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在英国-伦敦 ‍大英博物馆、威斯敏斯特教堂 ‍2025.07.07-09.D61-63.

wgm

<p class="ql-block">2025.07.07.D61.</p><p class="ql-block"> 早上十点左右XY把简单的行李放到我们酒店,今天继续陪我们。三人坐公交去了昨天找好的餐厅,吃了想念好久的点心。</p> <p class="ql-block">参观大英博物馆是在伦敦最重要的按排。吃好早中饭,从唐人街步行十几分钟就到。随着大门口拥挤的人流,工作人员预约资料也不看就让进了,看我们有人柱着拐杖,就没让我们往左边绕,直接正前方通过安检进入,很人性化👍。</p><p class="ql-block">大英博物馆历经多次扩建,形成今日新旧交融的景观。主体建筑采用希腊复兴式风格,正面入口八根巨柱支撑着雕刻精美的三角楣饰。</p> <p class="ql-block">2000年落成的“大中庭”穹顶由建筑师弗洛伦蒂诺·皮拉尔设计,其流线型的钢结构和玻璃幕墙构成了一个视觉上的艺术作品。</p> <p class="ql-block">大英博物馆是全球最古老、最宏大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也是争议与辉煌交织的文化象征。</p><p class="ql-block">随着大英帝国的全球扩张,无数文物通过战争、考古、贸易进入馆藏。自1753年成立以来,这座博物馆已收藏超过800万件人类历史珍宝,它们既记录着人类智慧的巅峰,也铭刻着殖民时代的伤痕。</p><p class="ql-block">100多个展厅、按区域分十个展区。</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每一件藏品都是瑰宝、都有历史和故事。这么多珍宝根本看不过来(<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些想看的这次没有展出),我觉的</span>每个人都有喜好,有自己心中的镇馆之宝,我也是。</p> <p class="ql-block">尼多斯的狮子(公元前350-200)</p><p class="ql-block">土耳其 尼多斯</p><p class="ql-block">中央大厅这尊石狮雕像原本是尼多斯(今土耳其西南)城一座古墓建筑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罗塞塔石碑 (公元前196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里永远围着大批游客</span></p><p class="ql-block">这块黑色的玄武岩,承载着无与伦比的历史价值。上面刻有三种古文字:最上方是古埃及象形文字,中间是草书体象形文字,下方则是希腊文字。厉害之处是可以用古希腊文字反推测已失传千年的象形文字的意思。石碑上的碑文,是公元前196年埃及孟斐斯城的僧侣们写给当时国王托勒密的一封感激信。这封信,成为了了解古埃及文明的重要线索。</p> <p class="ql-block">辽代易县三彩罗汉像(公元907–1125)</p><p class="ql-block">中国 河北 易县</p><p class="ql-block">这是辽代佛教雕塑艺术的代表作之一。</p><p class="ql-block">一尊真人尺寸的彩色罗汉塑像,表情生动,衣褶纹饰流畅,展示了中国古代瓷器技术的精髓,也承载了辽代文化的重要历史信息,据资料记载,从河北易县流失出去的十余尊罗汉象,没有一尊现存在国内。</p> <p class="ql-block">大维德花瓶(1351)</p><p class="ql-block">中国江西景德镇</p><p class="ql-block">这对花瓶是现存最重要的青花瓷样品之一,也很可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瓷瓶。</p><p class="ql-block">大维德花瓶最重要之处在于颈部的楷书题记,<span style="font-size:18px;">合计五行六十三字。题记注明:</span>元代至正十一年,即1351年,农历四月的一个黄道吉日,一位来自信州路玉山县名叫张文进的男子将这一对花瓶和一樽香炉供奉给星源的一间祖师道观。</p> <p class="ql-block">青铜礼器康侯簋(公元前1046-1000)</p><p class="ql-block">中国河南</p><p class="ql-block">既是弥足珍贵的青铜重器,又是证明海内康氏以封国得姓的难得一见的实物资料,仅用二十四字便说明三件大事。</p><p class="ql-block">1931年前后在河南出土随后被倒卖至海外,1977年由布鲁克休厄尔捐赠给大英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这个簋上的字体从商代晚期(约公元前1200年)开始广泛使用,并被周朝采用,是现代汉字的直接祖先。</p> <p class="ql-block">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像(公元前1279-1213)</p><p class="ql-block">埃及</p><p class="ql-block">雕像由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建造,其统治时期为公元前1304年至1237年。拉美西斯二世在位66年,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最著名的统治者之一,其执政期间国家强盛,大规模修建神庙和纪念碑彰显权威。</p><p class="ql-block">该雕像由阿斯旺红色花岗岩雕刻而成,高2.6米,重7.2吨。原为卢克索拉美西斯神庙入口处的大型雕像,1816年由意大利探险家贝尔佐尼设计水动力系统搬运至英国。</p> <p class="ql-block">内巴蒙墓室壁画<span style="font-size:18px;">(公元前1370)</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沼泽地中狩猎图》</p><p class="ql-block">埃及</p><p class="ql-block">墓室的主人内巴蒙,生活在距今约3350年前的尼罗河河畔的底比斯(今卢克索),是当地阿蒙神庙主管粮食的书记官。内巴蒙建造这座华丽的墓室,不仅是为了纪念自己和亡妻,更是表达了他对来世生活的向往。</p><p class="ql-block">这是埃及第十八王朝时期墓室中最精彩的壁画之一。</p><p class="ql-block">作品以墓主内巴蒙为主角,采用“正面律”手法表现人物特征。这是一幅很特别的图案,里面人物身体面貌全是扭曲的:眼睛是正面的,脸却是侧面;腰部以上手和肩膀是正面的,腰部以下的脚和腿却是侧面。甚至连空中的飞鸟和树木都是像剪贴画一样剪下来贴上的,根本不象画家从任何视角可以看到的。这就是古埃及壁画的“正面律”,这种表现手法可以使人物的身体特征完整突出,包括树木禽鸟的形象也更加完整。</p><p class="ql-block">这幅壁画色彩丰富,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内巴蒙的左手正挥动投射器,右手紧握刚被他生擒的三只鸟,一切都充满了动感。另外,沼泽地里的芦苇、蝴蝶、鸭子、猫等都被非常细致地描绘了,尤其是猫的动作刻画,两只爪子抓住了一只鸟,嘴巴还咬着另一只鸟的翅膀。它的皮毛纹理也都清晰可见,这样生动写实的刻画,在一贯呆板的古埃及绘画中可以说是巅峰之作。</p> <p class="ql-block">双头蛇马赛克(1400-1521)</p><p class="ql-block">墨西哥</p><p class="ql-block">这条耀眼的两头蛇独自在这个展示柜中央,该雕塑属于前哥伦布时期墨西哥阿兹特克人文化,可能用于宗教或政治仪式。阿兹特克人将绿松石视为最珍贵的宝石,因此只用在极为重要的的物件上。国王常佩戴绿松石饰品,双头蛇形象与羽蛇神相关联,象征着统治者与宇宙的联系。</p> <p class="ql-block">一个国王的头(14-15世纪初)</p><p class="ql-block">尼日利亚</p><p class="ql-block">这个古铜人头塑像是约鲁巴人制作的,应该是专为葬礼仪式制作的。</p> <p class="ql-block">刘易斯西洋棋(1150-1175)</p><p class="ql-block">挪威</p><p class="ql-block">这些可爱的小棋子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了。它们每一只似乎都有自己的个性,通过服装和装备能够分辨出它们不同的角色:国王、皇后、骑士、主教们,步兵或士在这套棋里担任“车”的角色,他们持着长剑与盾牌,有的还咬着盾牌,以示威严。</p><p class="ql-block">这些棋子是用海象牙制成的,部分棋子使用了鲸鱼齿。它们在苏格兰刘易斯群岛附近被发现,棋子的来历成谜。我们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这些神秘的小棋子为何会被埋在沙里,但这并不妨碍它们成为大英博物馆最著名且最受喜爱的藏品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乌尔的标志(公元前2600-2400)</p><p class="ql-block">伊拉克 乌尔</p><p class="ql-block">亦称乌尔徽牌。是苏美尔艺术中的一件极品,距今约4600年。该文物以浮雕形式展现了乌尔城邦鼎盛时期的社会场景。</p><p class="ql-block">徽版画面中活灵活现的刻画了乌尔居民的多种职业形态,包括商人、工匠、身着长斗篷的军人及骡拉战车。战车车轮由苏美尔人发明,被认为是当时最先进的军事装备。此外,徽版还记录了皇室成员、富有阶层以及祭祀者、书记官等社会角色。</p> <p class="ql-block">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数量最为庞大,多达2.3万件,长期陈列的约有2000件。我们中国馆还算看得仔细,导览器上有说明的都找到看了。</p> <p class="ql-block">隋代大佛(公元585)</p><p class="ql-block">在大英博物馆偏楼的楼梯间隙,高耸着一尊中国北方的阿弥陀佛大理石雕像,高达3层楼,由于太高,只能在这个尴尬的位置放置,却仍深得大家关注与喜爱。</p><p class="ql-block">根据底座上的铭文,它建于公元585年,献给崇光寺,该寺庙可能位于现今的河北省。</p> <p class="ql-block">九纹琉璃砖</p><p class="ql-block">这组法华彩釉琉璃砖构成了大型的高浮雕、蓝黄釉行龙纹饰,游弋在莲花间。原是山西寺庙建筑屋脊上的装饰品,后被盗取。因为砖瓦太大不好带走,所以每块玩璃砖都被割成五段。现展出的是由何鸿卿先生买下捐赠给大英博物馆的。</p> <p class="ql-block">玉书(1700)</p><p class="ql-block">中国</p><p class="ql-block">在发明纸之前,会在木条上写字。众所周知,作为玉的爱好者,乾隆皇帝(1736-95) 委托了几本模仿这些条带的玉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彩弥勒佛(1466)</p><p class="ql-block">明 成化二年</p><p class="ql-block">由佛教徒党成和妻子许慧梅捐赠给佛教师父道吉。</p><p class="ql-block">这尊三彩弥勒佛像保留了明代宗教文化特征。</p><p class="ql-block">佛像胎质坚硬,釉层均匀,面部表情生动,突破传统程式化创作,呈现贴近民间人物的真实形象。其写实风格融合了唐代吴道子“吴带当风”技法与辽代三彩工艺,展现出中国写实主义艺术的高峰。</p> <p class="ql-block">三菩萨壁画(1424)</p><p class="ql-block">明代壁画瑰宝</p><p class="ql-block">来自河北清凉寺</p><p class="ql-block">壁画描绘了三位立像菩萨:左侧为普贤菩萨,手持佛子,戴有三宝冠;中间为观世音菩萨,头顶化佛一尊;右侧为文殊菩萨,手持如意,头顶一尊化佛。三菩萨的形象栩栩如生,面庞丰腴,体态雍容,衣饰华丽,仿佛从古代走来。</p><p class="ql-block">20世纪30-40年代,清凉寺完全毁于战乱。而这幅被英国人以强盗手段运走的壁画,竟然弄巧成拙,成了清凉寺里唯一能保存至今的宝贝。</p> <p class="ql-block">唐三彩墓葬俑(公元728)</p><p class="ql-block">河南 洛阳</p><p class="ql-block">墓葬俑形象生动,姿态各异,釉色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既体现了唐代高超的陶瓷工艺,也为我们了解唐代社分,文化和丧葬习俗提供了宝贵资料,是一件极具历史和艺术价值的文物珍品。</p> <p class="ql-block">砂岩观音菩萨立像</p><p class="ql-block">南北朝时期</p><p class="ql-block">1961年,布鲁克基金会捐赠给大英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当初整尊雕像与兵马俑和希腊雕塑一样,都是色彩丰富,而且饰有金箔。但是今天只有在一些边缘处还能找到一些残留。手臂当初是木质,现今已经遗失掉了。</p> <p class="ql-block">来自山西的木雕观音像</p><p class="ql-block">唐至五代</p><p class="ql-block">虽然已经过了一千多年,木雕表面仍残留有彩绘的痕迹。面相丰满,紧闭双眼,垂头结跏趺坐,做转法轮传经的手印。流畅的衣纹和华丽缨络使得观音显得超凡脱俗。</p> <p class="ql-block">漆木水月观音菩萨像(金代1115-1234年)</p><p class="ql-block">来自山西</p><p class="ql-block">水月观音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它的坐姿,像个大老板一样,翘个腿坐着,姿态非常放松,眼神很是满足,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整个人看起来特别舒服。因此又有人亲切地称她自在观音。</p> <p class="ql-block">景泰蓝龙纹大盖罐</p><p class="ql-block">明代</p><p class="ql-block">真有来头,口沿两边清楚写着“大明宣德年制”“御用监造”,一个年款一个出身,妥妥的皇家认证。</p><p class="ql-block">明宣德年间御用,采用景泰蓝里极少见的黑彩,颜色对比强烈,龙纹凶猛,双目圆睁,张口露齿,气势汹汹。近代因战乱流落到大英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陶瓷蝴蝶衣</p><p class="ql-block">这件衣服远看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装,有着宽大的衣袖,但走近一看,你会发现每一只蝴蝶都是用陶瓷制成的。</p> <p class="ql-block">鍍金青銅雕像(嘉靖時期1796-1820)</p><p class="ql-block">来自北京雍和宫</p> <p class="ql-block">青铜镈钟(公元前500)</p><p class="ql-block">中国山西</p><p class="ql-block">这件巨大的青铜钟,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周朝时期。它在中国古代被称为镈,是编钟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礼乐在中国古代社会制度中占据重要地位,历史悠久。青铜钟相较于其他乐器,更容易保存下来。</p> <p class="ql-block">韦佗天王(佛教寺庙守护神)</p><p class="ql-block">明代</p><p class="ql-block">泥绘雕塑</p> <p class="ql-block">绿釉陶望楼(公元25-220)</p><p class="ql-block">东汉墓葬</p><p class="ql-block">这座三层高的望楼模型很可能来自于当时一位颇有权势的地主或军阀的墓葬。</p> <p class="ql-block">春秋时期</p><p class="ql-block">楚文化以其对精神世界的复杂看法而闻名,其中一些延续到汉朝,为汉族对长生不老的信仰和对不朽的追求做出了贡献。像这样的木制人物,有着一张畸形的脸,长长的舌头和鹿角,被安置在楚墓中作为守护者。 </p> <p class="ql-block">唐三彩凤首壶、花瓶(唐代)</p><p class="ql-block">河南 洛阳</p><p class="ql-block">这是唐代制瓷工匠们的高超技艺的代表作、美到极致的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大英博物馆中国玉器在狭长的过道内。几千年的良诸文化的玉琮、红山文化玉猪龙都有陈列。</p> <p class="ql-block">翡翠箭瓶(清代)</p><p class="ql-block">该瓶由伍尔夫家族借展至大英博物馆。箭瓶以翡翠制成,用于投壶游戏中模拟酒壶的体积,展现了古代玉器与游戏文化的结合。</p> <p class="ql-block">玉头饰(14-15世纪)</p><p class="ql-block">该头饰表现了一条盘龙的形象,龙爪紧紧扣住一颗珍珠。</p> <p class="ql-block">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p><p class="ql-block">现代工艺品</p><p class="ql-block">玉雕艺人俞挺的作品,曾获2007年北京天工奖优秀作品奖。</p> <p class="ql-block">粉彩云龙纹瓶</p> <p class="ql-block">来自景德镇的单色瓷器(1403-24)</p><p class="ql-block">明朝</p><p class="ql-block">在永乐和宣德時代開始被用作單色釉料,塗在透明的高燒釉上。</p> <p class="ql-block">来自景德镇的单色瓷器(1723-35)</p><p class="ql-block">江西</p><p class="ql-block">雍正皇帝派官員密切監督景德鎮的瓷器生產,鼓勵在那裡嘗試單色釉料。陶工為永正皇帝發明了這種瓜綠釉。</p> <p class="ql-block">印度文物就在中国馆另一侧。</p> <p class="ql-block">舞王湿婆像(1100)</p><p class="ql-block">印度</p><p class="ql-block">湿婆,这位印度教的主神,以舞王形象出现在这座铜像中。他的左脚轻轻抬起,右脚则踏着一个象征无知的侏儒阿帕斯马拉,象征着消除执迷于幻想的无知。湿婆的身周环绕着火焰光环,四臂舒展,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神秘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湿婆与帕尔瓦蒂石雕(1100-1299)</p><p class="ql-block">印度</p> <p class="ql-block">佛足石(公元前300-1)</p><p class="ql-block">印度 安得拉邦</p><p class="ql-block">印度阿玛拉瓦蒂遗址出土的佛教艺术珍品,创作于公元2世纪。该石刻厚10.5厘米,宽64.8厘米,长70.2厘米,正面雕刻佛陀脚印,背面为莲花图案,展现了早期佛教艺术的典型特征。</p> <p class="ql-block">印度耆那教佛像</p><p class="ql-block">眼前这座庄严的石雕就是印度耆那教佛像,它是古印度文明的珍贵遗存,展现了耆那教独特的艺术与信仰魅力。</p> <p class="ql-block">霍伊薩拉神廟的雕塑(1100-1200)</p><p class="ql-block">印度</p><p class="ql-block">这些性感女性人物的雕塑是用来裝飾屋頂的,每個支架雕塑都由一個主要人物和两侧侍從及華麗的樹冠組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阿马拉瓦蒂双面浮雕(公元前1世纪-公元3世纪)</p><p class="ql-block">印度</p><p class="ql-block">阿马拉瓦蒂双面浮雕是印度阿马拉瓦蒂神庙遗址的珍贵文物,该浮雕由石灰岩制成。</p> <p class="ql-block">阿育王石柱残片(公元前250)</p><p class="ql-block">印度</p><p class="ql-block">这块砂岩碎片虽然其貌不扬,但是来头不小,因为它见证了印度历史上一代明君——阿育王的诞生。</p><p class="ql-block">碎片原属于一根树立在密拉特城中的石柱,这块石柱上原本刻有7条法令,而碎片上刻着的是第6条。这一条法令宣示了阿育王将在国内施行仁政:阿育王宣布要对全体臣民、各个阶级一视同仁,将人民的福祉视作自己统治的第一要义。</p> <p class="ql-block">埃及陈列馆规模最大,藏品数量达10万多件,有雕像、木乃伊、木棺、壁画、干尸等,其展品的年代可上溯到5000多年前,展示了古埃及的高度文明。</p> <p class="ql-block">萨特杰哈蒂木乃伊面罩(公元前1500)</p><p class="ql-block">埃及</p><p class="ql-block">该面具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珍贵文物。由石膏、亚麻布和金箔制成,高61厘米,宽35.2厘米,其主人萨特杰哈蒂可能是雅赫摩斯-涅弗尔塔利女王宫中的高级成员。</p> <p class="ql-block">内巴蒙墓室壁画(公元前1370)</p><p class="ql-block">《内巴蒙宴会图》</p><p class="ql-block">这幅画惟妙惟肖地展现出古埃及贵族家中奢华的宴会场景,也从侧面表现出古埃及最强盛的第十八王朝的极致辉煌。</p><p class="ql-block">上面部分都是参加宴会的宾客,他们整齐有序地落座,身穿白色与黄色相间的轻薄长袍,头顶厚重的假发,假发上面放置贵重的香蜡,并且任由蜡汁源源不断流到假发上。</p><p class="ql-block">下面部分是乐师和舞者,可贵的是,有两名乐师的画像是正面像,这在埃及壁画中难得一见。</p> <p class="ql-block">埃及塞赫梅特女神像(公元前 1970)</p> <p class="ql-block">帕尔默杯(约1200-1250)</p><p class="ql-block">叙利亚或埃及</p><p class="ql-block">镀金和搪瓷玻璃</p> <p class="ql-block">古代贵金属艺术品</p><p class="ql-block">这些展品来自埃及、希腊、两河流域等不同地区,有的是法老的加冕礼器,有的是神庙的祭祀用品,凑在一起就像"古代奢侈品博览会。</p><p class="ql-block">那个带盖的金杯!表面镶嵌的彩色宝石可不是随便拼的,古埃及工匠用黄金做“画布”,把青金石、红玉髓切成薄片拼出图案,这是4000年前就有"高定珠宝”;那个带小人雕像的烛台,底座刻着葡萄纹-这可能是古罗马的"祭祀专用灯",点燃时火焰透过镂空花纹投下光影,相当于古代版"氛围灯",又实用又酷炫!</p> <p class="ql-block">掷距骨的少女(1-2世纪)</p><p class="ql-block">意大利 罗马</p><p class="ql-block">这名年轻女子正斜着身子坐在地上掷距骨。因为过于专注,她似乎没有注意到她的外衣已从肩膀上滑落了下来。掷距骨是一种在古希腊非常流行的游戏。1768年,查尔斯•汤利在第一次欧洲大旅行期间购买了这座精美的罗马大理石雕塑。</p> <p class="ql-block">来自智利复活节岛的摩艾石像</p><p class="ql-block">背后刻有“鸟人”的宗教图腾,去年十二月底在复活节岛实地探访,大多数摩艾石像上都没见到过的。</p> <p class="ql-block">一个大胡子男人的雕像(公元前500)</p><p class="ql-block">塞浦路斯 伊德利翁</p><p class="ql-block">这座巨型雕像原来应有两米多高,但只有上半部分流传至今。它可以追溯到大约公元前500年。</p><p class="ql-block">人像前额上的两层卷发,还有故意卷曲的胡子都反映了古代波斯人的喜好。但他的衣服确是希腊风格的,穿着特色束腰外衣,一个肩膀披着斗篷。他留着短发,头戴月桂树冠和花饰,还有脸上的微笑,都是受到了东希腊雕塑的影响。月桂树树冠表明这个人是位祭司,或是位重要的拜神者,甚至有可能是国王。</p> <p class="ql-block">铸造类宝藏(公元前1000)</p><p class="ql-block">塞浦路斯 恩格米</p><p class="ql-block">这个是铜器和青铜器宝藏,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多年。古时,地中海塞浦路斯岛的铜矿远近闻名。</p><p class="ql-block">铸造过程中会剩下一些不规则的青铜块,它们和一些废金属堆在一起,可能放起来以便将它们熔化后重新利用。这个引人注目的展品:一块牛皮形状的大锭铜。未加工的铜器都是被制成这种形状,以便岛内和海外的运输。它说明恩科米作为生铜的主要提供商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年轻男子的青铜制头部像(公元前460)</p><p class="ql-block">塞浦路斯</p><p class="ql-block">这尊铜首来自一座比真人略大的铜像。它被发掘于塞浦路斯岛上,并且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60年。</p><p class="ql-block">经典的希腊式轮廓,笔直的鼻子由眉毛处延伸开。这些完美的特征不竟让人产生怀疑:这尊雕像想塑造的是人还是神。神总是比常人更大些,年轻的脸上没有一点胡须,加上卷曲的略长头发,它们的特征生动地反映了阿波罗迷人的外表。</p> <p class="ql-block">耶稣荆棘冠(1397)</p><p class="ql-block">法国巴黎</p><p class="ql-block">这根荆棘,据说是耶稣受难时所戴的荆棘冠冕上的一根,最初属于法国的贝里公爵约翰。</p><p class="ql-block">这个纯金打造的匣子,高约20厘米,装饰着无数珠宝。正面描绘了“最后的审判”,天使们吹响了审判的号角,坟墓在鲜绿色的珐琅制山坡上开启,四个白色的小人从棺墓中起身祷告。</p><p class="ql-block">匣子正中的耶稣怀中立着一根针一般的荆棘,镶嵌在蓝宝石基座上。耶稣四周是他的十二使徒,最上方则是圣父耶和华。整个匣子上镶满了珍珠和红宝石,璀璨夺目。</p> <p class="ql-block">钟之机芯(1733)</p><p class="ql-block">英格兰 埃塞克斯郡 亨利·布里奇斯制造</p> <p class="ql-block">金色耳钉(公元前500)</p><p class="ql-block">意大利</p><p class="ql-block">这些图案用金银细丝和细小的黄金颗粒制成,没有具备高超技艺的工匠如何能加工如此精细的材料。</p> <p class="ql-block">伊特鲁里亚石棺(公元前200-150)</p><p class="ql-block">意大利</p><p class="ql-block">该彩绘石棺展现了伊特鲁里亚人复杂的丧葬习俗和宗教信仰。从石棺基座刻着的她的名字:塞安蒂·哈努尼亚·特莱斯纳萨。从她华丽的手饰看来,她必定是身份地位极高的人。</p> <p class="ql-block">来自月亮女神阿耳特弥斯神庙的圆柱(公元前340-320)</p><p class="ql-block">土耳其 以弗所</p><p class="ql-block">这个鼓状的雕塑曾是一根圆柱底部的装饰,来自以弗所阿耳忒彌斯神庙。</p><p class="ql-block">雕塑上还留存了7个人物,其中有两个已经几乎被毁坏了。但有一个关键人物可以确定,他就是众神的信使之神赫尔墨斯,那个没有穿衣服的年轻人,抬着头盯着上面看,右手拿着一根有翅膀的短棍,这是他的标志之一。</p> <p class="ql-block">维纳斯蹲像(1世纪)</p><p class="ql-block">罗马</p><p class="ql-block">这尊维纳斯像描绘的是她在沐浴时突然被陌生人窥视的情景。受惊的女神羞涩的回过头,一手挡住胸部,另一只手试图遮盖住裸露的身体。整个躯体被刻画得丰满细腻,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圆滑生动,女性含蓄柔媚的人体美被作者用神的形象表现出来,这在古风时期和古典时期早期都是无法想像的。</p> <p class="ql-block">四、五个小时逛下来很吃力,仍不是很有头绪,今天就到此为止。</p> <p class="ql-block">大英博物馆出来这家店买了苏格兰围巾。</p> <p class="ql-block">晚餐找了这家上海餐馆,感觉还是昨天的广东菜好吃。</p> <p class="ql-block">XY小朋友和我们回到酒店拿了行李赶晚上八点的火车回布里斯托,到学校要十点了,她比我们更吃力。我们杭州见!</p> <p class="ql-block">2025.07.08.D62.</p><p class="ql-block"> 我们有时间,今天再进大英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早中饭去了上海餐厅吃了馄饨、生煎,味道一般。</p> <p class="ql-block">我又来啦😁!</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人仍旧不少。</p> <p class="ql-block">虽然有导览图,但方位找起来还是不太弄的拎清,看到哪算哪吧。</p> <p class="ql-block">皇家金杯(1370-1380)</p><p class="ql-block">法国巴黎</p><p class="ql-block">该金杯原为法国查理五世的礼品,15-16世纪成为英国王室收藏品。</p><p class="ql-block">金杯以圣阿格尼丝反抗强暴殉道的故事为装饰主题,通过细腻的雕刻和图案设计,展现了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中的贞洁观念与殉道精神。</p> <p class="ql-block">刻有希伯来文字的星盘(1345-1355)</p><p class="ql-block">西班牙</p><p class="ql-block">希伯来星盘是中世纪西班牙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科学仪器。融合了欧洲和伊斯兰的装饰元素,主要用于导航、数学计算、占星及显示时间。其铭文结合希伯来语、阿拉伯语和西班牙语,体现了当时不同文化的交融。</p> <p class="ql-block">米尔登霍尔宝藏(4世纪)</p><p class="ql-block">英格兰 萨福克郡</p><p class="ql-block">这是罗马帝国晚期的银餐具中最有价值的收藏之一。</p><p class="ql-block">这只大银盘子上的雕饰讲述的是酒神狂欢,盘子的正中央海神正盯着我们看。在他眼睛和胡子的两边分别有两条海豚,而胡子下面像树叶一样的其实是海草。在海神脸的周围有一圈海中仙女的图案,她们驾着传说中的海洋动物,然后有一圈雕琢精细的扇贝把他们围了起来。大家喝着酒,随着音乐舞蹈。</p> <p class="ql-block">正通观念的胜利标志(1400)</p><p class="ql-block">土耳其 伊斯坦布尔</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圣象,一副用于基督教徒祟拜仪式的画面。这幅画像举世闻名,世人深信此画为圣路加所著,它所表现出的正是圣母玛莉亚本人。站在左侧身着红色和金色长袍的人正是狄奥多拉女王,是她恢复使用圣像的。在她身旁的是他年幼的儿子迈克尔三世。站在右侧身着白色长袍的人是宗教的领导者。</p> <p class="ql-block">西特琴(1280-1330)</p><p class="ql-block">英格兰</p><p class="ql-block">这是一把具有700年历史的古乐器,该琴最初为中世纪欧洲宫廷乐师常用乐器,15世纪晚期被改装为小提琴,成为现代吉他的重要前身。</p><p class="ql-block">琴身雕刻复杂,包含狩猎场景、花卉纹样及西方龙图腾等中世纪文化元素。琴身还保留着伊丽莎白一世及其宠臣罗伯特•达德利的徽章,反映了16世纪英国宫廷文化。</p> <p class="ql-block">普罗杰塔小匣子(380)</p><p class="ql-block">意大利 罗马</p><p class="ql-block">这件银盒的主人为罗马新娘,此器应该是新娘出嫁前所准备的嫁妆之一。盒子表面布满带着饰边的浮雕图案,以及基督教铭文“塞古都斯和普罗杰塔,愿你们活在基督中”,透过铭文得知这是一件新婚礼物。</p> <p class="ql-block">古希腊阿曼托骑兵雕像(公元前560-550)</p><p class="ql-block">意大利 塔兰托</p><p class="ql-block">这位长发士兵骄傲的骑在马上,头戴一顶有装饰花纹的科林斯式头盔,头盔被拉下,紧紧的盖住他的脸。</p> <p class="ql-block">萨顿胡头盔(7世纪初)</p><p class="ql-block"> 英格兰 萨福克郡</p><p class="ql-block">这件出土于英格兰东海岸的珍贵文物,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设计和精细的工艺。</p><p class="ql-block">它不是我们想象当中头盔应该有的样子,更像一个脸谱或者面具,它有非常细致的眉毛、你空洞的眼窝、高高突起的鼻梁,用银丝贴上去的眉毛根根可数,眼睑的最下方,能够看到一圈有一点点红色的小小的宝石,这是石榴石的镶嵌,仔细看,头盔的嘴、鼻子和眉毛形成了一只飞兽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哈德良青铜头像(117-138)</p><p class="ql-block">英格兰 伦敦</p><p class="ql-block">通过这尊雕像的胡须和面部特征可推测为罗马皇帝哈德良30岁左右时的肖像,唇上和两侧的胡须以及头发的细节都显示了当时雕塑家高超的工艺技巧。</p><p class="ql-block">现存世的关于哈德良皇帝的大理石雕塑较多,青铜雕塑反而因稀少而珍贵,该青铜头像便是这位皇帝幸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主要青铜肖像。</p> <p class="ql-block">巴斯伊于特酒壶(公元前450年)</p><p class="ql-block">法国 巴斯伊于特 </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对青铜酒壶,出土于法国洛林大区的巴斯伊于特镇。其造型独特,独一无二,上部宽阔向下逐渐变细呈倒锥形,装饰有珊瑚、家禽和犬类等动物模型,展现了早期凯尔特文化的艺术风格。</p><p class="ql-block">酒壶的提手:一只大狗或类似狼的野兽立在顶部,而壶的正面、壶盖的两侧,则是两只小狗。他们正在悄悄接近一只坐在壶嘴尾端的小鸭子。用酒壶倒酒时,鸭子会看起来宛如正在流淌着美酒的河流上游泳。这一系列设计灵感令人惊叹!</p> <p class="ql-block">林多人(公元前2年至公元119年)</p><p class="ql-block">英格兰 柴郡</p><p class="ql-block">这是在将近2000年前生存过的真实的人的遗骸。这个人被当作祭品而被残杀,痛苦的死亡。头颅顶部被打破了,他的后背也受到重击,以致折断肋骨。这宗谋杀发生在英格兰西北部的一个沼泽地,那里的天然环境保存住了他的皮肤、牙齿和头发。</p> <p class="ql-block">莫尔德金色披肩(公元前1900-1600)</p><p class="ql-block">威尔士 弗林特郡</p><p class="ql-block">是该馆的标志性展品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1900年至公元前1600年。该披肩最初发现于威尔士北部莫尔德地区,由纯金制成,出土时已残破,后经博物馆修复专家历时100余年修复,至今仍未完全复原。</p> <p class="ql-block">一艘船的模型(公元前1985-1795)</p><p class="ql-block">埃及</p><p class="ql-block">这艘彩绘木质小船看上去就像是一件精美的儿童玩具,但实际上它却是一件重要的陪葬品。</p><p class="ql-block">船的模型向我们展现了许多当时古埃及的造船工艺以及航行航海技术。船长站在船头,背对着全体船员,他的手伸向远方,像是握着一根测深杆。船尾是个长长的方向舵,但是没有舵手去操控它。</p> <p class="ql-block">来自贝宁的象牙面具(16世纪)</p><p class="ql-block">尼日利亚</p><p class="ql-block">这张象牙面具上的人物是艾迪尔,是贝宁艺术中最著名的女性。她不是因为皇后而著名,而是因为她的儿子-奥巴伊斯吉。面具顶部的装饰一排带着帽子长着胡须的脸,可能是商人或士兵,都曾在奥巴伊斯吉的指挥下进行了战斗,而艾迪尔是支持儿子军事行动的伟大母亲。</p> <p class="ql-block">人类的布(1998)</p><p class="ql-block">尼日利亚</p><p class="ql-block">这件雕塑是是西非加纳的艾尔·安纳祖在1998至2001年间用酒瓶上的数百张铝箔封装纸制作而成。灵感来自加纳阿散蒂人编织的肯特布。作为当今著名艺术家<span style="font-size:18px;">艾尔·安纳祖通过把日常材料转变为有趣、卓越的艺术品,表达对未来的希望。</span></p> <p class="ql-block">墨西哥馆不容小觑啊!绿宝石马赛克饰品真是太惊艳了!</p> <p class="ql-block">特拉佐蒂奥托雕塑(900-1521)</p><p class="ql-block">墨西哥</p><p class="ql-block">该雕塑以砂岩为材质,为截断的半身直立像,人物双手合于胸前,乳房以两个圆锥体表示,头戴扇形头巾,头饰最初由彩色树皮制成,现已残损。 </p><p class="ql-block">特拉佐蒂奥托是前哥伦布时期的神灵,兼具多重职能:既是丰收女神,也与纺织、生育、治疗等关联。</p> <p class="ql-block">亚斯奇兰门楣(723-726)</p><p class="ql-block">墨西哥 恰帕斯</p><p class="ql-block">亚斯奇兰门楣浮雕是玛雅文明的重要遗存。浮雕描绘了玛雅盾豹王与王后进行神秘刺血仪式的场景:盾豹王手持燃烧的火把站立,王后跪地手持带刺的绳子刺舌献血,以此祭献给羽蛇神。该作品展现了玛雅文明对羽蛇神的崇拜,其工艺精细,体现了石器时代艺术的高度。</p> <p class="ql-block">古罗马大理石人头像</p> <p class="ql-block">伊利索斯雕塑(公元前438-432)</p><p class="ql-block">希腊 雅典</p><p class="ql-block">这尊闲散的裸体少年石雕可能是为了呈现雅典的某条河流而做的。您甚至能够从他身后服饰的褶皱看出他是如何上岸的。被河水弄湿的褶皱紧贴着他的身体,顺着他左臂后侧下垂,渐渐地延伸并消失在他左胯后方。</p> <p class="ql-block">阿佛洛狄忒和狄俄涅的雕塑(公元前438-432)</p><p class="ql-block">希腊 雅典 帕台农神殿</p><p class="ql-block">在东三角楣中心场景的右侧有三位女神像,左边位置的是赫斯提亚,希腊的炉灶与家庭女神。雅典娜的诞生打扰了她的歇息,她正准备起身离开座位。她的右脚在凳子下蓄力,为起身做准备。她膝盖之间的衣服褶皱紧紧地绷着,这也反映了人物紧张的心理状态。</p><p class="ql-block">其他的两尊女神像是由同一块大理石雕刻的。其中一位以一个不协调的坐姿侧着身子朝着展厅。她特别想转过身看看身后发生了什么事情,但她被斜靠在自己大腿上的人耽搁了。</p> <p class="ql-block">酒神狄俄尼索斯的雕塑(公元前438-432)</p><p class="ql-block">希腊 雅典 帕台农神殿</p><p class="ql-block">酒神狄俄尼索斯躺在岩石上,凝望远方。如果您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的座位是因为铺了一张动物皮而显得柔软,这里铺着的或许是黑豹皮,您可以依稀从毛皮褶皱中辨认出黑豹的脚掌。</p><p class="ql-block">这位宏伟的裸体男性雕塑,是神殿东三角楣唯一保留了头部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北楣壁饰带的端盘者(公元前438-432)</p><p class="ql-block">希腊 雅典 帕台农神殿</p><p class="ql-block">在这里的浮雕中只剩下端盘子三人组中的一位。他衣衫皱褶厚重,尽力捧着一个形似船的托盘。这些盘子可能承放着大麦制成的小蛋糕,有时候这些小蛋糕里也会含有蜂蜜。这些小蛋糕是用来吸引和控制祭祀牲口走向祭坛的。</p> <p class="ql-block">人首飞牛(公元前710-705)</p><p class="ql-block">伊拉克 杜尔舍鲁金</p><p class="ql-block">人首飞牛是亚述宫殿遗址中的建筑艺术石雕。</p><p class="ql-block">亚述王朝的几个重要国王都十分热衷于大规模的宫廷建筑,其中尤其以萨尔贡二世在杜尔-沙鲁金城(现霍尔萨巴德)内修建的皇宫最为辉煌,“人首飞牛”即是该王宫大门两侧的守护神兽的雕像。</p><p class="ql-block">人首飞牛形象非常独特,它是人头、狮身、公牛蹄的组合,生有飞翼(所以也叫带翅膀的公牛),更特别的是它有五条腿。这个神兽的头戴高冠,胸前挂着一绺经过编梳的长胡须,大大的眼睛非常具有威慑力,令人敬畏。整个雕塑姿态凛然,气宇轩昂,极其威武雄壮。</p> <p class="ql-block">奥克瑟斯宝藏(公元前500-300)</p><p class="ql-block">塔吉克斯坦 </p><p class="ql-block">奥克瑟斯宝藏是波斯帝国鼎盛时期的珍贵遗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物是奥克斯双轮战车和黄金模型,这些宝藏于1877年在阿富汗与塔吉克斯坦边境的奥克苏斯河附近被发现。</p> <p class="ql-block">洛雷斯坦青铜器(公元前900-800)</p><p class="ql-block">伊朗 洛雷斯坦</p><p class="ql-block">这个展柜中,展示了各种各样最有特色和神秘感的青铜器。</p><p class="ql-block">这些器件的大小和使用目的可能不尽相同,但仔细观察,您会发现它们有着统一的设计风格。动物和人物卷曲在一起,形成了奇妙的混合生物。这些青铜器是通过一种特殊的蜡铸造工艺制成的,所以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制品。</p> <p class="ql-block">风暴之神浮雕(公元前1000-900)</p><p class="ql-block">土耳其 加西恩得普</p><p class="ql-block">这个雕塑看起来很凶恶,他就是雷神。他正在头顶挥舞着一把斧子,他是Hittite宗教里最重要的神。</p> <p class="ql-block">格里芬妖雕像(公元前800-600)</p><p class="ql-block">土耳其 凡城</p><p class="ql-block">亚述象牙雕件,奢华之宝!</p><p class="ql-block">在公元前八世纪,乌拉尔图王国制作了一件令人叹为观止的象牙雕件,它属于一件家具的镶嵌饰件。这件艺术品描绘了一个典型的亚述风格形象——有翼鹰首神人,身着华丽的服饰,以侧面站姿出现,双手高举,仿佛在托举着什么重要物品。这件雕件在土耳其凡城的托普拉卡莱被发掘出土,展现了亚述风格在当时地中海东部的流行和奢华。如今,成为了一件珍贵的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银牛小雕像(公元前2350)</p><p class="ql-block">土耳其 乔鲁姆</p><p class="ql-block">雕像工艺精湛,牛角尖端采用特殊铸造技术,表面镶嵌黄金并打磨光滑,展现了四千多年前金属铸造技术的成熟水平。</p> <p class="ql-block">亚述国王巴尼拔的图书馆(公元前700年)</p><p class="ql-block">伊拉克</p><p class="ql-block">在这个展柜中的泥板,原存放于一个图书馆。那并不只是一个随意的图书馆,而是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书中的内容以楔形文字书写的,那是已知的最古老的书写形式,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3200年。这些特殊的泥板则是在公元前700年左右制作的。</p><p class="ql-block">亚述巴尼拔图书馆重现于世,应归功于英国业余考古学家莱尔德,1849年,他在发掘亚述王宫遗址时,在那儿发现了近三万“册”书,这是一个地道的泥版图书馆。</p><p class="ql-block">图书馆的藏书大部分是从全国各地传抄的摹本。图书馆中的藏书门类齐全,包括哲学、数学、语言学、医学、文学以及占星学等各类著作,几乎囊括了当时的全部学识。从图书馆藏书来看,亚述人已懂得对各类图书进行分类和编目,相当了不起。</p> <p class="ql-block">母狮子象牙饰板(公元前900-700)</p><p class="ql-block">伊拉克 尼姆鲁德</p><p class="ql-block">这个小小的象牙雕刻可能曾被用于装饰在宫殿中。一头母狮正在撕咬这个人物雕像的喉咙,这么美丽的雕塑完全有异于这么暴力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五点闭馆,不得不离开。连续两个大半天,也只看了个皮毛,大英博物馆有时间是可以看上个十天半月的。</p> <p class="ql-block">从大英博物馆回酒店步行八到九分钟,今天才发现酒店边上就有个广东餐厅,太方便了。</p> <p class="ql-block">2025.07.09.D63.</p><p class="ql-block">今天参观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门票是XY帮我们网上买好的。老年票29.5镑/人。</p><p class="ql-block">换乘时,伦敦国家美术馆扫一张。</p> <p class="ql-block">百度:1987年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也称西敏寺,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建筑。威斯敏斯特教堂原是一座天主教本笃会隐修院,始建于公元960年,1045年进行了扩建,1065年建成,1220年至1517年进行了重建。可以说是英国地位最高的教堂。一直是英国君主(从英格兰、不列颠到英联邦时期)安葬或加冕登基的地点。</p> <p class="ql-block">入口处领取一个中文讲解器,慢慢听着讲解参观还不错,当时听的很认真,只是听过后回来大多也没记住。</p><p class="ql-block">无名士兵纪念碑。</p><p class="ql-block">在教堂中厅西端最醒目的位置,他们与他们的国王埋在了一起。这块墓碑所在的地面也是整座教堂内唯一禁止踏足其上的地方。</p><p class="ql-block">进入教堂第一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部极致奢华,高耸的穹顶、精致的天花板、五彩斑斓的玻璃窗,无一不显示其尊贵的地位。还有众多精美的雕塑、纪念碑、墓葬等等,根本看不过来,讲解器讲述的只是极小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在西敏寺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积淀。</p> <p class="ql-block">加冕台</p><p class="ql-block">自1066年征服者威廉在此加冕以来,几乎所有英国君主的登基加冕仪式都在这里举行。</p> <p class="ql-block">加冕台前这片马赛克地板是西敏寺的一大亮点,将近800年的历史,它见证了1268年教堂的辉煌。当时,特地邀请了意大利的工匠来为西敏寺打造这些地砖,历经风雨,它们依然得以完好保存。</p> <p class="ql-block">唱诗班席 ,感受古老教堂的庄严与神圣。</p><p class="ql-block">唱诗席的设计融合了哥特式建筑风格,其拱形窗采用花边状金丝银线扇形装饰。</p><p class="ql-block">而唱诗席区域红色灯饰的点缀与哥特式建筑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这些灯饰不仅装饰性强,还具有功能意义,在晚颂等宗教活动中起到照明和氛围营造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从面向加冕台的左侧通道沿顺时针方向参观,北回廊有一间间的小礼拜堂,礼拜堂中有很多精美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军事指挥官弗朗西斯.维尔爵士的雕塑,位于大理石板的下方,石板上放置的是一套用雪花石膏制成的盔甲。</p> <p class="ql-block">有点慌兮兮的南丁格尔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唯一的玉石雕像。好像是圣母玛利亚,听过就忘记。</p> <p class="ql-block">英国历史上几乎所有知名的君主及王室成员大多安葬在此处。</p><p class="ql-block">众多英国国王、女王、王室成员的墓。</p> <p class="ql-block">亨利三世之墓。</p> <p class="ql-block">爱德华三世之墓。</p> <p class="ql-block">忏悔者爱德华的神龛。</p><p class="ql-block">不能入内参观,只能在外面勉强拍了张。</p> <p class="ql-block">亨利七世礼拜堂(圣母小教堂)</p><p class="ql-block">该建筑中世纪晚期的扇形拱顶以及彩色玻璃非常华丽。在扇形拱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垂状构件,扇形拱由此向四面放射展开,更加吸人眼球。</p><p class="ql-block">室内墙面设有95个雕像壁龛。挂满的各种旗帜,是为了纪念巴斯勋章的获得者。</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个礼拜堂埋葬着15 位国王和王后,包括伊丽莎白一世、玛丽一世、苏格兰玛丽女王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教堂中的祭坛上是15世纪画家所绘的《圣母与圣子》装饰画;祭台后面是亨利七世国王与王后的陵墓。</p> <p class="ql-block">伊丽莎白一世之墓。</p> <p class="ql-block">四周栏杆上以都铎玫瑰装饰。</p> <p class="ql-block">往里走一点是玛丽一世之墓。</p> <p class="ql-block">亨利七世陵墓不远处是他的母亲,玛格丽特•博福特夫人的陵墓和肖像。</p> <p class="ql-block">英国空军礼拜堂:</p> <p class="ql-block">除王室以外,英国许多领域的杰出人物也都安葬于此。</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伟大的科学家牛顿(1643-1727)之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威斯敏斯特教堂的“科学家之角”</span>牛顿墓前人最多,旅游团一个接一个。</p> <p class="ql-block">牛顿墓边上的墓葬是被称为现代热力学之父的威廉·汤姆森(1824-1907)。</p> <p class="ql-block">霍金的骨灰于2018年6月15日被安葬西敏寺的“科学家之角”,与牛顿毗邻,这是英国对杰出科学家的最高荣誉之一。‌‌</p><p class="ql-block">墓碑上刻有艺术化的黑洞图案及霍金辐射温度公式。</p> <p class="ql-block">值得一看的诗人角。</p><p class="ql-block">诗人角是威斯敏斯特教堂南侧走廊的一个区域。这里安葬或纪念了包括乔叟、埃德蒙·斯宾塞、莎士比亚、狄更斯、雪菜、济慈、简•奥斯汀等100多位文学巨匠,被誉为文学圣地。</p><p class="ql-block">杰费瑞·乔叟(1343-1400)是西敏寺建成以后埋葬的第一位文人,他是《坎特伯雷故事集》的作者,被誉为“英国诗歌之父”。其黑色壁炉式墓碑位于诗人角左侧墙面,墓碑字迹虽模糊,地位不可动摇。</p> <p class="ql-block">1599年 斯宾塞被埋葬在乔叟身边,开创了著名文学家埋葬在乔叟周围的传统,并为那些没有埋葬在这里的诗人设立纪念碑,最终形成了西敏寺的“诗人角”。</p> <p class="ql-block">站在诗人角的任何一个位置,可以看到墙上布满了大小不一的墓碑和依墙而立的石棺。</p> <p class="ql-block">莎士比亚(1564-1616)纪念碑。</p><p class="ql-block">莎翁的纪念碑是诗人角里最豪华的一座。这面墙是诗人角的主体部分,正中间站立的是莎士比亚,他上方的两块圆形纪念石板分别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Keats和雪莱Shelley。右下角方形石牌是勃朗特三姐妹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角落里一块极其朴素的石板。没有华丽的半身头像,没有任何雕花饰物。</p> <p class="ql-block">莎士比亚左下侧很不起眼的方形小石牌,是为世人留下经典《傲慢与偏见》的简•奧斯汀Jane Austen。</p><p class="ql-block">简•奥斯丁左侧坐着的是那朵“孤独的流云”、湖畔诗人的代表- -华兹华斯Wordsworth。这次在英格兰湖区错过了他的故居。</p> <p class="ql-block">紧邻着主体墙前面和乔叟墓的核心地碑。</p><p class="ql-block">都说站在巨人肩膀上,而在这里你可以站在伟人的墓碑上。</p><p class="ql-block">罗伯特勃朗宁- 《戏剧抒情诗》的作者,他的诗歌充满了戏剧性和情感。</p><p class="ql-block">亨利詹姆斯- 《仕女图》的作者,他的小说描绘了英国上层社会的生活。</p><p class="ql-block">TS艾略特-《荒原》的作者,他的诗歌对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p><p class="ql-block">乔治艾略特《米德尔马契》的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变迁与人性挣扎,被视为英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p><p class="ql-block">狄更斯-《雾都孤儿》的作者,他的小说反映了19世纪英国社会的贫富差距。</p><p class="ql-block">还有很多没拍下来的。</p> <p class="ql-block">每天来教堂瞻仰的人们在这里会点燃蜡烛。</p> <p class="ql-block">教堂南侧是天主教本笃会的修道院,创建于13 世纪,是一方形庭院,有漂亮的拱廊。</p> <p class="ql-block">参观四个多小时,也只能匆匆一瞥。虽然人挤人、也没看太仔细,但还是庆幸自己来了,没有错过这个特别的皇家教堂。</p> <p class="ql-block">议会广场来过几次,丘吉尔雕塑总是拍不好。</p> <p class="ql-block">再见了,大笨钟!</p> <p class="ql-block">坐公交回酒店。下车正好是广东餐厅,今天晚餐仍在他家解决。</p> <p class="ql-block">明天就要回了,伦敦整整七天,当时以为时间留太长了,现在看来还是不够。太多地方没去,去过的也是走马观花,不知以后有没机会了。</p><p class="ql-block">整理行囊,复盘下明天公交、换乘火车去机场的路线,有点激动,一下还睡不着呢。</p><p class="ql-block">XY发来信息:奶奶,你们明天到机场了和我说。</p><p class="ql-block">一阵暖意袭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