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禅意与君心(中)</b></h1><div><b><br></b></div><div><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孝宗与净辉的佛寺之对</b></h3><div><br></div><div><br><h3> 在历史的长河中,帝王与僧侣的交流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意蕴与哲学智慧。《贵耳集》中记载的孝宗与净辉和尚在天竺寺和灵隐寺的这段对话,便是其中的经典佳话,它如同一幅精妙绝伦的画卷,徐徐展开,让我们领略到禅宗思想与帝王心性交融的独特魅力。</h3><br> 观音菩萨手里的几颗珠子,是佛教中常见的法器——念珠。念珠的用途,本是为了帮助修行者在诵经念佛时计数,以保持专注与虔诚。<br><br> 孝宗问“有什么用处”,净辉答“念观音菩萨”,这是一般信徒的常见认知。然而,当孝宗进一步追问“念自己干嘛”,净辉的回答“求人不如求己”则将对话引向了更深层次的哲学思考。佛教中有“自性即佛”的理念,认为每个人内心都蕴含着佛性,通过自身的修行与觉悟,便能达到解脱与自在的境界。<br><br> 对于帝王来说,这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固然需要借助臣子、百姓的力量,但更关键的是要依靠自身的智慧与决断。孝宗在位期间,能够虚心纳谏,但也善于从众多意见中做出明智的选择,这种“求己”的精神,使他能够在复杂的朝政局势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推动国家的发展。<br><br> 同时,“求人不如求己”也反映了孝宗对自身责任的认知,他深知作为一国之君,肩负着天下苍生的重托,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与能力,才能更好地履行这份责任。<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未完待续)</span></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