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创意/文案:赤心木</p><p class="ql-block">摄影/后期:赤心木</p><p class="ql-block">编辑/出品:赤心木</p><p class="ql-block">相机:Nikon Z8</p><p class="ql-block">iPhone 16 Pro Max</p><p class="ql-block">镜头:Nikon Z24-120mm F4 S</p> <p class="ql-block">诗人说话,为了追求效果,难免语带夸张。即如英国诗人拜伦,来到辛特拉,为辛特拉浪漫的童话色彩所感染,激动地赞美辛特拉为灿烂的伊甸园。</p><p class="ql-block">拜伦这话,尽管是诗意的描述,但并不怎么离谱。你想想,辛特拉是皇室的行宫,换句话说,是皇帝老儿的避暑山庄。以皇帝老儿的享乐性情和审美眼光,辛特拉能差到哪里去?</p><p class="ql-block">辛特拉尽管很小,区区不过三万人,但它的地理位置实在太优越了——离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仅20公里,离欧亚大陆的世界尽头罗卡角仅18公里。自古以来,辛特拉就是皇室的行宫,也是达官贵人、富豪显要休闲享乐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早在公元前2世纪,辛特拉就是古罗马帝国奥里西波城的一块领地,罗马人很优渥地生活于此;穆斯林时期(713年—1147年),辛特拉出现在地理教科书上,它是里斯本的属地和除里斯本之外的第二大城市中心;1147年,葡萄牙首任国王、征服者阿方索一世占领里斯本,辛特拉成为基督教世界的一部分;约翰一世时(1385—1433年),葡萄牙兴旺发达,开启了伟大的航海时代。约翰一世在旧教堂的遗址上建造了辛特拉王宫,直到现在保存完好,成为辛特拉的地标;19世纪,摄政王费迪南德二世把一座旧修道院改建成休闲享乐的佩纳宫,而且颇具艺术匠心,造型色彩如迪士尼城堡。自此,皇室显要、达官贵人、商贾富豪趋之若鹜,纷纷在此大兴土木,修建豪宅别墅和私家园林,辛特拉因之成为著名的避暑胜地,随着岁月的积淀,又成为著名的文化小镇,并于1995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纳入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讲真,这摩尔贵族和葡萄牙皇室还真有两把刷子。其一是眼光不错,相中了辛特拉做为避暑胜地。地理位置好,离里斯本和罗卡角都很近;地形也不赖,有点小山,不高不陡,草木葱茏,极具幽曲俯仰、移步换形之美。其二是审美情怀和艺术造诣都有些斤两,无论是辛特拉王宫还是佩纳宫都建造得有模有样。</p><p class="ql-block">辛特拉王宫以白色为基调,整体线条平直简洁,像一块巨大的钻石,在辛特拉山间闪闪发光。佩纳宫则充满奇思异想,各种塔楼尖顶如火箭发射,各种色彩——红色、橙色、黄色——相犯相冲、相生相谐,组成一个光怪陆离的童话世界,甚或说,佩纳宫本身就是一个童话。从理论的角度说,辛特拉王宫和佩纳宫融入了哥特式、摩尔式、罗马式、埃及式、葡萄牙式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多种建筑艺术风格,是欧洲浪漫主义建筑风格多元化的完美体现。</p><p class="ql-block">其实,罗卡角的名头比辛特拉更响,观光客来辛特拉主要是冲着罗卡角来的,匆匆在辛特拉小镇填个肚子、吃个蛋塔,便忙不迭地奔向罗卡角,在海天之间激情狂呼。</p><p class="ql-block">罗卡角也担得起这样兴奋的举动。</p><p class="ql-block">罗卡角是世界三大海角(南非好望角、智利合恩角、葡萄牙罗卡角)之一,是欧亚大陆的最西端,是葡萄牙的“天涯海角”,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尽头”。从精神层面来说,罗卡角是葡萄牙大航海时代的起点,昭示着葡萄牙一个伟大的时代的开始,也显现出每一位个体探索未知征服未来的万丈雄心。因此,16世纪诗人路易·德·卡蒙斯在史诗《卢济塔尼亚人之歌》中自豪地宣称:“陆止于此,海始于斯。”至今,这诗句名言还刻在十字架纪念碑上,引得无数观光客拍照打卡。从审美层面来说,罗卡角雄居于大西洋之端,悬崖峭壁,惊涛拍岸,峭壁上有黄色、紫色的小花点缀,于恢弘雄阔中揉入一份灵秀。远方,日本人重修的灯塔色彩艳丽;近处,高耸的十字架纪念碑一柱冲天,雄视碧海蓝天。倘若天气晴好,日升日落之际,一定非常壮观。</p><p class="ql-block">可惜我的机遇不太好,到辛特拉的时候天气阴沉沉的,还飘起了零星小雨。主要是邀中吃饭,饭后给了半个小时在辛特拉王宫周边转悠。好在去罗卡角时天色放晴,看到了蓝色的海和白色的云,不至于天海死灰死灰一片。至于日升日落嘛,就不敢奢望了,那是自由行或者摄影团的专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