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教材教学,紧跟时代发展——2025年江西省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新教材省级培训有感

黄依婷

<p class="ql-block">  在这烈日灼灼的八月,非常荣幸参加了2025年度江西省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新教材省级培训。本次培训立足时代要求,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我今后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打开了新思路,提供了新方法,现将主要收获与心得体会总结如下:</p><p class="ql-block">一、紧扣时代脉搏,深刻理解“立德树人”新方向</p><p class="ql-block"> 此次培训孙彩平教授、何颖老师为我们深入解读了新课程标准的修订理念,让我更加清晰认识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灵魂的塑造,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新教材显著增强了价值引领的导向性,内容编排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紧密联系,更加凸显了家国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在教学中,我们需更加精准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确保思想引领正确有力。</p> <p class="ql-block">二、聚焦核心素养,把握教材育人新亮点</p><p class="ql-block">专家对新教材的解析让我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首先以素养为导向,目标更加鲜明:新教材每一单元、每一课都清晰指向了具体的核心素养目标(如法治观念、责任意识),整体性和系统性更强。</p><p class="ql-block">其次内容更加鲜活,更加贴近于生活: 素材选取紧贴儿童生活实际(如“虚拟世界规则”、“社区共建”等话题),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在真实生活中践行道德认知与法治观念,有效解决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知行分离”问题。</p><p class="ql-block">实践性更强,链接课堂内外:新教材设计了丰富的体验活动(如“规则我制定”、“爱心接力站”等),特别是强化了“生活践行”栏目,将道德学习扎根于生活实践,实现学以致用。</p><p class="ql-block">中华优秀文化浸润更深: 新教材有意识地融入了更多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地方优良风尚(如蕴含江西元素的庐陵家规、井冈山精神)的内容,在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同时,也展现了江西独特的德育资源。</p> <p class="ql-block">三、革新教学方式,探索课堂育人新路径</p><p class="ql-block">培训提供的丰富教学策略令我豁然开朗:</p><p class="ql-block">深化“议题式教学”: 学习如何围绕学生思想困惑点和社会热点(如“如何正确使用零花钱”、“网络言论的边界”等)设计有吸引力的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深度思辨和价值澄清。</p><p class="ql-block">强调情境创设与角色体验: 专家强调可通过模拟法庭、社会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规则、体验责任(如通过模拟“班级事务调解会”体验公正解决矛盾),显著提升教学的生动性和实效性。</p><p class="ql-block">有效融合信息技术: 培训演示了利用数字资源(如江西德育云平台的相关案例库、互动法治小游戏)增强课堂互动和学生参与度的有效方法,为教学注入了时代活力。</p><p class="ql-block">优化过程性评价: 专家引导我们关注学生日常行为表现、活动参与情况、任务成果等,构建多元化、过程性的评价体系(如使用“成长记录袋”收集实践成果),全面反映学生素养发展。</p> <p class="ql-block">四、扎根红色热土,挖掘赣鄱育人新资源</p><p class="ql-block">作为江西教师,培训激发了我挖掘本土德育资源的热情:</p><p class="ql-block">融入红色基因: 可结合教材“革命精神”主题,引入 方志敏精神、井冈山精神、八一南昌起义、赣东北苏区故事等鲜活地方史实,厚植学生爱国情怀。</p><p class="ql-block">链接乡土文化: 鼓励学生调查了解当地优秀家风、村规民约(如抚州流坑古村家训、景德镇陶瓷工匠精神),进行“寻找身边的道德榜样”主题活动,增强认同感与实践力。</p> <p class="ql-block">五、反思与未来规划</p><p class="ql-block">教学实践反思: 如何更巧妙地将抽象的法治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生活规则?如何更好地组织实践活动并进行有效追踪评价?如何更精准地捕捉学生的真实认知起点?这些问题仍需在后续实践中不断探索。</p><p class="ql-block">精研教材教参: 反复研读新教材与教师用书,力求吃透编写意图与教学建议。</p><p class="ql-block">强化理论学习: 持续学习先进德育与法治教育理论(如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更新知识储备。</p><p class="ql-block">深耕教学实践: 在新学期率先选取1-2个单元,重点尝试“议题式教学”和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大胆创新教学方法。</p><p class="ql-block">善用本土资源: 积极收集整理适合教学使用的赣鄱优秀文化(如赣南客家道德故事、临川才子品德故事)及红色教育资源(如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的法治诉求),建立校本化资源库。尝试设计“寻访身边的法治印记”等地方特色活动。</p><p class="ql-block">加强协同育人: 主动与班主任、家长、社区联系,形成育人合力(如邀请从事法律相关工作的家长走进课堂)。</p> <p class="ql-block">  人民日报上曾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新征程上,广大人民教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以精湛的学识、深厚的素养、创新的理念,做学生前行的引路人,必能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此次培训就犹如一盏明灯,不仅深化了我对新时代小学道法课程的理解,更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具体可行的路径。在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的引领下,我将以更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用心、用情、用智耕耘好道德与法治教育这片沃土,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赣鄱少年贡献自己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黄依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弋阳县康伯学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5年8月2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