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中、下旬我全家到英国旅游,参观了大英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大英博物馆又名不列颠博物馆,位于英国伦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罗素广场。该馆成立于175年,距今已有27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拥有藏品比法国卢浮宫,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总和还多。这里覆盖了人类两百多万年的历史,可以看到人类所有时期的文明。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许多文物和珍品及很多伟大科学家的手稿,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大英博物馆拥有藏品800多万件。由于空间限制,有99%的藏品未能公开展出。</p> <p class="ql-block">站在大英博物馆宏伟的建筑前,我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的震撼。这座拥有超过250年历史的博物馆,收藏了人类文明的无数瑰宝。步入馆内,阳光透过由1656块玻璃拼接而成的穹顶洒落,照亮了中央的阅览室,也照亮了我心中对历史的敬仰。一进入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座宏伟的圆形阅览室,它曾是马克思、列宁等思想家汲取知识的圣地。我站在中央广场,环顾四周,仿佛能感受到不同文明在此交汇的脉动。</p> <p class="ql-block">很多中国游客都读过小学课本里描绘勤奋、博学的马克思,曾在著名的大英图书馆里写作《资本论》。马克思长年坐在一个固定的位子上,思考问题的时候,便一圈一圈地踱步。日久年深,桌子下面竟然磨出了明显的脚印。我问了导游,导游也不知道什么马克思的脚印,马克思写资本论时在大英博物馆阅览室的座位还保留着,很普通的座位。导游说中国的孙中山的座位也保留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大英博物馆藏品众多,我们只有一天的参观时间,特地请了一位中国导游。导游知识丰富,里面路线熟悉,对我们的参观帮助很大。</p> <p class="ql-block">大英博物馆八百多万件藏品中排第一的“罗塞塔石碑”它就是埃及文明消失之后又重新被人们认知重新解读的金钥匙。这个石碑上用三种不同的文字写了一个相同的内容,上面的象形文字是法老用来和上帝交谈的文字,中间的文字是官方用的,下面是用古希腊文字,就是因为这块石碑的发现让我们找到了人类字母文字的起源,象形文字是表意的,包括中国的甲骨文,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石碑上还不光表意,还有表音符号。就像中国的拼音字母,它是字母文字的开端,它打开了一个文明,也让我们认识了文明最重要的载体就是文字。</p> <p class="ql-block">路易象棋,也就是刘易斯棋子,高10厘米左右,大约公元1150-1175年,可能是挪威维京人用海象牙制造了刘易斯棋子。1831年,人们在苏格兰的刘易斯岛上被发现了刘易斯棋子。刘易斯棋子,共有93件,78枚棋子,14个棋子底座和1个皮带扣。棋子材质珍贵、雕刻精致,国王、王后、主教、骑士等人物的形象也很传神,国王坐在宝座上,膝盖上放着一把宝剑,王后则右手托腮,望向远方,它们反映了古代国王、皇后、主教和骑士等在王室中的地位。</p><p class="ql-block">刘易斯棋子,现有82件收藏在大英博物馆,还有11枚棋子,收藏于爱丁堡的苏格兰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我被一组气势恢宏的浮雕所吸引。这些浮雕刻画了古代战争与庆典的场景,人物动态逼真,细节精致入微,仿佛能听见战鼓雷鸣与欢庆的呐喊。其中一件金色马车模型尤为引人注目,马车上的古人庄严肃穆,仿佛正前往一场神圣的仪式。</p> <p class="ql-block">导游介绍说:这个雕像是英国女王的藏品,借给大英博物馆展出。雕像主人公婚姻生活不美满,她在转身看她以前的情人。</p> <p class="ql-block">在导游的指导下,顺着雕像的视线还真可以看到另外一个展厅他情人的雕塑。(下面这张照片是请导游用我的手机拍摄的)</p> <p class="ql-block">整个帕特农神庙的浮雕被放在一个巨大的展厅之中,让人们可以近距离的仔细欣赏,这是人类雕刻艺术的巅峰,也是美学的巅峰。</p> <p class="ql-block">埃尔金大理石雕是英国大使埃尔金勋爵从土耳其奥斯曼皇帝手中买得了一部分巴特农神庙石雕,肢解后运回英国。这些石雕最后卖给大英博物馆,很快成为该馆最珍贵的馆藏。埃尔金大理石雕是巴特农神庙雕塑中最精华的部分。</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里这组珍贵的浮雕,甚至影响了希腊和英国的外交关系。尽管希腊政府一再要求归还这组1806年被英国大使艾尔金伯爵拆除的用来装饰巴特农神庙的古代大理石浮雕,但遭到历届英国政府的拒绝。直至今日希腊政府还在交涉文物归还事宜。</p> <p class="ql-block">据导游介绍说,当年徐悲鸿就是每天认真的在这里临摹学习浮雕上马的神韵,才使笔下的马活灵活现。</p> <p class="ql-block">亚述猎狮浮雕:公元前7世纪亚述帝国皇宫墙壁浮雕,展现帝王狩猎场景与军事力量,细节刻画生动。</p> <p class="ql-block">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巨大半身头像,这个雕塑原来是在下面神庙左边的,当时因为神像太大了,无法整体运输到英国,他们就把上面的一截剧下来运走,而神像的底座一直留在神庙的门口。</p> <p class="ql-block">神庙左边的底座几百年来一直都昐望上面的神像回归。埃及政府也一直在努力要求英国归还神像。</p> <p class="ql-block">古埃及盖尔、安德森猫造型优雅神秘。古埃及人将猫视为巴斯特女神的化身兼具守护与生育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动物崇拜的传统和精湛的工艺水平。</p> <p class="ql-block">大英博物馆中国馆(33号展厅)是海外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中国文物收藏地,馆藏约2.3万件文物,跨越了中华上、下5千年历史。涵盖新石器时代至近代的青铜器、书画、瓷器等门类,其中《女史箴图》唐摹本、敦煌经卷等为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明:龙纹琉璃墙。</p> <p class="ql-block">隋代汉白王阿弥陀佛石。</p> <p class="ql-block">三菩萨图他来自中国河北。被切成12块偷运出境,摆放在这里,切割痕迹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辽三彩其实是在唐三彩的基础上做了改进,它不仅保留了唐三彩的长处,而且做得更加漂亮。咱们国家的罗汉像一直都有很特别的意义,尤其是辽三彩罗汉像,那更是价值连城。</p><p class="ql-block">它的逼真程度能和罗马雕塑媲美,完全不输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顶尖佳作。</p><p class="ql-block">最关键的是,它是照着真人大小做出来的,一模一样大,看起来真的超级震撼。真让人心疼的是现在存世的十一尊辽三彩,我们自己国家一尊也没有,全部被外国的博物馆收藏。我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见过两尊,在加拿大多伦多博物馆见过一尊。</p> <p class="ql-block">慈禧太后的御笔画。</p> <p class="ql-block">这是慈禧太后的象牙扇。</p> <p class="ql-block">大英博物馆中,收藏有我国上至汉唐、下至明清的大量瓷器,包括陶俑、唐三彩、宋代五大名窑、景泰蓝等,是应有尽有,以至人们说,中国最精美的、最全的瓷器,收藏在了大英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中国瓷器,上自汉唐,下至明清,青花、钧瓷、唐三彩、景泰蓝按年代与产地排列,应有尽有。</p> <p class="ql-block">《景泰蓝龙纹大盖罐》,罐体雕有龙纹,罐口有铭文,专为皇室打造,展示了15世纪中国精湛的珐琅技术。</p><p class="ql-block">这件文物也是到大英博物馆必看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元代至正十一年(1351年)标准器,全球最重要的青花瓷之一,解决了元青花断代争议。瓶身铭文明确记载制作时间,现全世界仅存一对。因为他的出现,把青花瓷从明,清推前至元代。</p><p class="ql-block">这对元代大维德花瓶代表中国制瓷工业的巅峰,绘有缠枝牡丹和飞龙青花瓷花色浓艳。</p><p class="ql-block">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大,保存最好,知名度最高的青花瓷花瓶。</p><p class="ql-block">据说这对青花瓷瓶价值一卡车黄金。</p> <p class="ql-block">很有名气的“三顾茅庐”青花瓷。</p> <p class="ql-block">所有的展品都是有来历,有故事的世间珍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展出的唐三彩陪葬俑是规模最大最完整的陪葬俑。</p> <p class="ql-block">俗话说:不要家财万贯,只求钧窑一片。钧窑瓷器烧制时会产生窑变,所以每个都不一样。这里精美的钧窑瓷器每个都价值连城。</p> <p class="ql-block">大英博物馆在中国馆的一侧独立设置了一个走廊式的展厅,专门展陈这些玉器,从新石器时代到当代,虽然展厅不足百米,但漫步其中,可以一窥中国玉器的发展历程。其中最令我动容的是一件唐代干漆夹纻菩萨像,佛相庄严尊贵,感染人心,再现了佛说的至美臻善。干漆夹纻是现代脱胎漆器的原始工艺,魏晋南北朝时期应用于佛像制作上,目前仅存三例,分别是苏富比坂本五郎专场售出的以及藏于Eskenazi艺廊中的一件早年山中商会旧藏的。</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博物馆展品之间,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历史对话。每一件展品都是一段故事,每一座雕塑都是一次凝视,而我,只是一个虔诚的倾听者。</p> <p class="ql-block">大英博物馆中国馆的其他馆藏也十分丰富。史前玉器、商周青铜器、唐代金银器等,陶瓷部分更是精彩纷呈,隋白大罐、唐三彩、五大名窑、永宣成化名窑佳器等,一个展柜就能汇聚一堂,令人震撼。特别是策展人的展陈设计,每个展柜都有一个小主题,比如在宋代器物的展陈中,将不同材质的器物展陈在一起,可以直观地看出宋代器物艺术彼此借鉴融合的创新。</p> <p class="ql-block">中国馆藏品主要通过19世纪殖民活动、战争掠夺(如圆明园文物)及考古收购等渠道获得,其中约90%未公开展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显示,中国流失文物约164万件,大英博物馆收藏量居海外机构之首。走进中国馆有太多的震惊,也有太多的心酸,曾经千年文化沉淀的瑰宝,感慨他们流失在外的状态,无法用语言描述,真正懂得没有一个中国人是笑着离开大英博物馆的。</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21日于中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