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知青支边大兴安岭纪实

东立

<p class="ql-block">  1970年10月30日,舟山地区</p><p class="ql-block">852名知识青年响应國家号召,远赴大兴安岭支援边疆建设。今年10月30日是我们支边大兴安岭五十五周年纪念日,让我们共同怀念那段激情燃烧的难忘岁月。</p> <p class="ql-block">一、支边青年人数</p><p class="ql-block"> 1970年10月14日前后,舟山地区军管会核准852名青年奔赴大兴安岭支援边疆建设,并颁发了852份批准喜报。其中,定海县组建三个连队,分别为一连147人、二连145人、三连142人;普陀县组建一个连182人;岱山县组建一个连134人;嵊泗县组建一个连102人。</p> <p class="ql-block">二、支边欢送会</p><p class="ql-block"> 1970年10月23日晚七时,定海县军管会在舟山剧院隆重举行欢送大会,热烈送别即将奔赴黑龙江大兴安岭的支边青年。可容纳1200人的剧场座无虚席,支边青年、家长及各界人士齐聚一堂。剧场中央悬挂着“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等红色标语。定海县军管会领导致欢送辞,勉励青年们在边疆经受锻炼,为建设、保卫边疆贡献力量。随后,男、女知青代表鲍国安、李学军分别发言,表达了响应祖国号召、扎根边疆、奉献青春的决心。最后,家长代表发言,寄托了对子女的殷切期望。这是一场充满激情与不舍的誓师大会,气氛庄重热烈。</p> <p class="ql-block">三、出发时间与地点</p><p class="ql-block"> 1970年10月28日至30日,舟山各地支边青年陆续启程。定海三个连队共计434人,于10月30日上午七点半从定海军港碼头乘“前进601”轮前往宁波;普陀182人同日同时从沈家门客运碼头乘客轮前往宁波;嵊泗102人于28日乘陆军登陆艇离开菜园镇前往宁波;岱山134人则于29日从高亭镇客运碼头乘客轮前往宁波。全体852名支边青年于10月30日下午三点许同乘支边专列离开宁波,11月3日下午四点抵达大兴安岭地区。列车依次停靠大杨树、白桦排、加格达奇、碧水等站点,青年们分别在当地下车报到。</p> <p class="ql-block">四、支边专列行驶路线</p><p class="ql-block">专列自宁波南站始发后沿杭甬线(杭州至宁波)经绍兴站、杭州站再沿沪杭线经嘉兴站、上海站后再沿京沪线(北京至上海)经苏州站、无锡站、常州站、镇江站、南京站、蚌埠站、徐州站、泰安站、德州站、沧州站、天津站后再沿京哈线(北京至哈尔滨)经唐山站、北戴河站、山海关站、锦州站、沈阳站、四平站后再沿平齐线(四平至齐齐哈尔)经长春站、淞源站、白城站、齐齐啥尔站后再沿富西线(富裕至西林吉)经嫩江站、大杨树站、白桦排站、加格达奇站、林海站后再沿林碧线(林海至碧水)最终到达碧水站。全程约3400公里,专列行驶了约100小时。</p> <p class="ql-block">五、支边青年分配情况</p><p class="ql-block"> 全区852名支边青年被分配至两个主要单位。其中660人分配至大兴安岭地区建筑工程公司:定海一连147人赴建工二处大杨树驻地,定海二连145人赴建工一处加格达奇驻地,定海三连一排、三排共84人赴公司建筑材料厂加格达奇驻地,嵊泗连102人及普陀连40人赴建工四处白桦排驻地,普陀142人赴建工三处呼中区碧水驻地。其余192人分配至大兴安岭地区电业局变电工程处,其中定海三连二排58人、岱山连134人,工作地点分布于大兴安岭各山沟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