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太行山大峡谷12天游记(三)

怡然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7月31日下午, 到安阳市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这是个以文字为主体,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为一体的专题性国家一级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门口有大大的甲骨文“字”作为景区标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于殷(今安阳市小屯一带),历经八代十二王,254年。自1889年起,在以商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安阳殷墟遗址开发中,相继出土了16万片甲骨。由此,证明汉字是作为世界上唯一一种连续6000年没有中断发展的文字符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02年8月14日,时任河南省省长的李克强在安阳调研时,要求文字博物馆建设要尽快立项,并作为省政府督办的重点项目予以全力支持。2009年9月20的博物馆全部完工,总投资3亿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进博物馆主体馆——宣文馆,巨大的门厅,门厅顶上,有椭圆玻璃天窗,阳光从天窗透过来,自然光照亮了博物馆,建筑显得大气和环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国的主要通用文字是汉字,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是唯一字形和含义相对稳定的文字,因此,现代人可以认识并读懂二千年前留下的汉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文字博物馆以世界文字为背景,以汉字为主干,少数民族文字为重要组成部分,共设五大展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淮南子.本经训》:“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据传仓颉为黄帝史官,仓颉观鸟迹虫文始制文字以代结绳之政,是说以前原始人以结绳记事,仓颉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规范,为创造汉字起了重要作用。传说,因担心人类学会文字后,会作疏文弹劾鬼,因此鬼在夜间哭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汉字的演变主要经过以下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現代人看1800年前王羲之的行书:《蘭亭集序》不存在障碍,足以证明汉字的稳定性,汉字结构以象形为基础,用毛笔写来,字里行间疏密有致,墨色浓淡变化神奇,其书速快缓节奏有韵,欣赏优秀的书法艺术作品就如欣赏国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册”字,很像用绳串起来竹简,可以将有连续的内容的文字组成完整的一册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战国以前,各国的文字不统一,秦统一后,秦始皇发布书同文的法令。为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和中国的文明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孔子早期教学生六艺:“礼(礼仪制度)、乐(音乐舞蹈)、射(射箭技术)、御(驾驭马车)、书(书法和文学创作)、数(数学、计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龙”字从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过程。</span></p> <p class="ql-block">“龙”字的演变过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虎”字的演变过程,金文的虎字,字形真像只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牛”字的演化过程,甲骨文和金文的“牛”字形就象个牛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8月1日上午,我们参观殷墟博物馆。这里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整个建筑就像巨大的鼎立于清水绿丘之上。博物馆上方有三个甲骨文字:“大邑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  “大邑商”是商朝人对他们国都的美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殷墟博物馆有三层,第一层主是“车辚辚马萧萧”,共展示有23个车马坑,全部是实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二楼是“伟大的商文明”,主要展示青铜器,有4000件商代文物,且3/4以上是珍贵文物,全是妇好墓出土的。其中司母戊鼎被收藏在国家博物馆,現展示的是1:1复制的,内壁上刻有司母辛戊三个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河南殷墟发现的甲骨文,为中国文明历史的确认提前到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提供了实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镶绿松石的刻辞骨柶(复制品),原件也在国家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面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三层展示的是“子从何来”甲骨文特展。展示历史上对甲骨文的发现、研究的过程和人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王懿荣,中国近代金石学家,为发现和收藏甲骨文第一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899年王懿荣因病在鹤年堂抓药时买到一种叫龙骨的药材,发现龟甲上有人为的刻痕,他判定这是一种比金文还早的文字,即通过山东商人范维卿大量收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王懿荣是嘉庆期间的进士,官至山西巡抚,1900年任京师团练大臣,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留守北京的王懿荣与其家人自杀以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罗振玉是最早在甲骨文研究方面取得主要进展的学者。1906年起收集甲骨,总数近2万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王国维,与罗振玉是儿女亲家,罗振玉出资让王国维赴日留学,回国后曾应蔡元培之邀任北京大学国学研究所导师,之后离职,1925年到清华大学就职,成为清华大学四导师之一,1927年在颐和园投湖自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王国维对甲骨文的研究,著有《殷墟卜辞中所见地名考》、《殷周制度论》等,被郭沫若誉为“在几千年来的旧学城垒上放出异样光辉”的学术成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下午到殷墟遗址博物馆,据考证,殷墟遗址是商朝王宫宗庙所在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殷墟宫殿宗庙遗址,这里曾是商朝的都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殷墟宫殿宗祠遗址内有妇好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妇好墓于1975年发现,76年开始发掘。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商代著名的女将。其名为“好”,妇是亲属称谓。这是遗址所保留的车马战车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妇好墓内也有车马坑实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遗址内的这座建筑外的长廊将甲骨文与现代汉字的对照的图片,并释成现代汉语,挂饰在墙上,可以让游客对甲骨文文字的理解,理解商代甲骨文在国家治理、社会生活的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甲骨文最初是巫师占卜留下的痕迹。史前人类对占卜很重视,许多重大的事宜都要通过占卜的结果来决定,巫师先将占卜结果刻在甲骨上,预测未来结果,结果出来后,又将结果加以认证,再刻于甲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汉字的造字方法有六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前四种为直接造字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象形字与实物相似,多为独体字。如日、月、山、马、牛、人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指事:上,_上加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下,一下加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会意:休:人倚靠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森:三木成林,茂密的树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形声,由表意加表音组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病:疒表意,丙表音,在疫情期间,有国家文史馆专家在电视上说,病是由疒加一内组成,说是病由人体内部引起的病,而疾是由疒加矢组成,是病原外矢攻击体内造成的病,而疫情的病毒是外来病毒攻击人体,称为疾,所以政府成立疾控中心,不是病毒控制中心。</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