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其中-土耳其 10 日游

无牙龙侠

春夏之交,跟随众信旅行社,飞越亚洲大陆,抵达亚欧大陆交接的土耳其,启程了10天的古国之行。<br>时间:2025.5.15---2025.5.24。<br>行程:北京-伊斯坦布尔-卡帕多奇亚-孔亚-安塔利亚-帕姆卡莱-库萨达斯-布尔萨-伊斯坦布尔-北京。<div>这次行程主要是看土耳其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相对较少。比较遗憾的是没有在D400公路上行驶,领略那用尽了所有蓝色的 Kaputas 海滩的风采,浏览荷绿清凉的海水与微微轻拂而过的海风,也没有去死海,游览厄吕代尼兹海滩和蓝礁湖。</div> 从首都机场 起飞经过近十个半小时的飞行,在清晨我们落地伊斯坦布尔,随即开始了土耳其的旅行。<br>机场的宣传画便是伊斯坦布尔的最著名建筑---圣索菲亚大教堂。 我们先到伊斯坦布尔苏丹艾哈迈德广场,圣索菲亚大教堂就在这儿。<div>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帝国的主教堂,有近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因其很早期的巨大圆顶而闻名于世,号称“改变了建筑史”的典范,是拜占庭建筑的代表、东正教的中心教堂、拜占庭帝国极盛时代的纪念碑。</div> 但旅行社没有进入大教堂内部的安排,只能外观,不过我们还是在离开土耳其的时候自费进入其内部参观了一小时。一楼做礼拜,不开放,游客只能在二楼参观。<div>圣索菲亚大教堂公元532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建造的第三所教堂。由物理学家米利都的伊西多尔及数学家特拉勒斯的安提莫斯设计,公元537年完工。1453年以后被土耳其人占领,改建成为清真寺。</div><div>大教堂有1500年的历史,期间经过战乱,宗教变动、自然灾害等,虽有多次损毁、局部塌陷,但均经过及时修复,结构强化,保持着原本的模样。</div> 教堂内部顶部和侧立面墙壁上的最早时期壁画,曾经因为宗教的变化被涂盖了,现在恢复了一部分,以展现多次宗教变迁的历史。 伊斯坦布尔苏丹艾哈迈德广场,是古罗马时期的赛马场,又称君士坦丁堡竞技场。公元324年,君士坦丁大帝决定将首都从罗马迁往拜占庭,并将该城更名为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时期这里成为君士坦丁堡的体育和社交中心。1453年奥斯曼时期竞技场更名为苏丹艾哈迈德广场。 广场有 3 个纪念碑:奥拜里斯克方尖碑、青铜制的蛇柱以及君士坦丁奥拜里斯克方尖碑。<div>“奥拜里斯克”方尖碑,是 狄奥多西大帝在公元390年从埃及购买了一块粉红色花岗岩雕刻的方尖碑,竖立在赛道内侧。这块方尖碑原本是古埃及法老图特摩思三世(公元前1479—1425年)为纪念他的胜利而建造的,原来矗立在埃及卢克索卡纳克神庙门前。狄奥多西大帝将其切割成三块,运回君士坦丁堡,并加装大理石底座,这个碑体是其中顶端的一段。这块方尖碑已存在近3500年,仍然保存完好。<br><div><br></div></div> 青铜制的蛇柱,因年代久远,已经折断了,现在只有下边一段还表示它曾经的存在。蛇柱原来是德尔斐阿波罗神庙的普拉提亚三脚祭坛,兴建于公元前5世纪,原来顶端是由三个蛇头支持的金碗。君士坦丁大帝下令将其从德尔斐移到君士坦丁堡赛马场中间。在第四次十字军期间,金碗被破坏或被盗。至于蛇头,17世纪末也被破坏了。<div>君士坦丁方尖碑,又称墙柱,这也是唯一一个由本地人于公元10世纪自己的石碑。碑身外原来镶满了镀金青铜浮雕,上面描绘君士坦丁七世的祖父巴西尔一世的胜利。在这个方尖碑的顶端,还有一个球。公元13世纪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侵入君士坦丁堡的时候,被拉丁军队洗劫并将其熔化。这个纪念碑的石质核心幸存了下来。</div> 这个建筑好像是德国人赠建的。 蓝色清真寺,原名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土耳其著名清真寺之一。17世纪建造,因清真寺内墙壁全部用蓝、白两色的依兹尼克瓷砖装饰而得名,是伊斯坦布尔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br><div>建筑看上去很壮观,很新,但相比于圣索菲亚大教堂,还是缺少了历史的厚重感。</div> 托普卡帕老皇宫,自 1465 年至 1853 年一直都是奥斯曼帝国苏丹在城内的官邸及主要居所。托普卡帕宫是昔日举行国家仪式及皇室娱乐的场所,后来建设了新皇宫。<div>现今则是当地主要的观光胜地。</div> 没有合适的位置拍摄老皇宫的全景,漫步于皇宫之中,其庞大的规模,高大的建筑,华丽的装潢,彰显了奥斯曼帝国曾经的强盛和奢华。 傍晚的时候,我们排队登上GALATA塔,在上边可以屋顶拍照,俯瞰老城区的壮丽景色。<br> 俯瞰海峡与金角湾,欧亚大陆在此交汇。 红色的屋顶在阳光下闪耀。 狭窄的街道如迷宫版蜿蜒,穿梭于新旧建筑之间,连接着过去与现在。 翌日,暂别伊斯坦布尔,飞往卡帕多奇亚。下飞机后,接我们的汽车晚到半小时,居然没听到一声道歉的话,地接人员有着土耳其欧洲人的高傲,经常会表现出对我们的藐视。<br>我们直接乘车前往拜占庭湿壁画的格莱美露天博物馆。 这里是一处世界文化遗产,是公元4-13世纪期间,为躲避宗教迫害的基督教徒在卡帕多西亚的火山岩地貌中凿建居住洞穴与宗教场所,最早的距今已有大约1800 年的历史。格雷梅露天博物馆位于格雷梅山谷内,有着 30 多座岩石洞穴教堂,内里装饰着精美的壁画,且大部分保存完好,色彩艳丽。 当时基督教刚向这里传播,为了躲避穆斯林追杀的基督徒们藏匿于此。为了掩人耳目,他们凿空山体以修建教堂,并在内部刻画着色彩斑驳的壁画。 洞穴教堂内壁画的画工精美,有些已经被破坏或年久失修看不清楚了。只是内部不让拍照。 格莱美可以说是整个卡帕多奇亚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小村落,它方圆不过 1 公里,但是论地形景观、论洞穴社区、论壁画,都是最富丽而且密集。<br> 这里各式各样的洞穴旅馆、民俗、洞穴餐厅,一样也不少;当年很多基督徒为了躲避穆斯林的迫害,逃到与世隔绝的卡帕多奇亚,在山上挖洞做房用以居住。这些曾经的避难所经过改造,现在变成了充满地域风情的特色民俗假日酒店,被称为全世界有趣的旅馆之一。 乌其萨又称为“乌奇萨要塞”,距离与另格莱美露天博物馆不远,这里很险峻,也是格雷梅的制高点,是一个军事要地,上边风特别大,人站立不稳。<br> 周边都是穴洞,当年的工程量还是非常浩大的。 离乌其萨不远的鸽子谷也是一个自然奇景,在一个峡谷地两旁,有数不清的大小鸽子洞,鸽子对于卡帕多奇亚居民来说,不但有传信的意义,也是营养及肥料的来源,所以在洞穴社区或附近,都可发现大量的鸽子洞,但像鸽子谷这样规模的鸽子洞谷,却是卡帕多奇亚地区绝无仅有的,这里的鸽子非常多。<br> 但峡谷不大,也不壮观。 这里的地下奇迹也多,十几个世纪以前为了躲避宗教迫害而修建的地下城,目前共发现了 36 处;其中两处较大的对外开放,最大的一处能躲藏 2 万人,甚至还有学校。<br> 地下城通道狭窄,房屋也很小,里边功能齐全,当年生活还是比较艰苦的。 清晨乘坐热气球升空,我们从高空可以看到整个卡帕多奇亚的神奇地貌。<br> 抬头看看喷着火焰的热动力,心里有些发毛。 在半空看着太阳钻出地平线。 热气球占满了附近的天空。 这是来土耳其最重要、最刺激的项目。热气球升上天空,顺着山势慢慢滑下山谷,又在山谷里穿行,有时会贴岩石很近,偶尔也从棵树之间穿过。清晨的光线柔和,照射在高低起伏的山岩上,泛着金色。 到古都孔亚,途径苏丹哈古驿站,它建于 1229 年塞尔柱帝国时期,是古丝绸之路上的最大驿站,见证了千年的商贸繁荣与文化交流。当时苏丹为保障过往军队和商旅安全,在丝路沿途每隔 30 公里修建一处驿站,这刚好是骆驼一天行进的路程。 然后到达苏菲教的圣地-梅夫拉那清真寺,这里每年数以万计的教徒都会来此纪念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奠基人-梅夫拉那。<br> 现在也是一个博物馆,也是孔亚的地标。 安塔利亚是地中海沿岸的海滨城市。我们先参观了阿斯潘多斯<br>古剧场。 它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至今仍在经常举办音乐会的露天古代剧场,可以容纳1.5万人。我们到达时就有音乐会的彩排,明天这里将有一场正式的演出。 这个剧场距今已经有1800年的历史,风雨沧桑,却没有遮掩它艺术的智慧和建筑的经典。 虽然没有后期室内剧场的光亮艳丽,但其艺术的风范却仍是现代建筑难以比美。 导游讲了一个传说,有两个建筑天才都看上了当时国王的女儿,国王便许诺,谁的建筑做的好,就将女儿嫁给谁。第一个建筑家建成了城市的供水渠,国王看其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都很高,就将女儿许配给他了,可是后来看了这个歌剧院,认为更好,又答应将女儿许配给这位建筑家,最后如何,版本若干。这个雕像就是国王的女儿,现在横放在大剧院的入口。 大剧院后边不远有个老城,据说有3000年的历史,我们没去,但有一节断了的城墙,就是通向那个老城的。 哈德良之门是进入安塔利亚卡勒伊奇老城区的主要也是最引人注目的入口。哈德良门是为纪念哈德良皇帝亲自造访,于公元 130 年而建,这座气势宏伟的三拱大理石通道两侧是雄伟的塔楼,并装饰有丰富的雕塑装饰,所以哈德良之门也叫三拱门。<br> 如今哈德良拱门仍旧是进入雅典大门的象征,穿过这两千年的门楼,似乎也穿越到了两千年前的时空。穿过拱门时,抬头仰望天花板,可以看到保存最完好的雕刻作品。我们从这里进入老城区—卡勒伊奇。 说是老城区,多数的建筑是近代修缮或粉刷过的。 石头路走到头就是地中海的岸边了,地中海的水碧蓝。 老城最大的教堂。 游艇码头彰显着这里经久的繁华。 小城闹而有静。 z 城墙断断续续,残存的被保护起来。 游船码头有老兵被簇拥着,是二战英雄,今天他们搞活动。 站在上面的观景台看地中海海岸的风光,这里生活很宜人。 棉花堡景区和希拉波里斯古城遗迹在一个地方,棉花堡是远近闻名的温泉度假胜地,这里不仅有上千年的天然温泉,更有这种古怪的好似棉花一样的山丘。这里的地下温泉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如石灰等,制造出了如此美妙的仙境。 我们就住在附近的温泉酒店,晚上在这里游泳泡温泉。 酒店景色很好。 棉花堡的棉花山丘中有一个翠绿色的小湖,像翡翠一样镶嵌在棉花堡里,周边则是现代的小镇。 地下温泉水不断从地底涌出,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如石灰等,经过长年累月,石灰质聚结形成了棉花状的岩石,层层叠叠,构成壮观的岩石群和水池,据说此温泉水对高血压,风湿症和皮肤病有改善作用。<div>但现场看到的和之前网上的图片以及导游事先的介绍反差很大。一是“棉花”面积不大。</div> 二是水少,只有这一边有水。 大面积的没水,那一层棉白一层翠绿的景观根本没有见到。 三是没有特别震撼的天然造型。<div>不过毕竟是稀有景色,看看还是挺好的,</div> 同在一处的世界文化遗产---希拉波里斯古城遗迹却是令人震撼。古城建于公元前 190 年,由土耳其西海岸附近的古希腊城邦国家珀加蒙国王尤门斯二世建造,作为王室和贵族温泉疗养的胜地,距今有2200年的历史,17 世纪在一场大地震中被夷为平地,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br> 现在能看到遗留的大浴场、竞技场、街道、大剧场和古坟场等残垣断壁。 其中,海尔保利大剧场是一座占地面积很大的露天圆形剧场。 除了舞台部分残破以外,其他保留的还是不错的。 它是顺山势挖掘而建。 遗址中也有保留比较好的建筑,现在当作博物馆了。<br> 博物馆里有当年这里的古坟场里的墓陵中的石棺,都是用大<br>理石块雕刻而成。雕刻精致的大理石棺木,过去都是埋葬一些在社会上有地位的人物,石棺上的雕刻精致完整,栩栩如生。 除石棺之外,还有人物雕像,衣服的褶皱都雕刻的十分逼真。 这是专家们绘制的古城平面图。 古城面积很大,方圆一二公里,现在只挖掘了一部分,显示着岁月的荒凉之感。 看着这些残墙断壁,心中对于他们的前人在2200年前的建筑技术和艺术智慧深感敬佩。 据说凯撒大帝曾经来过这里。 下一站是库萨达斯,我们住在爱琴海边的酒店,这边没有沙滩。 酒店很大,客人很多,晚餐特别丰富。在露天餐厅可以看到日落。 不过我们还是很快用完餐,到海边观赏。 站在海边,海风拂面,十分安静。 次日清晨再来海边,海水和昨晚完全是不同的感觉,清澈碧蓝,海天一色。 海滨城市库萨达斯的另一边海岸线才是这个城市的精华地段,和我们住的地方相反的位置,路过的时候,观感不错。 以佛所遗址区于 2015 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里是古希腊人留下的文化遗址,原名艾菲索斯,于公元前 11 世纪由爱奥尼亚人建立,15 世纪以后消失,直到 19 世纪后期被发掘重现。它是古典早期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是早期基督教的一个重要中心,作为当年罗马帝国在亚洲地区的首都,被世人说其:不是罗马,胜过罗马。<div><br></div> 进入遗址首先见到的是露天剧场,是当时第二大的剧院,可以容纳2.5万人。这是专家们根据现状复原的2000年前的图片。 剧院有大型机械在施工,可能是进一步的挖掘或修复。 罗马大道,当年最繁华的地方。 这是专家们根据现状复原的2000年前的图片。 这条大道残存的墙壁,雕工精湛,建筑众多,小到公共厕所,大到官邸及住宅,彰显了当年的文明与繁荣。 以弗所是古典早期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作为当年罗马帝国在亚洲地区的首都,被世人说其:不是罗马,胜过罗马。 还有露天音乐剧院。看来当时的人们对于歌剧、音乐还是非常看重的,或许也是主要的文化活动。 罗马大道上的这个建筑专家们也复原了当年的图片。 复原的图片肯定和实际会有差异。 而最让我们震撼的是图书馆,这是图书馆的大门遗址。 门厅的雕塑保存完整,雕工精湛,栩栩如生。 侧面看,图书馆的长度一百多米,据介绍当时藏书1.4万册,当然和现在比数量很小,但当时不是纸质的书,都是西方的羊皮书,每册书的体积都很大。 专家们也复原了图书馆的图片。<div>2000年左右的以佛所历史,真的让人震撼,他们的石雕建筑艺术,表达的不仅是当时达到的建筑水平,也表达了当时的社会文明程度。</div> 布尔萨,在拜占廷帝国统治时,是一军事要地,在 14 世纪为当时宗教和文化中心,在 17 世纪是奥斯曼帝国的三京之一,仅次于伊斯坦布尔的第二城市。 我们来到绿色清真寺打卡。绿色清真寺是不大,是布尔萨市 内一座最华美的清真寺,是迈赫麦德·切莱比一世于 1415—1419 年间建造的,其建筑风格为在塞尔柱风格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布尔萨式,整个建筑成反 T 型。顶部是世上罕见的用一块大理石连接起来的两个拱顶。 内壁的下部六角形绿色瓷砖装饰,因而得名“绿色清真寺”。寺内无数几何型的彩色瓷砖构成的图案令人觉得如同置身于织毯展览馆中。<br> 对面的清真寺正在做礼拜。 周边的建筑很有特色。 下一个打卡地是库马利克兹克村,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奥斯曼风格小镇,为世界文化遗产。<br> 目前小镇内有 270 间民居,延续着 700 多年前的奥斯曼式的建筑特点,是奥斯曼帝国农村建筑的最典型代表之一。 并且这里仍然延续着奥斯曼式的贸易文化和传统的农村生活,村庄中仍有居民居住,在这里可以购买果酱、手工制品、鞋子等。<br> 多数用品都是村民的手工做成。 离开布尔萨,我们返回伊斯坦布尔,直接到达多玛巴切新皇宫,旅行社只安排了 15 分钟的外部参观,只能看看大门口了。<br> 新皇宫是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境内的古建筑,建于 19 世纪中叶,与建于 15 世纪的托普卡珀宫类似,所以被称为新宫,末期的皇室就居住在这里。 进不去皇宫,只能在周边转转,这里的建筑和新皇宫都是配套的,时代也差不多。 接近行程的尾声,我们包船游览博斯普鲁斯海峡。<br> 沿途欣赏伊斯坦布尔城风格各异的老式建筑:教堂、宫殿、别墅等。 也有现代的大桥、大厦。 横穿欧亚大陆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不仅是重要的海港,也是伊斯坦布尔富人、皇族聚居地区之一,在这里可以感受玛尔玛拉海峡温润的海风,欣赏海峡两岸建筑风格奇特的豪华别墅, 体会奥斯曼帝国贵族的生活史。 海峡两岸虽然是亚洲和欧洲两个不同的大区,建筑风格和城市布局有些不同,但总体而言还是接近欧洲。 回到岸上我们团队前往大巴扎。 如前所述,我们二人放弃了大巴扎的游览,自费进入了圣索菲亚大教堂。 最后在蓝色清真寺结束我们的土耳其之旅。<div>土耳其之行留给我们很多思考,一个古国,数千年的文明到处可见,文化底蕴深厚,宗教变迁多次,影响深远,是一个不可轻视的国度。</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