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行35人于5月20日早晨5点多抵达河南郑州站,接着就乘大巴前往少林寺参观并观看武术表演;下午便驱车赶往洛阳龙门石窟,此行必不可少的一站;当天傍晚还游览了洛邑古城。可见,这个“旅游套餐”设计得有多紧?可称为点多线长。我是跟着“套餐”抢时间争速度,全身心总动员,忙得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 龙门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第一批5A级景区。它始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公元493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隋、唐、五代的营造,达400余年之久。从而形成了南北长达1公里,具有2345个窟龛、10万余尊造像、2860余块碑刻题记的石窟遗存。它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窟艺术宝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p><p class="ql-block"> 龙门石窟有着壮观的石窟艺术和自然风光,伊水河环绕在山脚下,静静地流过。景区依山傍水,佛光山色,洞窟雕像前,游人如织。当我走在龙门石窟的山路上,逐个洞窟参观,特别敬佩古人的造像技艺和智慧。因我在此前的一个月,游览了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深感这些佛像和碑刻不仅艺术价值高,而且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所以,我辈更应珍惜和爱护这些距今1500多年的历史文化遗产与洞窟艺术瑰宝。</p><p class="ql-block"> 顺便带一笔,从2016年11月至今,我制作美篇第200期。虽然美篇文字和照片不一定完整,也难以尽如人意,但我的记录是仔细的,感受是真诚的,跟朋友的交流是顺畅的。谨此,向关心关注以及路过的朋友们一并致谢!</p> <p class="ql-block">伊关佛龛之碑</p> <p class="ql-block">十字卷碑,陈抟所书,卷碑高68厘米,宽200厘米。上刻“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10个大字。此句是用来赞颂道家始祖老子的。</p> <p class="ql-block">宾阳洞,是我国正史中唯一明确记载开窟缘由、过程及用工等内容的皇家石窟工程。据《魏书》记载,宾阳洞是景明初北魏宣武帝元恪为其父母孝文帝元宏和文昭皇太后所开凿的功德窟。工程始于景明元年(500年),终于正光四年(523年),历时24年。</p> <p class="ql-block">洞窟石刻雕像</p> <p class="ql-block">位于伊水河畔的龙门石窟,石雕艺术令人震撼,秀美山水让游客沉醉。</p> <p class="ql-block">万佛洞,因洞内南北两壁雕刻有15000尊小佛像,故称“万佛洞”。</p> <p class="ql-block">莲花洞,北魏孝昌年间(525—527年)所造,因窟顶刻有一朵巨大的莲花而得名。洞窟后部雕凿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主尊立姿,表现了释迦牟尼出行传法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卢舍那大佛,龙门石窟的标志性造像,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时期开凿的。佛像面部丰满圆润,神态慈祥,体现了唐代雕刻艺术的高超水平,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经典之作。</p> <p class="ql-block">另据传说,大佛是按照武则天的形象塑造的。雕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以神秘微笑著称,被国外游客誉为“东方蒙娜丽莎”。</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在2011年5月24日参观龙门石窟时的留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