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样板间里的坑

董一平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用指腹蹭了蹭合同边缘的折痕,窗外的阳光斜斜切进来,在“拎包入住,复刻样板间效果”那行加粗字上投下块光斑。这是我跑的第三家装修公司,接待我的小林笑得像株向日葵,一口一个“张哥放心”,把那套120平的样板间夸得没处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您看这客厅,”小林推开样板间的玻璃门,伸手让我,“敞亮吧?我们特意做了开放式设计,打通了阳台和次卧的隔墙,空间显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确实被震住了。浅灰色的布艺沙发陷下去刚好托住腰,对面的岩板茶几薄得像块冰,电视背景墙用了种带细闪的艺术漆,射灯下泛着柔和的光。最让我满意的是主卧,1.8米的大床旁摆着梳妆台和衣柜,走进去不觉得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这套餐包含所有硬装和部分家具,您家115平,就比样板间小5平,效果差不了多少。”小林递来报价单,数字后面跟着一串“免费升级”,看得我心里发暖。我和老伴儿攒了大半辈子钱买的这套房,就盼着能装得像样板间这样舒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签合同那天,我特意问起阳台隔墙的事。小林拍着胸脯:“没问题,设计师会现场勘测,能拆的都帮您拆。”我又指着样板间的瓷砖:“这是马可波罗的吧?包装上写着‘臻品系列’。”他点头不停:“一模一样,假一赔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开工后第一个周末,我去工地转悠。敲墙的师傅蹲在地上抽烟,见我来直摆手:“张叔,这阳台隔墙拆不了,是承重墙。”我心里咯噔一下,给小林打电话,他支支吾吾:“可能设计师看错了,不拆也没事,我们调整下布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过了半个月,瓷砖进场。我掀开纸箱,包装上写着“惠民系列”,颜色比样板间的深了两个度。我拿着瓷砖找项目经理,他翻出合同指某页:“您看,这里写着‘同等品牌或同档次材料’,惠民系列也是马可波罗的,不算违约。”我盯着那行小字,突然想起签合同时小林把笔塞我手里,催着“这儿这儿签字就行”,当时根本没细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更糟的在后面。木工进场时,项目经理拿来张“增项单”:“您家吊顶要做造型,得加钱;背景墙的灯带是额外的,也得加;卫生间防水,样板间做了三遍,您家要是也想这么做……”我气得手发抖:“当初不是说全包吗?”他摊手:“样板间那些是‘展示效果’,合同里没写的都得另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冲到样板间,仔细一看才发现猫腻。主卧的床根本不是1.8米,量了量才1.5米,梳妆台也是迷你款;客厅的茶几看着大,其实是空心的,一按就晃;墙面的艺术漆,凑近能看出刷得比我家厚三倍,难怪我家的墙刷出来总发乌。一个正在看房的大姐拿着卷尺嘀咕:“这衣柜怎么这么浅?挂长款羽绒服都得露半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天我在样板间站了很久,看着阳光把家具的影子拉得老长,突然觉得这地方像个精致的舞台,灯光、道具、台词都设计得刚好,就等着我们这些“观众”乖乖掏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来我跟装修公司吵了无数次,瓷砖换成稍好点的系列,可比“臻品系列”还是差远了;增项费砍了一半,还是多花了两万多;卧室摆上正常尺寸的床,衣柜门都快打不开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搬家那天,我看着墙上坑坑洼洼的腻子,摸着卫生间渗水的墙角,想起第一次进样板间时,阳光也是这样照进来,把一切镀得金灿灿的。只是那时没看清,那些金光里藏着的,全是一个个看不见的坑。老伴儿劝我:“算了,住久了就习惯了。”我点点头,心里却像堵着块湿抹布——原来那些看着光鲜的“样板”,早就把坑挖在了明处,只等我这样的人,一步一步踏进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