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调色板”🎨法国印象派画展2025(哈苏影像-部分油画作品鉴赏)

晨光破晓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湖北省博物馆于 2025 年 5 月 16 日至 8 月 17 日举办了“流动的调色板:从柯罗到印象派”法国印象派画展。展出了法国兰斯美术馆收藏的66幅油画作品,是湖北省近五年来规模最大的西方油画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展览分为四个单元,展示了19世纪法国风景画从巴比松画派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演变。重点展出了柯罗的作品,如《芒特(夜)》和《芒特(晨)》,共展出了11幅他的画作。此外,还包括其他印象派和后印象派大师的代表作品,如雷诺阿的《撑伞的女子》、毕沙罗的《卢浮宫》和塞尚的《缢死者之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展览通过不同画派的作品,展现了19世纪法国风景画从“外光写生”到“光色革命”的转变。柯罗的观察方法以及作品中的诗意氛围启发了莫奈、雷诺阿等印象派画家。展览还设有七个沉浸式艺术装置,例如莫奈花园和枫丹白露森林的复原场景,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印象派绘画的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两百年前的西欧,柯罗就是那个“当代年轻人”,他几乎以一己之力,把法国油画赶出了幽闭的画室,拖进了阳光下的真实世界。在柯罗的画室,这超美的艺术装置中,本文作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19世纪的法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蒸汽机的轰鸣声响彻19世纪的天空,当巴黎的林荫大道取代了逼仄小路,一群叛逆者悄然离开画室,走向森林、田野与河岸。他们以画笔为镜,映照出一个剧烈变革的时代中人类对自然的永恒眷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柯罗是最早坚持在野外作画的画家之一,他描绘的晨雾中颤动的树影、暮色里平静的湖面,既延续了古典构图,又迸发出对自然的直觉捕捉,新古典主义的理想美与户外写生的新鲜气息奇妙共生,为后来者铺就了走出画室的道路。以西奥多·卢梭为核心的巴比松画派用颜料定格静谧乡野、质朴村舍与劳作身影,着力于记录自然本身生长、消亡的过程。印象派的视觉革命以未调和的纯色、粗粝的笔触直接描绘变幻光影下城市和乡村的印象,为风景绘画带来了现代性体验的转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本次展览展出法国兰斯美术馆藏66件精品绘画,反映了现代风景绘画诞生、发展的历程。 (摘自《从柯罗到印象派:现代风景绘画的诞生-法国兰斯美术馆馆藏经典》一书,湖北省博物馆编译,文物出版社,2025年5月)</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font-size:22px;">序章</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font-size:22px;">谁在田野里画下第一道光?</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画架前的画家:走进乡间的画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8 世纪的画家几乎都是在画室内根据素描和色稿创作风景画,将“风景”置入理想化的模式中,成为历史或者宗教题材的静默或崇高的背景。自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乡村自然在浪漫主义思想的影响下被“发现”,画家开始走出画室,踏入广阔无垠的天地,直接捕捉乡野田园中宁静秀美的山川、生机勃勃的草木和普通农人的生活与劳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画家》1867年,奥诺雷·杜米埃以讽刺画见长,并以现实主义方式描绘劳工阶层的形象。他被视为19世纪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工作中的画家看上去沉浸在思考中,凝视着画架上背对着观者的油画。从高处打下的光映照着画家作画的那只手以及他手中画笔和调色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老橡树》雅克-雷蒙·布拉斯卡萨,描绘出短粗而多节的树干,落在地下或者仍旧长在树上的枯枝进一步加强了对高龄古树的刻画。橡树是作品的主角,表明19世纪的画家开始重视自然风景,人物在其中逐渐成了配角。一位画家正在树旁一顶白色的阳伞下作画,远景建筑可能是一座农场。</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1, 100, 250);">第一单元</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1, 100, 250);">风景的觉醒:走出画室的画家们</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世纪初的法国社会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此时的风景绘画也将迎来重大变革。在学院美术中,对大自然的刻画都需要经过在画室中的重构和理想化,风景通常仅作为神话或古代场景绘画的背景而非绘画的主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巴黎附近的城市景观》乔治·米歇尔,画家深受17世纪荷兰绘画的影响,这幅画用扎实的笔法描绘出暴雨来临前的景象,荷兰绘画的影响体现在对光影和乌云翻腾的天空的重点刻画,这也是整幅画构图的一个重要部分。乌云压顶的辽阔天空反映出画家对氛围效果的关注。画家描绘的虽然是巴黎附近某座城市的景象,但光影才是作品的主题。画家的画笔随性挥舞,在生动而有力的笔触下,寥寥几笔描绘出远处倾泻而下的暴雨。前景的草地上仍映照着些许光,翻腾的乌云从远到近由深至浅,描绘出暴雨即将向城市袭来的紧张动态感。画面的空间被分割成平原和天空两大部分,在一望无际的地平线上激烈碰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水车》阿基里-埃纳特·米查隆是 1816年设立的历史风景画罗马大奖的首位获奖者。他的绘画天赋就体现在他对植物元素(树叶、树皮、树种)、岩石、瀑布等的处理上面。这幅作品画幅不大,除田园风光外,另外一个十分打动观者的特征便是背景中居高临下的大山。这座山淡化了人类活动的存在,我们仅能从水车和身着地方服饰的女性身影来推测出些许人迹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风景》卡米耶·罗克普兰曾就读于巴黎美术学院,生前便已功成名就,被世人归为巴比松派画家。蔚蓝天空下,两个妇女和一个孩子正在去捡树枝的路上。风在桦树间穿行;地面上躺着一节粗壮的树干。前景里有一个天蓝色的缺口,四周为暗绿色,可能意味着这里有一处泉眼。作品以浓墨重彩的笔法抓住光线,为大自然赋予生动的形变。在这幅简单的田园小品中,农妇令人联想到浪漫主义画家对宁静的乡下生活的思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桑西火山脚下的地狱之谷》保罗·于埃热衷于旅行,绘制风景画习作。这幅作品绘于奥弗涅大区,在画作的终稿里以对山峦的非现实主义刻画了火山喷发的场景。笔触的随性恰恰烘托出了氛围感,而这应该是德拉克罗瓦式浪漫主义所独有的自由造型的特点。于埃的个人风格饱含情感。前景中的湍流以饱和的白色颜料绘出,仿佛冲着观者扑面而来一般。在这宏伟而凶险的自然景观中,有一个极小的身影,那是一个站在河边不知所措的孤零零的男孩,身体前倾挥舞着手臂,似乎在焦急地向我们求救,画家虽然没有描绘火光冲天的景象,却由此烘托出了灾难中的紧张感。</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1, 100, 250);">第二单元自然的邂逅:柯罗</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森林、海边到乡村,让-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罗改变了风景画艺术。他背起画架贴近自然,捕捉光线与树木和水之间的互动。虽然他的构图仍然需要后期在画室里重新创作,但他的笔触与风格已经变得更加自由。他用细小而充满活力的笔触绘出的风景生机勃勃、轻盈舒缓。他打破了几个世纪以来的传统,并因此影响了一代画家去倾听自己的情感,摆脱学院束缚,重塑风景绘画。与被视为巴黎风景画开创者之一的斯坦尼斯拉斯·莱平一样,他亲切、敏感的风格使他被视为巴比松派的领袖,并对印象派亦有所启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翁弗勒尔》柯罗早年接手了父母的生意,直到25岁才终于得以投身绘画。他通过人生中的一次次旅行观察风景-主要是意大利和法国的风景,就比如这幅画中描绘的诺曼底风景-为他的绘画事业提供素材,他在细致观察后再回到画室对作品进行重新润色。与很多画家一样,柯罗也十分钟爱诺曼底地区阳光普照、荒无人烟的山麓,痴迷于“北方阳光的透明与闪耀”,经常驻足于距旅馆几百米远的山丘。二十年后,他在画室中重启尘封的记忆,创作出这幅充满诗意的画作。通过树木和朝向画面深处塞纳河河湾的明亮视野,柯罗将青年时期对当地风景真实的记忆和多年后早已成熟的审美结合在了一起,这样的审美正是建立在想象力、记忆的重组和情感的表达之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芒特(夜色)》从画家对芒特的回忆可以看出,与很多巴比松画派的画家一样,柯罗也经常游走于巴黎周边,寻找便于描绘的风景。与通向法兰西岛的所有河流一样,塞纳河也逐渐成为他们钟爱的主题,因为江河能够便于画家研究大地、水和天空等自然元素之间的联系。在这幅油画中,柯罗展现了他对戏剧场景的感知能力。他将树木置于前景中,充当幕布,后面的芒特教堂在塞纳河上投下精妙的倒影,借此将教堂呈现在世人面前。这也是他的主要创作原则之一,体现出他对歌剧的热爱。他营造出了一片植物花边的视觉效果,与城市建筑的现实主义形成了鲜明对比。前景光线十分暗淡,背景则十分明亮多彩。画家巧妙地用树木和天空在水中的倒影引起观者的注意。前景中的一位姑娘,鲜艳的橙色头巾是整幅画面不可多得的亮色,让观众无法忽视。姑娘双手将自己的围裙向前撑开,一腿前屈支撑着自己的身体,顺着她的姿势我们将目光投向右侧。一名男子已经攀到树的高处,根据两者的姿势我们可以猜到他们正在摘果子。画家在这静谧的风景画中描绘了充满趣味的乡村生活。这幅作品是他的代表作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春日的林间小径》这幅油画是柯罗创作的系列风景画作品之一。柯罗对大自然兼具现实主义和柔情的刻画充满了节奏与诗意。对于如何将出于自身经验创造的种种可能性与传统绘画中严格的构图和透视规则融合在一起,柯罗进行过不少思考与尝试,《春日的林间小径》便是这种尝试的产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条小溪:博韦郊外》这幅油画笔法十分简洁,是画家趁着记忆犹新时描绘的一处令人愉悦的景色,正是柯罗所青睐的平凡景致。柯罗将古典传统中的美学元素,比如对构图的关注融入了一种更为自然的表现方式之中。他还加入了对大自然兼具现实主义和柔情的种种刻画方式,十分有利于呈现画面的流动感与美妙的倒影效果,这一点从对小溪的描绘便可看出。溪边缓缓地走着两位农妇,手臂上挎着篮子,走在归家的路上,使得整个画面变得静谧而温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芒特(清晨)》这幅芒特教堂风景,其画面的明亮之感来自他在意大利的研习,考究的色调为作品赋予了生气,是柯罗的代表作之一。这幅描绘芒特教堂的佳作,其表现光线和色调都十分鲜明而考究,再一次呈现出柯罗作品在取景创新、营造视觉氛围和诗意世界方面的无限可能。画家采用了现实主义和明快的风格,再现了他在意大利学到的明亮光线的画法,同时依旧严格遵守作品的构图规则。他更青睐竖版画,这种规格显然能够突出建筑的不朽和教堂在芒特众多房屋中凸显的高贵气质。像往常一样,他将树木置于前景之中以构造场景,树叶形成的天然幕布用于呈现场景的活力;他还在场景中“放置”了一个戴着红色传统便帽的小小钓鱼人,为风景画增添了几分趣味。画家在塞纳河流动的河面上倒映出的天空和建筑物上下了更多的功夫,造就了他在这一领域最成功的杰作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湖:夜景》这幅画采用了柯罗作品中十分常见的构图,即一半画面被树木形成的幕布所遮盖,另一半则朝向远方的月夜和星空。月光穿透了云层,暖色调的运用让清冷的月色也泛着温暖的光,勾勒出云朵的轮廓。繁星点点,月光映照在湖面上,带起层层涟漪。月下小舟,画家借此创造了一个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意世界。尽管以研习传统技法出身,意大利的求学经历在他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但柯罗一直在探寻如何将自己在户外绘画过程中产生的视觉情绪呈现出来,这也十分接近浪漫主义画派的做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阵风》柯罗“天性忧郁,沉静,平易近人”,更习惯于描绘平静的风景。自1860年起,柯罗的兴趣转向了风这一主题,这很可能是因为他在荷兰旅行期间受到了荷兰画家的启发。风这一新主题后来大获成功。柯罗巧妙地利用这片空旷而光秃的风景呈现出的荒芜之感,依照风向所引导的整个构图的动态和画笔从右至左的走向,创造出极具动感的一幕场景,其中的主角便是被狂风吹得向一边倒去的树木,似乎随时可能压在被风裹挟着前进的妇女身上。柯罗并未刻意追求让画面陷入悲伤或黑暗之中,他更专注于天空的白色、灰色和浅蓝色,以及画面下半部分的栗色与比平时更暖一些的黄色。《阵风》进一步证明了柯罗在风景画艺术方面的才华,证明他不但有能力描绘出各种风格和类型的大自然,而且能迅速达到最高水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忆阿尔巴诺湖 》1826年11月,柯罗初次前往意大利。在这幅画中,柯罗再次启用了他最青睐的取景方式:前景为花草,阴影下较暗的中景,远景则是十分明亮的天空。有些树木高大而枝叶繁茂,有些树木则光秃残败,这样的画法为整幅画面营造了一种特别生动的视觉节奏。茂密的树荫下是一位牧人和他的山羊,背景深处的光线照耀着美丽的甘多尔福堡,这两者形成了一种完美的平衡。围绕对甘多尔福堡和阿尔巴诺湖畔景色的回忆,柯罗创作了大量的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沼泽 》1870年,柯罗曾围绕法国北部的沼泽进行创作。画作中一头奶牛站在沼泽里,一位农妇向它走去,远处伫立着一些房屋。这幅作品是柯罗日常接收订单后创作的作品。这类油画经常成为柯罗仰慕者临摹的对象,它们构图简单,描绘了静谧的田园生活,此类作品的细节处理也没有那么严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柳树边的船钓人》在这幅作品中,柯罗再次呈现了他曾经常描绘的对象-钓鱼人,并加入小船来突出这一主题。作品的构图方面也无甚创新。这幅作品属于大量流通的类型,因为画家在晚年不断接到画商的订单,甚至不得不将这些作品的准备工作交给与他共事的年轻画家来做。不过,他的笔触依旧有力,画面明澈,颜色鲜亮。画家对虚化的植物风景有着清晰的记忆,从而塑造出树叶的朦胧之感。对远景的处理笔触连贯,似由画家一气呵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春天·柳树林》通过这幅作品,可以看到柯罗展现出了一种十分平衡的构图。这幅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无序,高矮不一的树木杂乱地堆砌在画布上。柯罗显然想要通过这种以树木为主的场景制造视觉冲击。画面中,遍布沼泽的地面上,不同树木、灌木和高草丛生,细细的水流纵横交错。柯罗对眼前的风景进行了修改,这是他的惯常手法,目的在于形成更为精巧的构图。观者的目光先被画面的左侧和中间吸引,沿斜线逐步向右,随后中断,因为最高的那棵树的树顶并没有出现在画面中。画面下部的水平线被从中生出的垂直树木切断,前方的水面逐渐变窄,引导着观众的视线顺着溪水的亮处延伸向后方的房屋,在相对平和而静谧的氛围中形成了一种十分有趣的节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江上木舟·月光》斯坦尼斯拉斯·莱平是柯罗的学生,莱平擅长描绘塞纳河陡峭的河岸和巴黎的风景,在这幅作品中呈现了乌尔克运河黑夜的轻柔与静谧的氛围笼罩在巴黎一隅宁静平和的景色上。画面描绘的是从马恩码头望向乌尔克运河的风景,远处是圣克里斯多夫教堂。码头上,三个男人驻足于一艘靠岸的驳船旁。船上的两位钓鱼人正在收网。远处,在两侧栽种着树木的路上,点亮的路灯灯嘴下,有零星路人的身影。月光格外明亮,穿透层层棉花般的云朵,将夜空和河面都映照得如同白昼,路灯也黯然失色。河面波光粼粼,随着水波轻轻晃动,与夜空交相辉映,整片街区都笼罩在一片清冷而柔和的光辉之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河畔风光》莱平在整个职业生涯中致力于描绘港口与河流,特别是塞纳河。他为水体所深深吸引,因为可以通过水面的变化和倒影来研究光线,还可以由此证明画家高超的技艺。左前侧一名男子拿着竹竿探向湖面,似乎在钓鱼。稍远处的树下,一个男人正半躺着休息。对岸的树木掩映着几栋房屋。如此宁静的画面令人浮想联翩。莱平呈现了一幅简单的风景,一片引人浮想联翩的宁静的自然景观,而人类活动似乎只是自然的点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沙朗通的马恩河》莱平的作品中随处可见自然的印记,水流又是其中十分常见的主题,人迹倒是十分罕见。画家首先是观察者,始终忠于真实的自然,所见即所绘。天空中大片淡淡的云絮晕染开来,与天空的蓝交织在一起,朦胧而柔和。画家的笔触让整幅作品的氛围宁静而富有诗意。河流延伸至地平线,树木借此与水进行着对话,也让我们融入作品,参与一场感官之旅。作品的笔触扎实,色调复杂多样。色彩并不艳丽,形成低调的和谐:粉红色、黄褐色和橘色呈现出明亮之感,与较深的绿色和灰色系形成对比。这幅作品中,色彩并未聚焦于某一个对象,每一个元素都包含着多样的色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马恩河畔》莱平在1859年前后结识了柯罗,并开始听取他的建议,这也让他被世人归入巴比松画派,同时兼具一些印象派的特征。莱平的作品风格隐秘而敏感,但始终一丝不苟地描绘着宁静而明亮的氛围。他在这幅作品中尝试一种堪称典范的画法:前景为河水,画面上半部分为天空,水与天空的界限清晰。马恩河两侧陡峭的河岸及其倒影向远处较低的地平线中间点交汇。画中的船虽小,却十分重要,起到了切分空间的作用。凝滞的时间,绝对的静谧,沉浸在阳光里的画面犹如在邀请我们小憩片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font-size:22px;">(第三单元 自然的契约:巴比松画派;第四单元 光与色的辩证: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的作品鉴赏待续……请关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后记:最近我先后三次去看这个展览,有朋友问我:你这个学理工的业余摄影爱好者,为什么会对绘画艺术展览产生浓厚的兴趣?我的回答是:因为绘画构图和摄影构图有许多共性,体现在视觉平衡、主体突出、空间营造、光线运用、框架和边界意识五个方面,这些共性使得它们能够在视觉传达上达到相似的效果。例如,在绘画作品《蒙娜丽莎》中,人物位于画面中心偏右的位置,身体的姿势和周围的空间形成了平衡。同样,在摄影中,拍摄风景时,摄影师会注意天空和地面的比例,避免画面过于头重脚轻或者脚重头轻。参观绘画艺术展可以获得大量的创作经验,对摄影爱好者来说是非常难得的机会,有兴趣的美友们可以看看我拍摄的这些展览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1, 100, 250);">本文作者晨光破晓曾在2019年8月28日在法国巴黎卢浮宫欣赏并拍摄了世界著名油画《蒙娜丽莎》</span></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2eygwzs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font-size:22px;"><b>【走近欧洲】时尚艺术法兰西-巴黎影像珍藏(243张原创摄影照片)</b></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3yei6y5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font-size:22px;"><b>湖北省博物馆新馆闪亮登场</b></a><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font-size:22px;">;</b></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azupeap" target="_blank"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font-size:22px;"><b>湖北省博物馆熊猫🐼艺术品展览</b></a><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b></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n3s71cb" target="_blank"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font-size:22px;"><b>【走遍武汉】美术时尚🎨</b></a><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