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陕西省汉中市洋县这块革命老区的土地上,自1929年中共洋县党组织成立后,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二十年间的历史是惊心动魄的革命斗争史。作为连接川陕革命根据地、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与关中、陕北地区的重要枢纽,洋县地下党在白色恐怖中构筑起了一条看不见的"红色交通线"。</p><p class="ql-block">一、星火初燃(1929-1935)</p><p class="ql-block"> 1929年6月份在共产党员尚辛友、阎灵初、尚志清、王子明、杨子英的倡导下,洋县初级中学于文庙建立。 7月,尚辛友等在洋县初级中学建立起中国共产党洋县第一个基层组织——中共洋县小组。9月,中共洋县小组改为中共洋县特别支部,尚辛友任支部书记。 </p><p class="ql-block"> 1930年7月共产党员王新德,在谢村镇田家祠堂创办洋县第一所农民夜校。中共洋县特别支部组织成立洋县学生自治联合会。 10月,中共洋县特别支部在县城西大街创办洋县教育用品社,石印进步书籍,宣传马列主义。 </p><p class="ql-block"> 1931年春,中共洋县红军之友社建立县城中山小学支部和马畅支部。6月又建立五间支部。全县有红友社员121人。7月份中共洋县党员代表大会召开,选举成立中共洋县委员会,杨杏生任书记。此后,中共洋县东、南、西、北、中区区委相继建立。9月份共产党员苟作福在谢村镇镇江庵组建少年先锋队。洋县保卫团团长李玉生、催粮委员曹士杰,带领士兵打伤马畅高小学生,并逮捕进步学生路问津。县委发动各校师生罢课,游行示威,抗议暴行,斗争持续月余,迫使汉中绥靖公署将李、曹撤职查办。10月份县财政局长马伦山扣压教育经费3个月,中共洋县初级中学支部,发动师生罢课、示威、请愿,县长秦辅三将马伦山撤职。这年秋,中共陕南特委派员张明远(化名"周先生")以私塾教师身份潜入洋县,在纸坊街"德盛昌"杂货铺建立秘密联络站。这个表面经营桐油、火纸的商铺,后院却藏着油印机,夜间印制《红星》小报。</p><p class="ql-block"> 1932年 2月谢村集市日的地下党员碰头会上,7名党员伪装成粮商,在算盘珠的特定排列中传递了"配合红四方面军入陕"的密令。县委地下交通站在谢村镇建立。中共洋县西区区委,组织100多名农民,冲入恶霸地主刘定宇家,没收银元1000块,分掉粮食15石。县委发动学生和农民,揭露县长秦辅三私发“枚枚票”(纸币),滥派捐款的罪行,秦辅三被迫下台。6月份共产党员王克明、赵冠群带领群众250多人,在谢村镇安陈村,杀掉民愤极大的班头傅海和差人王政,并焚烧其所带银票。 8月县委发动学生,冲进县政府,怒打扣压教育经费的教育局长陈杰三;砸毁县政府“契约登记处”。同时,杀掉在留村催粮的雷委员。</p><p class="ql-block"> 1933年3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洋县委员会成立。 4月19日,县委派共产党员吴警慎给西区区委送信途中泄密,被“防赤会”逮捕。当夜,共产党员王敏、魏洪涛、张岗、杨国光、赵光显等人遭捕。 5月5日,红二十九军第三游击大队在谢村镇江庵成立。 5月30日,红二十九军第十游击大队在湑水乡良马寺成立。城固、洋县、佛坪边区游击队在洋县铁河成立。共产党员许明月,发动和带领贯溪农民60多人,分掉地主翟昆、翟昌的粮食18石。6月县“防赤”委员会以洋县初级中学是“共产党巢穴”的“罪名”,勒令停办。县委书记杨杏生被迫离县。 这年冬,县委派共产党员李茂林、戴恩去江西瑞金,参加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 </p><p class="ql-block"> 1934年正月初一,红二十九军第七游击大队在黄安镇许家庙魁星楼成立。10月胡宗南部第一独立旅旅长王耀武率部移防本县。这年冬县政府成立洋县保安大队,编查保甲户口,推行“清乡”反共政策,实施“联保、联坐”法。叛徒孙经、王纪明,带汉中“肃反”委员会人员,逮捕了共产党员苏钦哉、吕君堂。是年,中共陕南特委书记白耀亭,在汉中被捕,经组织营救越狱后,安排到洋县黄安坝许家庙,以教师身份作掩护继续进行地下工作。这年县委派专人送白耀亭到南郑县,随红四方面军长征而去。 </p><p class="ql-block">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军直部队和二二三、二二五团,在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率领下,于3月8日到达华阳,于3月10日红军在华阳镇东南石塔河设伏,歼灭尾追之敌——陕西警备二旅。华阳游击队成立,张进朗任队长。华阳街、红石窑、常家坝、石塔河、吊坝河、瓦子沟、小华阳7个乡苏维埃政府成立。华阳各乡苏维埃政府发动贫苦农民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斗争。红二十五军3月19日撤离华阳。出发前留军部一分队,成立茅坪游击队。汉中“肃反”委员会专员王寿山,派人到洋县“清剿”。从3月到5月,先后逮捕了中共陕南特委巡视员、宣传委员席中瑶及共产党员王道、刘钟秀、魏兰亭等10多人。国民党五十一师两个营和本县地主武装,先后两次对华阳、茅坪游击队和华阳苏维埃政权“围剿”,被游击队打退。3月中旬,华阳区革命委员会成立。郑直清任主任,薛朗夫任副主任。 3月17日,共产党员席中瑶被汉中“肃反”委员会活埋于汉中北校场。4月27日,国民党三十八军特务工作队,纠集县保安大队和县“清乡队”600多人,联合向华阳苏区发动第三次“围剿”,敌我力量悬殊,游击队遭受严重挫折,撤退到昏人坪梁活动。 4月29日,县委交通员李茂林在从华阳返回县城途中,遭敌杀害。 5月下旬,叛徒周崇保告密,包围茅坪游击队宿营地——龙凤山庙,吴启汉等18名队员壮烈牺牲。6月华阳苏维埃政府干部30多人,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又被敌冲散,区、乡苏维埃政府解体。华阳游击队化整为零,进行隐蔽斗争。 这年年底红七十四师在师长陈先瑞的带领下,由宁陕西进洋县,扎营金水镇碗牛坝村。</p><p class="ql-block"> 二、暗流涌动(1936-1940)</p><p class="ql-block"> 1936年正月,红军七十四师在金水一带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有一天一部分红军向佛坪推进,当行至谜魂岭时遭遇国民党部队和佛坪伪保安埋伏,发生了激战,由于敌人占有利地形,红军伤亡惨重,大约有一百多人壮烈牺牲。4月,华阳区革命委员会主任郑直清,在黄安镇被叛徒周崇保发现,遭敌逮捕。中共洋县南区区委书记张景仁、军事委员梁隆贵(梁志宇)、共青团洋县县委书记许培祯,被迫离县去省委。6月叛徒孙经在五间乡被地下党秘密处决。</p><p class="ql-block"> 1937年正月,中共洋县县委书记朱曼青,被汉中“肃反”委员会逮捕。 2月6日,中共洋县党员代表会议在黄安坝许家庙秘密召开,选举产生中共洋县委员会,刘仲甫任书记。2月11日,贯溪何家村恶霸胡祖文,被县委书记刘仲甫和江硖等人秘密处决。 5月29日,洋县抗战后援会成立。</p><p class="ql-block"> 1938年正月县妇女抗日救国会发动530多名妇女做鞋袜、针线包,并捐赠钱物,写慰问信,慰问前线抗日将士。此年春,县妇女救国会创办进步刊物《妇女先锋》(后改名《妇女良友》、《中南》)。 7月份山西战区中小学教师第八服务团和太原第七中学(简称国立七中)迁来洋县。这年夏天,党员刘鼎以县教育科督学身份,在全县42所小学安插进步教师,将《论持久战》伪装成《算术习题集》传播。黄家营完全小学更成为培养青少年党员的"摇篮",课间操的特定队形变化实为联络信号。随后洋县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成立。11月设立洋县难民收容所,收容安徽、河南等沦陷区流入本县难民。西安高级中学、西安第一中学、陕西省民众教育馆迁入洋县。</p><p class="ql-block"> 1939年10月,中共洋县县委改为中共洋县中心县委,书记由汉中工委书记江硖兼任,梁志宇为副书记。</p><p class="ql-block"> 1940年西安高中、西安一中分别迁往泾阳和岐山。以西安一中留县师生为主体,建立陕西省立洋县中学。</p><p class="ql-block"> 三、生死较量(1941-1945)</p><p class="ql-block"> 1941年 5月4日,中共洋县中心县委副书记梁志字,被叛徒翟芬出卖遭捕,在汉中英勇就义。中心县委书记江硖和梁平矾(梁文龙)等人被迫离开洋县。 </p><p class="ql-block"> 1942年正值抗日战争中期,洋县作为抗战后方。这年"五一"大搜捕中,地下县委创造"蜂群战术":将20个支部化整为零,党员以货郎、风水先生等职业流动工作。县委委员王树声(后任汉中地委书记)在傥骆古道扮作山货商,用背篓夹层运送电台零件。华阳镇"永春堂"药铺的地下交通员发明"药方密码",将"柴胡三钱"译为"三日午后三时接头"。组织洋县抗战敌后援会开展抗日宣传、物资支援等活动。 国立七中(今洋县)作为抗战时期重要教育基地开展军事训练、师生动员等活动。 </p><p class="ql-block"> 1943年3月,秦岭游击队在太白山大包梁成立,孙鸿任队长。 </p><p class="ql-block"> 1944年6月,秦岭游击队在都督镇、佛爷坪击溃监修碉堡的秦岭中部守备区特务团1个连,放走民夫多名,迫使停修碉堡。11月秦岭游击队在佛爷坪、二郎坝一带痛打保长10余人,放走百余名壮丁,处决恶霸、土匪16人,缴获长、短枪10余支。 </p><p class="ql-block"> 1945年3月共产党员苏含秀,带领40余人袭击万槐镇公所,毙伤镇丁4人,夺回勒索农民的捐税款50多万元,分给穷人度春荒。 6月份国民军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胡宗南,调集所辖一〇四师和3个特务团,在县保安队的配合下,围追堵截秦岭游击队。游击队与敌血战,后因弹尽粮绝而解体。9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和中共陕西省委,先后派伍力、高秦生来洋县开展地下工作。 </p><p class="ql-block"> 四、黎明前的暗战(1946-1949)</p><p class="ql-block"> 1946年蒋介石背信弃义,发动内战,大举进攻解放区。新四军李先念部、八路军王震部(中原野战军)由中原突围,王震将军率中原军区三五九旅和第五师十五旅一部,回师陕北途中,7月13日从宁陕入洋县,经桑溪、良心、金水、罗曲、阳庄河,于7月18日到达华阳山区。其中途经桑溪土门关时,有六名同志因伤病离队,被当地的恶霸地主李万钧、高崇峰等杀害,壮烈牺牲,烈士年龄最长者29岁,最幼者16岁。7月19日,在大牛岭、马道梁击溃国民军杜秀生团,抵达华阳镇。 </p><p class="ql-block"> 1947年9月,龙亭农民100多人反强行抓兵,夜袭镇公所,放走壮丁20多人。 </p><p class="ql-block"> 1948年这年是中国解放战争的关键时期,洋县当时由国民党政权控制,面临严重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困境。国民政府为维持内战军费,加剧了地方税收和征粮,导致民生困苦。地方治安恶化,土匪活动频繁,社会秩序混乱。中共陕南地下党组织在洋县及周边地区秘密活动,动员群众反抗国民党统治,为后续解放做准备。一些进步青年和学生受到革命思想影响,暗中支持或加入中共组织。西北野战军逐步向陕西南部推进。国民党驻军已开始加强防御,准备抵抗解放军的进攻,强征壮丁、搜刮物资,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p><p class="ql-block"> 1949年4月,黄安坝农民骆汉鼎、王广贤、梁太林等,发动70多人,捣毁望江乡公所。是月,中共关中地委国区工委派李永康回洋县,发动青年学生作迎接解放的准备工作。8月陕南师管区指令洋县副县长尚志仁,组建陕南暂编纵队第三总队(简称“纵字部队”),妄图阻止解放军解放洋县。9月县长齐志澣按南逃汉中的省主席董钊“总体战会议”部署,组织“反共保民委员会”和“反共救国义勇团”。 共产党员伍力、刘光琦,在“纵字部队”内部做起义准备工作。李永康与国民党党政机构中的进步官吏建立统战关系,动员其设法保护档案、粮食。 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八兵团四十六师入川侦察分队,进驻洋县四郎乡田岭村;十九兵团五十七师从宁陕西进县境。“纵字部队”官兵宣布起义。地下党提前绘制的《敌特潜伏人员分布图》为肃清残敌发挥了关键作用。12月4日洋县解放,6日中共汉中工委书记伍力在县城城隍庙会场主持群众大会,宣布:成立洋县人民公安委员会;朱曼青为代县长,接受县事。并宣布对原国民党军、政人员进行登记。 12月7日,全县各界群众在县城开明寺广场举行盛大集会,欢庆洋县解放。12月12日,中共西北局工委和陕西省委组建的洋县党政领导班子,由宝鸡抵达洋县城。中国人民公安部队洋县中队建立。12月14日,县城召开群众大会,宣告中共洋县县委、洋县人民政府成立。李云龙任县委书记,薛郎夫任县长。</p><p class="ql-block"> 在洋县革命地区纪念英名册上,写着137位地下党员的姓名,其中41人牺牲时未留下照片。他们像秦岭山间的火把,在至暗时刻照亮了通向黎明的路。今天,傥河岸边当年传递情报的芦苇荡已变成湿地公园,但那些用生命书写的"无字档案",永远铭刻在这片革命老区红色的土地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