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仁古镇

建忠

<p class="ql-block">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地板上,我推开窗,清新的空气夹杂着花香扑面而来。今天是我们来嵊州的的第三天,今天的行程建荣已经安排得妥妥的,但我依旧兴致盎然,准备开启一段穿越古今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早餐后我们驾车来到了崇仁古镇进行参观游览。</p> <p class="ql-block">崇仁古镇在浙江省嵊州之西,距离嵊州市区西北约11公里,背倚五龙山,长善溪穿镇而过。</p> <p class="ql-block">追溯崇仁的历史,我们至少可以回望到1700多年前。位于古镇西北的“方井”是嵊州境内发现年代最久远的古井,井旁有一石碑刻有“赤乌二年(239年)”字样,可见早在三国时期,这里已经有先民居住。</p> <p class="ql-block">历史记载,在裘姓迁此之前,崇仁已经相当繁荣,张、黄、李、段、白五大姓聚居,曾有五庙、大悲楼、煮茗窝等建筑。宋庆历年间,裘氏迁居崇仁长善溪东八角井旁,为崇仁裘氏第一世祖。随后,裘氏大家族在此繁衍生息,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p> <p class="ql-block">走出室内,我来到一座传统中式建筑前。建筑前立着两根石柱,旁边有几个圆形石球,周围绿树成荫,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斑驳陆离。一个人站在路边,似乎在等待什么,又似乎只是静静地欣赏这片宁静的景致。</p> <p class="ql-block">沿着水边小路走着,我看到一位穿着黑色连体衣的女士站在岸边,背景是古色古香的建筑和垂柳。她微笑着,手轻轻举起,仿佛在与柳枝互动。</p> <p class="ql-block">古镇简介</p><p class="ql-block">崇仁古镇在浙江嵊州之西,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原名杏花村,北宋熙宁年间,受皇帝敕封的义门裘氏从婺州分迁此地,裘氏以崇尚仁义为本,故名其地为崇仁。</p> <p class="ql-block">自南宋以来,出过不少人才,单裘氏一族,就有4个进士,38名举人,仕宦者几十人。</p> <p class="ql-block">景色特点</p><p class="ql-block">崇仁,是一座美丽幽静的江南古镇。它保留着庞大的古建筑群,虽然历经千年但风貌依旧。古建筑连片成群,具有宋朝遗风、明清特色。群内庙宇、祠堂、古戏台、民居、牌坊、药铺、店房、桥梁、池塘、水井一应俱全。</p> <p class="ql-block">以玉山公祠为中心,保存完整的老台门就有100余座,台门之间用跨街楼钩连,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体现了先人“分户合族、聚只一家”的遗风。</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我看到一位身穿色彩斑斓连衣裙的女士站在水边,背景是垂柳和古建筑。她伸出手臂,似乎在与柳枝互动,周围点缀着荷叶,天空晴朗,整个画面宁静而美好。</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一座传统戏台前装饰着彩色旗帜,戏台上方写着“湖江第一古戏”,仿佛随时会传来悠扬的戏曲声。</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的庭院里,几个人正在拍照或参观,木制栏杆与窗花透露出浓厚的传统韵味。</p> <p class="ql-block">信息介绍</p><p class="ql-block">图文详情</p><p class="ql-block">伟镇庙,位于嵊州市崇仁古镇内,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内分三庙一庵。古庙白墙黛瓦、古色古香,内部以木结构为主,殿前有一戏台。庙宇周边风景优美,院墙外有菱塘、裘门黄氏贞节亭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走进古镇入口,门楣上刻着“伟镇庙”三个大字,两侧挂着红灯笼,门柱上写着“崇仁古镇传统文化研究会”和“嵊州市崇仁镇伟镇庙管理委员会”。一位男子背对镜头站在入口处,远处的古建筑与旗帜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庄重。</p> <p class="ql-block">在一处石墙边,我看到一块关于伟镇庙的木牌,详细介绍了这座古庙的历史与文化价值。旁边还有一块写着“中国传统村落 七八村”的木牌,下方是WiFi标识牌,现代与传统在此交汇。</p> <p class="ql-block">继续深入,我来到一座传统中式建筑前。屋顶的瓦片装饰精美,屋檐下悬挂着彩色三角旗,营造出喜庆的氛围。几根雕刻精美的石柱支撑着建筑,柱子上挂着红灯笼,旁边还放着一个红色大鼓,整个庭院古朴典雅,仿佛时光倒流。</p> <p class="ql-block">在一处古色古香的建筑前,我看到一口悬挂着红色木槌的钟,旁边有金色的龙形装饰。钟前的标牌写着“祈福吉祥钟 每人撞3下5元”,背景是雕刻复杂的柱子,仿佛每一笔都诉说着古老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在一处古色古香的建筑前,我看到一座悬挂着一双白色木槌的鼓,底坐是金色的龙形装饰。鼓前的标牌写着“福禄寿如意鼓每人敲7下5元”,背景是雕刻复杂的柱子,仿佛每一笔都诉说着古老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一位女士站在一块雕刻精美的木质屏风前,双手展开,似乎在介绍它的细节。</p> <p class="ql-block">在一间室内,两位女性站在雕花屏风前,双手伸展,似乎在做某种舞蹈动作。背景中,几盆绿植与简洁的家具相映成趣,整个空间充满了艺术气息。</p> <p class="ql-block">另一位女士站在一块雕刻精美的木质屏风前,屏风上的镂空花纹精致典雅。她穿着深蓝色上衣和渐变色裤子,双手张开,似乎在展示它的工艺之美。背景是简洁的白色墙壁,灯光柔和地洒在她的身上。</p> <p class="ql-block">另一位女士站在一块雕刻精美的木质屏风前,屏风上的镂空花纹精致典雅。她穿着黄色花纹图案的连衣裙,双手张开,似乎在展示它的工艺之美。背景是简洁的白色墙壁,灯光柔和地洒在她的身上。</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我看到一位穿着暗红色上衣和黑色裤子的女士站在一块装饰精美的屏风前,双手张开,似乎在讲解什么。屏风上的雕刻图案复杂而精美,背景是简洁的室内环境,灯光柔和,营造出一种专注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另一位女士,穿着花卉图案上衣和绿色裤子站在一块装饰精美的屏风前,双手张开,似乎在讲解什么。屏风上的雕刻图案复杂而精美,背景是简洁的室内环境,灯光柔和,营造出一种专注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在一处角落,我看到一块雕刻精美的石雕,内容是两个人物和一只鸟,背景有树木与山峦,整体风格古朴典雅,仿佛在讲述一个古老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往前一点,是一幅浮雕,描绘了古代人物在江边钓鱼的场景,前侧人物手持鱼杆,后侧童子手捧容器,背景是树木与山川,整体风格古朴典雅。</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我看到一幅描绘两个农民在田间劳作的浮雕,背景是葡萄藤与果实,雕刻精细,仿佛能感受到他们的汗水与辛劳。</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是一幅浮雕,描绘了古代人物在庭院中饮酒的场景,左侧人物手持酒壶,右侧人物手持酒杯,背景是树木与房屋,整体风格古朴典雅。</p> <p class="ql-block">在一处木门前,我看到门上有精美的镂空窗格设计,下方雕刻着三个小孩在玩耍的场景,背景是树木与果实,整体风格古朴典雅,仿佛能听见他们的欢笑声。</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我看到一座石制牌坊,顶部有翘角设计,牌坊上有雕刻的图案与文字,四根石柱支撑着它,背景是蓝天白云与绿树,牌坊前是一条铺有石板的道路,远处是古建筑与绿化,整个画面宁静而庄重。</p> <p class="ql-block">在一处窗棂前,我看到窗棂由多个方形与矩形构成,下方雕刻着两个人物在战斗的场景,背景是树木与云朵,整体风格古朴典雅,窗棂下方还有一串数字“1836849471”,仿佛在诉说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我看到一扇古朴的木门,门上有精美的雕刻图案,窗格设计复杂,下方浮雕描绘了几个人物在树下活动的场景,生动有趣,整体风格古朴典雅。</p> <p class="ql-block">在一条石板路上,我看到一位穿着黄色花纹连衣裙的女士站在中式建筑前,背景是斑驳的墙壁与远处交谈的人群,天空晴朗,阳光洒在她的身上,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我看到一位女士站在古建筑前,手持一把透明的油纸伞,伞柄为木质,伞面带有淡雅的花纹。她穿着深红色上衣和黑色条纹长裤,脸上带着微笑,背景中有一扇深色木门,门上挂着红色灯笼,阳光洒在她的身上,温暖而柔和。</p> <p class="ql-block">在一处木窗前,我看到一位男士站在打开的窗前,窗框上雕刻着复杂的几何图案,他穿着黑色T恤,右手比出“V”字手势,左手扶着窗框,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照亮了他的脸庞。</p> <p class="ql-block">一位穿红色上衣的男子正在拍照,</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看到七位穿着传统服饰的女士站在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前,背景是雕花木门与瓦屋顶,一位穿红色上衣的男子正在拍照,女士们摆出不同的姿势,有的手持扇子,有的手拿物品,整体氛围轻松愉快,仿佛时光在此定格。</p> <p class="ql-block">裘氏祖训</p> <p class="ql-block">老屋台门</p> <p class="ql-block">大夫第台门</p> <p class="ql-block">相关名人</p><p class="ql-block">光绪年间,崇仁有围棋五虎。清末,上海围棋名手潘朗东设擂杭州,就是败在崇仁五虎之首的沈守庚手下。</p> <p class="ql-block">民国时,又有一个上海名手在杭州摆擂,崇仁新五虎的裘忱法,又大胜对手。</p> <p class="ql-block">当然,崇仁最出名的棋手还是马晓春,他祖籍崇仁,由崇仁人董樟根启蒙。</p> <p class="ql-block">越剧的创始人之一马潮水,也是崇仁人,15岁开始“唱书”生涯,创办了越剧史上的第一个男科班。</p> <p class="ql-block">1930年,裘光贤在镇西戒德寺创办女子科班“高升舞台”、“小高升舞台”,像“越剧皇后”筱丹桂、“金嗓子”傅全香均出自其门下。</p> <p class="ql-block">圣旨</p> <p class="ql-block">晚清民国,崇仁还是浙东经济发达的一个古镇,20世纪三十年代时,资产10万以上的丝厂、茶厂、布厂不下十几家,有浙东小上海之称。</p> <p class="ql-block">崇仁是嵊州紫砂工艺品的主要产地,到了崇仁别忘品尝很有名气的陈氏炖鸭,还可以买点溪滩榨面、西青豆腐皮、桂岩雾尖茶叶等当地土特产品。</p> <p class="ql-block">建筑特色</p><p class="ql-block">崇仁古镇规模宏大,总面积达30公顷,其中精华区域面积3公顷。崇仁古建筑数量众多,从明、清至民国序列完整,类型丰富。</p> <p class="ql-block">保存基本完整的民居、宗祠等建筑154处,茶亭、路亭等14处,赌场、邮局等近代建筑50余处。</p> <p class="ql-block">其众多的建筑类型,特别是大型的老台门、宗庙建筑具有典型的代表性。</p> <p class="ql-block">其建筑工艺精美、规模宏大、用材考究,代表清中后期地方民居建筑设计和施工的高超工艺水平,在建筑历史及传统民居建筑等领域有较高的研究价值。</p> <p class="ql-block">尤其是其建筑装饰精工细作,石雕、砖雕、木雕、灰塑、题刻、书法、彩绘技艺熟练、工艺水平高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p> <p class="ql-block">崇仁的明清建筑多为封闭式的三合院或四合院,其屋脊、出檐、马头墙有砖雕装饰,气势雄伟,典雅庄重。其中敬承书屋照壁的砖雕堆塑,数量之多、工艺之精、构思之巧妙,堪称一绝。</p> <p class="ql-block">崇仁古建筑的石材多取于村北五里许的石宕,一座台门建筑需上百吨石材,门框、门槛、台阶、沿阶石、柱础等用的都是石材。</p> <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翰平台门的石雕,石门楣刻“佳气絪灵”四个阳文大字,俊秀清晰,两旁浮雕凤凰,凤凰舒展着美丽的长尾羽,门框的上框底面正中镂刻半球形龙头,玲珑剔透,凸显石匠雕刻的功夫不凡。</p> <p class="ql-block">在崇仁古镇,木雕是每家每户不可缺少的。几乎每家台门室内的窗、侧屋的门、屋檐下的牛腿都是做工精巧,雕刻有人物传奇、花卉鸟兽等,艺术题材丰富。</p> <p class="ql-block">如朝北台门的道地四周全是雕花门窗,众多人物仪态万方,细腻逼真,呼之欲出。而百鹿台门的檩有99只姿态不同的鹿,加上道地中央石子嵌成的一只鹿,上下呼应,总共有一百只鹿。</p> <p class="ql-block">崇仁的核心保护区传统村落风貌保存相对完整,类型多样。自三国时至解放后,历代遗迹均有保存或记载。</p> <p class="ql-block">崇仁有“上裘和下裘”之分,民谚有“打架验伤井头房、穿靴戴顶后门塘、挑脚掮树上二房”,具体就是说井头房(现石井台门周围)都是当官有权势的,后门塘周围住的都是有钱的富产,而上裘二房就是下层出卖劳动力的,因此其建筑特征具有明显的不同。</p> <p class="ql-block">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抗日战争时,由于崇仁未遭日寇破坏,经济繁荣,商号林立,商铺、药店、邮局、染坊、酒肆、赌场、当铺等一应俱全;更出现了代表地方权利高度自治的权利机构——法院和警署,这在国内乡镇一级的权利机构设置历史中尚不多见。</p> <p class="ql-block">在大地主裘祝馨的统治下,还拥有自己的地方武装,俨然是一个独立王国,此时留下了大量的近代历史遗迹,堪称是清末、民国时期乡镇政权结构演变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崇仁古镇城镇建设结构体系完整,堪称浙江传统村落建设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崇仁的传统村落从选址到建设,从建筑到街道格局,从功能结构到空间结构,从基础设施到防御体系布局合理,结构完备。</p> <p class="ql-block">崇仁曾经还有完善的安全防御和管理体系,根据当地人的回忆和家谱记载,在古镇东西南北四个入口处原来各有一“栅门”,分别有“古杏花村”“吾道南行”“义门理路”和“北道管钥”四块匾额,实际上相当于进镇的四个城门,栅门关闭后外人无法进入镇内。</p> <p class="ql-block">在镇内又有若干个小栅门,将全镇划分为若干个街坊,夜晚关闭互不干扰。崇仁古镇内还有古井51口,加上几处布局均衡的池塘,形成了完备、合理的消防系统。</p> <p class="ql-block">文化的传承</p><p class="ql-block">崇仁古建筑群保存数量众多,类型丰富,是兼有居住、祭祀、公共服务和商业功能的古镇,它因裘氏家族聚族而居而发展、繁荣,其历史文化内涵融合了裘氏义门“分户合族、聚只一家”和“耕读传家”的传统家族文化,同时这块古老的土地也孕育和发展了越剧、围棋等特色文化,在全国同时代、同类型的历史遗存中特色突出,弥足珍贵。</p> <p class="ql-block">裘氏家族“分户合族、聚只一家”的治家准则由来已久,根据《裘氏宗谱》记载:“先祖裘睿(西晋大司马),于建兴四年(316年)随晋元帝南渡,隐居婺州(今金华)。</p> <p class="ql-block">子裘尚(晋黄门侍郎)于义熙中徙会稽(今绍兴)云门,世耕桑,守以仁义,几十九代,历十三朝,六百余年,聚族六百,人不异居,家不分炊,循规蹈矩,尽绳家法。</p> <p class="ql-block">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宋真宗皇帝敕旌表其号义门,以励风俗。”</p> <p class="ql-block">裘氏定居崇仁后,这一治家准则一直得以延续和发展。</p> <p class="ql-block">现存崇仁最有特色的台门建筑群——五联台门就是崇仁义门“分户合族、聚只一家”的治家准则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五联台门系明晚期开始建造,至清代中期全部完工,以敬承书屋为中心,大夫第台门、樵溪台门、老屋台门、静轩台门、云和台门、翰平台门环列四周,总面积达6600平方米,各建筑既独立成院,底层又有边门、楼上有过街楼与邻院相通。</p> <p class="ql-block">每家人虽分居分炊,却往来方便密切,仍如一家,因此称为“五联台门”。</p> <p class="ql-block">反映了孝义睦族的义门精神,是崇仁义门裘氏特有的宗族血缘关系的物化。</p> <p class="ql-block">耕作是农业社会许多家族的持家之本,在裘氏家族,除了耕作,读书入仕被看作是光宗耀祖的一件大事。</p> <p class="ql-block">以敬承书屋为中心构筑五联台门建筑群,同时也是裘氏义门“耕读传家”传统家族文化的鲜明印证。</p> <p class="ql-block">在这种“耕读传家”传统家族文化的熏陶下,裘氏后裔人才辈出,科第不绝。</p> <p class="ql-block">自宋至清,有敕命、敕书、诰命等三十余道,仕官132人,其中宋代乡员2人、明清两代进士4人、文武举人37人、秀才476人。</p> <p class="ql-block">由于深厚的历史底蕴,崇仁古镇还孕育和发展了越剧、围棋等特色文化。</p> <p class="ql-block">提起越剧的发展史,不能不提及位于崇仁古镇的玉山公祠。</p> <p class="ql-block">玉山公祠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是崇仁规模最大、建筑最精、保存最好的宗祠建筑。</p> <p class="ql-block">玉山公祠整组建筑雕刻精美,尤其是戏台,造型独特,工艺好,是古戏台建筑中的典范之作。</p> <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玉山公祠戏台曾冲破几千年来女子不得登台演戏的封建禁忌,上演了由傅全香主演的《夜半钟声》,推动了女子越剧在民间的发展步伐。</p> <p class="ql-block">后来,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著名越剧艺人周宝奎、筱丹桂、张茵等都曾在此登台演出。</p> <p class="ql-block">1930年,乡人裘光贤还在崇仁戒德寺创办女子越剧科班,培养出筱丹桂、贾灵风等一大批名伶。</p> <p class="ql-block">崇仁还是著名的围棋之乡,清末有“崇仁五虎”,近代有“新五虎”,建国后又冒出“小五虎”,可谓高手辈出,战绩显赫。著名棋手马晓春祖籍崇仁,其启蒙老师亦是崇仁人。</p> <p class="ql-block">纵观崇仁古镇的历史发展脉络、建筑特色与文化内涵,其中的许多现象值得深入研究。</p> <p class="ql-block">在一定意义上,它体现了浙东山区中小城镇的历史发展、物质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的衍化过程,是当时社会发展水平和文化状况的标尺。崇仁古镇,是江南民居建筑技术、传统文化与历史记忆的结合。</p> <p class="ql-block">游览崇仁古镇拍摄的小视频</p> <p class="ql-block">从崇仁古镇回到酒店,吃过午饭,天气炎热,周姐让大家休息一下后,让小步欣继续为夫人们拍照…</p> <p class="ql-block">正好在酒店大堂参观一下</p> <p class="ql-block">第四天吃过早饭,大家分别上车回家</p> <p class="ql-block">还是在嘉绍大桥服务区休息15分钟</p> <p class="ql-block">中午11点钟左右,大家纷纷报平安到家,至此,四天三夜的嵊州行圆满结束。谢谢大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