广福书院听胥孔林老师《太极思维》之从庄子庖丁解牛到李冰治水,顺势而为的生存之道。其中李冰治水之伟大的都江堰工程:“动刀甚少,正好点子上”,体现了大道至简的道理。鱼嘴、宝瓶口、飞沙堰三大核心工程,协同作战,形成一套完整的治水体系:1、鱼嘴分水堤(分水):形如鱼嘴,将岷江分为内江(灌溉用水)和外江(主河道,泄洪)。 利用弯道环流原理,枯水期60%的水流入内江,保证灌溉;洪水期60%的水排入外江,避免泛滥;2、飞沙堰泄洪道(排沙+泄洪) 位于内江与外江之间,洪水时自动溢流,将多余的水和泥沙排入外江。利用离心力作用,使重泥沙被甩入外江,减少内江淤积;</p><p class="ql-block"> 3、宝瓶口引水口(控水):人工开凿玉垒山形成的狭窄通道,控制进入成都平原的水量,避免过量引水导致洪灾。二、科学治水原则:“深淘滩,低作堰”。深淘滩:每年枯水期清理内江河道淤沙,保持足够深度,确保水流畅通。还有“遇湾截角,逢正抽心”。三、长期维护机制。“岁修制度”,李冰制定了定期维护都江堰的规范,如冬季枯水期清理河道(“杩槎截流法”),确保工程持久运行。四、就地取材:使用竹笼装卵石(“竹笼杩槎”)筑堰,成本低、易修复,且柔性结构能抗震消能。五、综合效益最大化:防洪+灌溉+航运。都江堰不仅解决了岷江洪水问题,还灌溉了成都平原数百万亩农田,并通过水网改善航运,促进经济发展。 六、生态友好:无坝引水,不破坏鱼类洄游和河流自然生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实现人、水、地的和谐共生。</p> <p class="ql-block"> 中国诸子百家思想提炼出的哲学智慧“道无术不显,术无道不行。以术进道,以道驭术”的哲理。</p> <p class="ql-block">【以下文字和图片来自广福书院】</p><p class="ql-block"> 庖丁解牛:于刀刃游走间悟透顺势之道 道术关系庖丁所言“臣之所好者,道也,近乎技也”,深刻揭示了“道无术不显,术无道不行”的道理。道是事物运行的规律,术是具体的技术手段,我们需要以道来驾驭术,通过技术的修炼去感悟大道,再用大道来指导技术的精进。这就像我们在学习一项技能时,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操作,更要去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和规律。</p><p class="ql-block">认知的进阶庖丁解牛经历了从“所见无非全牛” 到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的蜕变,这体现了对事物的认知从表面到本质、从懵懂到通透的提升。其核心就在于“依乎天理,因其固然”,顺应事物本然的规律。就像我们认识一个复杂的问题,一开始可能看到的是一团乱麻,但随着深入了解,逐渐找到其中的脉络和规律,问题也就变得清晰起来。</p><p class="ql-block">以无入有“无厚入有间” 则阐释了 “以无入有” 的智慧,正如老子所说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这强调在处理问题时,我们需要有“舍己从人” 的顺应,把握无和有的辩证转化。有时候,看似弱小的力量,在顺应规律的情况下,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动刀甚微遇到复杂情况时,庖丁“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这并非不作为,而是精准感知、细微发力,于细微处解决问题,契合了老子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的思想。在生活中,当我们面临难题时,与其盲目蛮干,不如静下心来,仔细观察,找到问题的关键,然后精准发力,往往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p><p class="ql-block">善刀而藏解牛之后,庖丁“善刀而藏之”,体现了 “君子退藏于密” 的境界。不炫耀技艺,保持谦逊与自省,这是对道的敬畏与守护。无论我们取得了多大的成就,都应该保持一颗谦逊的心,不断反思和提升自己。</p><p class="ql-block">因敌变化太极劲的定义是“完全因对方的变化而变化”目标明确但方案灵活,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也体现了因敌变化的实践智慧。</p><p class="ql-block">胥老师以解牛为喻,深刻诠释了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的思想,并指出无论是治国、用兵、管理、修身还是处世,“无为而治” 的关键在于顺应规律、提升感知、精准发力、灵活应变。</p> <p class="ql-block">李冰治水:千年工程中的顺势智慧结晶</p><p class="ql-block">如果说庖丁解牛是个体技艺上对顺势而为的诠释,那么李冰治水则是在宏大工程中对这一智慧的完美实践。</p><p class="ql-block">都江堰工程的核心智慧就在于顺应自然规律,通过三大工程实现了对水的精准调控。宝瓶口是人工开凿的狭小通道,实现了引水灌溉的功能,这正体现了“动刀甚微” 的理念,以最小的干预达成了引水的目的。</p><p class="ql-block">鱼嘴利用内外江河道宽窄与河床高低的差异,实现了“四六分水”—— 枯水期(春耕)60% 水流向内江用于灌溉,丰水期60% 水从外江排走以防洪,完全借助水的“避高趋下” 特性实现自动调节。</p><p class="ql-block">飞沙堰则与宝瓶口配合,通过山形水势造成自然的水流旋动,实现“二八分沙”,排走 80% 的泥沙,同时在丰水期溢出多余水量,兼具排沙与防洪功能。这三大工程相互配合,充分利用自然之力,展现了古人卓越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 都江堰并非一劳永逸的工程,而是通过“岁修” 制度定期清理淤积泥沙。以 “深淘滩、低作堰” 为原则,即深挖内江河道、降低飞沙堰高度,结合 “遇弯截角、逢正抽心” 的疏浚方法,保证了工程的长期有效。这种动态维护的理念,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任何机制都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维护。</p><p class="ql-block">都江堰工程对“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做出了生动诠释。它以最小的人工干预,借助自然之力实现自动调节,是道家 “顺势而为” 的完美体现。引申到管理中,最高明的领导就如同《道德经》所说的“太上,下知有之”,建立好机制后无需过多干预,下属就能自动自发地开展工作;其次则是 “亲而誉之”,能在关键处进行点拨而非掌控,这样与下属建立良性互动,最终实现 “无为而治”。</p><p class="ql-block">这种智慧在现代社会也得到了很好的迁移,华为等企业就借鉴“深淘滩、低作堰” 的理念,强调挖掘自身潜力、让利合作伙伴,体现了传统文化智慧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其核心就在于顺应规律、灵活微调,而非强行控制。</p><p class="ql-block">最后,胥老师对“顺势而为” 做出了精辟总结:要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以无入有、游刃有余、动刀甚微、善刀而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