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展览记述了1933年至1951年颐和园文物南迁北返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用160件国宝讲述抗战时期南迁北返的故事,件件文物背后都镌刻着守护者“誓与国宝共存亡”的誓言。</p> <p class="ql-block">国宝守护之路</p><p class="ql-block">展览分为四个单元,采用“文物自述”创新叙事方式:</p><p class="ql-block">旧宫新生:展现文物南迁前的背景与准备;</p><p class="ql-block">战火征程:聚焦文物在战火中的艰难迁徙;</p><p class="ql-block">故园归梦:描述文物北返与回归历程;</p><p class="ql-block">重访南迁:在德和园以宏观视角诠释精神内涵。</p><p class="ql-block">展览以钟表为时间轴主线,结合光影技术营造,沉浸式体验,如法国铜镀金珐琅钟通过投影呈现历史心跳感。</p><p class="ql-block">精神传承与创新</p><p class="ql-block">该展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而设,首次让文物“发声”,强调其作为历史见证者的角色。它不能仅重现了战时文博人保护文明根脉的壮举,更通过现代展示技术(如剧场化布局),联结历史与当代,突显文化遗产保护的永恒价值。</p> <p class="ql-block">自鸣</p><p class="ql-block">“绛帻休催晓,金钟预报时。”</p><p class="ql-block">清,玄烨《咏自鸣钟》</p><p class="ql-block">我们是时间的具象,自鸣是造物的使命。厚重的虎皮墙內,鎏金的齿轮随日月流转,丈量着颐和园的百年晨昏,将清宫的岁月切割成永恒的时光碎片。直到辛亥革命的枪声响起,我们听见封建帝制崩塌的钝响。新世界诞生的阵痛,将我们抛回时间的激流中,这一次,我们要为历史报时,用自己的声音,记录下这段激荡人心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文物东归</p><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故宫博物院开始筹备疏散后方文物的复原工作。颐和园567箱文物眼随北路(峨眉)、中路(乐山)文物分别于1946年9月、1947年3月运抵重庆。文物聚集重庆后,选定重庆南岸海棠溪向家坡贸易委员会旧址作为文物库房。之后,采用水路运输,存渝文物经多批转运,于1947年12月全部东归南京,存于朝天宫库房。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1949年底,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着手规划南迁文物的北返工作,这批文物于1950年1月23日在南京装车启运,1月26日抵达北京。</p> <p class="ql-block">文物南迁北返事件始末</p><p class="ql-block">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空前危机。为避日军侵略战火,1933年起,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颐和园、国子监1.9万余箱文物秘密南迁。</p><p class="ql-block">同一时期,历史博物馆、先农坛、北平图书馆等机构的文物也跟随南迁。这批文物先后存于上海、南京,抗战全面爆发后,文物分三路西迁藏于川黔滇地区,损失极微。</p><p class="ql-block">1945年,抗战胜利后,文物东归南京。1948年底至1949年初,部分单位所藏文物精品被运至台湾。1950年起,留存大陆的万余箱文物陆续北返北京,少部分存于南京。最终,这批中华文明瑰宝分藏于大陆与台北两地,虽隔海峡,却共同诉说着守护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华士胡博绘《慈禧油画像》座屏</p><p class="ql-block">颐和园藏</p><p class="ql-block">随颐和园第二批文物南迁。</p> <p class="ql-block">结束语:</p><p class="ql-block">“文物南迁”之路,历时十余载,辗转数万里。国之瑰宝穿越烽水,历尽艰辛,终得以安然归藏。此壮举是一部惊心动魄的文化抗战史诗,铭刻着守护中华文味的民族记忆和家国情怀,彰显了超越器物、根植血脉的“典守精神”。重这段光辉足迹,吾辈当赓续先辈“人在文物在”的锋锋誓言与赤诚担当,共护文明根脉,让中华文明的薪火永续相传。</p><p class="ql-block">“匆忙间挥别北平,归来时已是北京。兜兜转转十八年,天地变换。烽火硝烟中迁徙,山川险阻间穿行,幸得无数先辈以性命相托,以智慧相护,才得以重归故土。</p><p class="ql-block">如今,吾辈静立于此,诉说往昔,是为铭记那以生命守扩文明星火的赤诚,以信念照亮民族未来的坚定。愿吾辈承载的故事,化为不灭的星辰;愿那‘典守’的力量,点燃你心中之人。当你凝现我,愿你不止见证历史,更能触摸到那份超越器物的敬畏,那份守护根脉的担当。请接续这炬火,成为新时代文明的守护者。”</p><p class="ql-block"> ——南迁文物自述</p> <p class="ql-block">谐趣园荷花绽放。</p> <p class="ql-block">晴天下的佛香阁。</p> <p class="ql-block">蓝天下的玉峰塔。</p> <p class="ql-block">知春亭的倒影。</p> <p class="ql-block">亭下赏景。</p> <p class="ql-block">湖中倒影。</p> <p class="ql-block">蓝色昆明湖。</p> <p class="ql-block">静心!</p> <p class="ql-block">画中画。</p> <p class="ql-block">初秋的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