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图 文 春九美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美篇号 982256 </b></p> <p class="ql-block">人生七十古来稀,我已迈过古稀之年,但是越是在年龄增加的每个年轮里,越是有深深的怀念。怀念时空遥远不能再返回的故乡,怀念小时候故乡的宁静和两岸袅袅的炊烟,怀念母亲亲手种植的大树为我们遮风挡雨,怀念读书的日子,怀念穷家父母的点滴恩情。</p> <p class="ql-block">隐隐约约中,儿时的回忆在脑海里活络起来,那一种甜蜜是在心底酝酿出来的,至今回味甘甜。</p> <p class="ql-block">儿时走的路是青石板路,水是冬天暖手、热天冰镇西瓜的百年井水,烧的是煤球或是用土灶,树枝就是土灶的燃料。那时的欢心,定格在上学的路上,一座小山包是我们儿时背着书包“翻山越岭”去上学的最美风景,当时不足千米长的街道就是一幅不比“芙蓉镇”差的水墨画,成天人来人往,也可视着今日的“清明上河图”。</p> <p class="ql-block">从这个世纪开始,故乡慢慢的安静下来,每次回去看看,以往的生存环境与生机景象不复存在,只有长江水在诉说小镇生生不息的过去,我的故乡就在长江边一个清幽幽的小镇,与江中有名的天兴洲隔江相望,儿时天气炎热之时,我们在江边的柳树林里,看江上船只过往,看对岸岛上瓜农的田园生活,早中晚可以清晰地看到淡蓝色的炊烟在低矮的农户家中飘逸而出,随着轻风袅袅娜娜地在天空中化作淡香远走天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童年的故乡是我呱呱坠地来到世上第一个落脚点,故乡的山水、故乡亲情接纳了我;童年的炊烟是生养我的父母亲的至爱,无论从哪里回到家中,餐桌上的每一道美食,都沾着烟火的气息。那是父母永恒的温暖,是父母深情的给予。清晨的炊烟会唤醒睡梦中的我,黄昏时袅袅升起的炊烟预示着我们一家人围坐餐桌的温馨场景。这种日常景象成为童年安全感的重要来源,一辈子都不能忘怀。记得小时候母亲做菜我有时也蹭到“土灶”前,坐在一个小板凳上,母亲就在土灶的那边炒菜,我就在土灶门口添柴,淡蓝色的烟雾随着敞开的门窗四处游荡,母亲炒菜的菜香“和着”熊熊火焰中的柴火香,至今还有余味留存。</p> <p class="ql-block">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故乡的炊烟开始变得稀疏起来,直至渐渐消失不见,宁静的街道也“人去楼空”,如今回到故乡,再也看不到那袅袅升腾的炊烟,再也不见熙熙攘攘的人群再复制一幅“清明上河图”的原始乡情。但是故乡的宁静和炊烟是一幅永不褪色的田园画卷,永远镌刻在如诗的岁月里,永远在我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难忘的青山镇正街41号,我童年至青年的梦想都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我的家乡在长江中游的武汉小镇,唐朝白居易的【忆江南】是我喜欢的古诗之一,因为我的家乡也是旧时很有名的江南小镇,这里犹如【忆江南】中一样的美丽!</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江南好,风景旧曾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能不忆江南?</b></p><p class="ql-block">白居易将这里的江南春景,以“红胜火”“绿如蓝”的强烈色彩对比,勾勒出江花绚烂、春水澄碧的盎然生机,末句反问强化眷恋之情。今天再读更是勾起我的眷恋之情,能不忆青山小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