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现在由于手机的全民化,宅电由普及而走向式微了。</p> <p class="ql-block"> 尽管前些年母亲才告诉我,早在百年前她外婆家就有了电话,他们是老家嘉定最早的宅电用户,号码是“8”。那是因为她外公当年在县城款产处任职,工作需要而安装的。我想也是,那个年代他们方圆几十里之内能有几户装有电话,唯一能相互联系的也仅仅限于单位了。</p><p class="ql-block"> 不过后来又经过了二三十年,到了我小的时候,我还是觉得那宅电是奢侈物品。家中装有电话的人家非富即贵。</p> <p class="ql-block"> 七十多年前我们租住的二房东家就拥有一部电话。由于长辈秉承着自律、自尊的原则,对它是敬而远之的。在我记忆中,从我们入住直到文革电话拆除的十多年时间里,家里总共只拨打过两次:</p> <p class="ql-block"> 一次是学龄前的我穿上了新布鞋,不慎滑了一跤,狠狠撞到了浴缸边上,顿时额头开了花,血流如注。外婆急急地抱着我拨通了母亲单位的电话,两人一起把我送进医院,缝了好几针。</p> <p class="ql-block"> 另一次是邻居家有人精神病发作,突然疯狂地欲冲入我们的家里,外婆也是在恐慌中不得不去电话叫回了正在上班的母亲,前来应对。</p><p class="ql-block"> 这两次电话都是在情急之下万不得已而为之的。</p> <p class="ql-block"> 文革时期私人电话作为剥削阶级的高档消费品,随着那家房东的扫地出门而拆除了。</p><p class="ql-block"> 平时我们居民如果需要用电话与人联系,一般都去附近的公用电话间拨打。那多是些搭建的小屋,用现在的眼光看,应该属于违章建筑。里面往往由一位有点年龄的阿姨或伯伯看管并传呼。如果接到来电,记录下对方的姓名和事宜,等待方便的时候到相关人家门口呼叫并传达所要交代的内容,每次传呼需支付3分钱。好在我们家和外界交往不多,所以也没有拨打或传呼电话的必要。以至好些年我居然都不知道我们区域的公用电话间设在何方何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后来参加了工作,常常因为临时加班,需要通知家人,以免一家人等待和担心。这才想到可以请公用电话间阿姨传呼,也才发现我们区域的公用电话间距离我家并不近。常常我请他们传呼当天晚上不能按时回家的信息。一直要到次日,传呼者才姗姗来迟,早已失去了时效和意义。</p> <p class="ql-block"> 时间跨进九十年代,宅电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但当时尚属紧俏商品,必须前往登记排队,等候。于是,我们也加入了这个申请的队伍。记得接到通知的时候,我们好不兴奋。首先是到为数不多的电讯设备商店选购电话机。这才知道还有音频和脉冲两种,我选择了大红的通用款,自认为那是时尚的色彩。几天后终于接到了预约付费取号码的信函。接下来我们怀着美好的憧憬,猜测着将会得到什么样的数字。</p><p class="ql-block"> 到了这天我特地調了休,和母亲一起来到了江西中路的营业厅。那时候不能挑选号码,我们付了一笔安装费,工作人员随机给了我们八个数字,“64742014”!这个现在人看起来似乎不很吉利的号码,却让我们如获至宝。回家的路上我们步伐轻捷,彼此嘴里高高兴兴地念叨着这几个数字,把它牢记于心。它,从此就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和我们的日常紧紧相连。</p><p class="ql-block"> 有了它,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和外界联系。即使遇到不能及时回家的情况,家里再也不用仗赖那个久等不到的传呼了。</p><p class="ql-block"> 不久宅电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多的亲友都有了宅电,相互可以随时交流。当然母亲通话最多的是和远在老家的阿姨、我的姨婆,还有远在外地的妹妹、我的阿姨了。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阿姨家的电话号码是“05375331122”。我给设置好之后,母亲只需按一个键就能打过去。阿姨也常常拨来电话。日常聊天叙谈家事成了她们姐妹俩最快乐的时刻。</p> <p class="ql-block"> 科技日新月异,手机后来居上,很快盖过了电话的风头。好多人家都淘汰了宅电。但为了让老人便于接听,哪怕后来搬了新居,换了电话号码,我始终保留着它。</p><p class="ql-block"> 当然,毕竟手机有更大的优势。姐妹俩的年龄越来越大,相聚成了奢望,为了能让远隔近千里路的手足见上一面,还是需要动用手机的视频功能。当母亲在屏幕上见到久违的妹妹时,常常激动得热泪盈眶。</p> <p class="ql-block"> 如今她们两姐妹都已经离开人世,她们俩再也不需要借助通讯工具联系了。然而我仍旧保留着宅电,纪念那些远去的亲人,纪念那些逝去的温馨时刻,纪念那些曾经美好的过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