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美篇号:13238200</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昵称:曹金元/观海听涛</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片:自录自拍</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津是首都的门户,为庆祝抗战胜利80周年大阅兵圆满完成,为确保安全和大都市在国际的形象,我所在建筑工地积极响应国家号令:停工一个月,祖国利益至高无上!难得有这么个空闲档期,回了趟黄冈老家,开启了周边红色游览的行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年轻时,为了生活″故乡容不下肉身,它乡安放不了灵魂"的不停奔波打拼,家乡一切既熟悉而又陌生。今天,漫步在乡村小路上,虽然有"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尴尬。但深感这迎面而来的风是甜的,眼前的一草一木特别的香,这脚下每寸土地是那么的火热和鲜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一站:走近黄冈烈士陵园。</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黄冈烈士陵园,座落在黄冈市团风县大别山南麓的杜皮乡张家山境内,离黄州古城50公里,距我老家车程约15公里。就是这片热土地,在那个战火纷飞峥嵘岁月里,曾是鄂东地区党组织发祥地,抗日武装诞生地,鄂东独立游击五大队革命根据地,″大别山革命红旗28年不倒"的重要见证地。先后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骄阳似火的8月,我伫立在高耸入云的纪念碑前,徘徊在片片堆堆烈士的墓地旁,脚底瞬间传来一股热流,沿着脊背涌向心里。一贞贞、一幅幅目光如炬,神釆飞扬背着枪支弹药,挺拔身姿的年轻战士鲜活地向我走来。她们为了夺取革命胜利,用鲜血和生命发动、掀起、投入了"回龙山暴动″,″夏家山事件″,″马鞍山战役"″,″协同渡江作战"等等壮举。为了″黄麻起义″诞生的红四方面军长征北上,留在家乡的革命火种永不熄灭,留守的游击大队、农民赤卫队,便衣队,在全面封锁的围追堵截形势下,深入穿插丛山茂林之中,游击在鄂豫皖三省边界,为迎接刘邓大军挺进中原作出了卓越贡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就是在这极其恶劣艰难困苦的斗争环境里,有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也有很多象刘婆婆一样支持革命的老百姓,先后将六个子女交给红军的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在这片鲜血浸染的土地上,走出了李先念、陈少敏、方毅等国家领导人;张体学、刘西尧、漆先庭、漆少川、漆福山等省、市、县主要领导;及共和国将军林维先中将等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别山,烈火燃,创建了根据地鄂豫皖。亲爱的同志哥呀!你离家上前线,冲锋先阵把敌杀,为人民打江山”!这首电影主题歌曲,此时此刻回响在我耳畔。安息吧!长眠大地的英烈们,您们用生命书写的信仰名字,不仅仅刻在了石碑上,而且永远映照着历史的长河中,"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李先念主席题词碑文,将一代又一代住进黄冈儿女们心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别山精神,血染风釆的故事,将跨越时光磅礴流淌,它永远属于我们黄冈儿女不屈不挠、敢作敢当、积极向上的精神共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二站:徘徊踌躇在林家大湾。</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林家大湾座落在黄冈市团风县回龙山镇白羊上脚下,离我们家只有6公里车程。小小村落,竞走出了赫赫有名的三杰“林氏三兄弟"。</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上世纪60年代末,这里可是人来如织,络绎不绝的游客盛况空前。今非昔比,繁华落幕,当下的林家大湾被家族集资、军迷发烧友募捐,民营修复打造的私家景点,而商业化运作。出于好奇和一探究竟,还是有许多全国各地游客和外国友人慕名而来,总想在这里寻找到一些答案。</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林家在过去是以手工业为生,开办经营着织布染布作坊,省城武汉还有林家的商铺。林育英(张浩)、林育南、林育蓉(林彪)是五服内的堂叔伯弟兄,年少时都是李四光父亲私塾的学生。林育南数哥仨里学习最好,就读过黄州洋学堂、武昌中华大学中学部、北京医学专科学校等等,良好的教育背景,年少外出求学的经历,早早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交上了象恽代英、陈潭秋、董必武等等早期共产党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林育南是我党杰出的革命家、宣传家、政治家,工人运动先驱者组织者,″二七"大罢工,"五卅"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在党内先后担任共青团中央组织部长和书记,全国苏维埃中央准备委员会秘书长,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中共中央《红旗日报》主编,巜中国青年》主编,都被大家共认的我党奇才。大革命初期,左倾主义思潮左右着我党,林育南旗帜先明率先站出来,同"立三路线”作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在八斗湾一手创办的浚新学校,汇集、培养、发展了大批新思想优秀青年和共产党员,林育英、林彪都是在他影响感召下,走上革命道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妒英才,33岁那年,林育南不幸被叛徒出卖,秘密枪杀于上海。鲁迅先生闻信,悲愤地写下《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伟人毛泽东曾在延安同林育英开玩笑说:八路军三个师,你哥俩占了两个师,如果林育南不英年早逝,说不定这三个师你们哥仨占全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林育英常用名张浩,林氏三兄弟老大,也是三个家庭中最早衰落的那个。迫于生计,早早缀学帮父亲打点染布营生。受小两岁堂弟林育南影响,拜见了其弟中学老师教导主任恽代英,并在恽代英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革命早期,林育英长驻黄石开展工人运动,并很快成立黄石第一个党小组,发动了阳新、大冶、鄂城三县的秋收起义。由于领导能力出色,先后以中央特派员身份,指导了香港"省港大罢工"和长沙、上海、东三省党组织联络建设,是我党卓越的工人领袖代表之一。抗战初期,同刘帅搭挡,任129师政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陕北延安期间,林育英高瞻远瞩力挺支持毛主席。在同共产国际没取得联络的紧急关头,以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和中华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的国际代表双重身份,施压、劝诫、制止张国焘另立中央的阴谋,促成了红四方面军放弃南下会师北上的胜利!他这一先斩后奏力挽狂澜的举措,事后也得到了共产国际的理解和支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长年奔波积劳成疾的林育英,48岁的年轻生命永远定格在宝塔山脚下。党中央在延安为他举行了隆重追悼大会和安葬仪式,毛主席率延安″五老″为其执缚、抬棺、挥揪奠土,并挥笔写下"忠心为国,虽死犹荣"的挽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林育蓉(林彪),在林氏三兄弟中排行老三,小林育南11岁,小林育英9岁,念完私塾后,就读于林育南、恽代英创办的浚新学校,后转入武昌共进中学。1925年,在两个哥哥举荐下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并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走一去不复返,彻底断了一心盼儿学成归来子承父业的林老爷子心愿,也让林家无法面对一桩门当户对乡邻乡亲的联姻,为其背负了无情无义大逆不道的罪过,让医学世家的汪氏姑娘终身未嫁,苦苦等盼了一辈子。可以这么说,林彪果敢冲破封建大家庭桎梏,及年少成长轨迹,得益于两个哥哥的庇护、帮助、指引下完成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林彪一生能征善战,打了不少恶仗胜仗。领导指挥的红一军团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巧夺泸定桥等等作战,如神兵天降,是红军长征北上的开路先锋。平型关大捷,是中国军队向敌主动开战的首场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高长了中国人民志气。林彪一战成名,一战封神。解放战争的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解放海南岛战斗,林彪很好领会演绎了毛主席战略思想,统率四野,挥师南下,所向披靡,势如破竹,高唱凯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纵观林彪的戎马生涯,如同神一般存在。23岁任红四军军长,25岁任红一军团军团长。29岁任延安红军大学校长兼政委,30岁任八路军115师师长。38岁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42岁任第四野战军司令员,48岁成就了开国元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游览完林氏三兄弟故居,深深被墙上挂满林氏后人、四野后代前来寻根造访留影照片的启发,情不自禁买了多枚翻版纪念像章,细细端详莫名心生许多感慨: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中外事,都付笑谈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三站:瞻仰陈潭秋故居</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陈潭秋故居纪念馆,座落在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村。被省政府命名为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北省十佳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黄冈市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学习课堂。故居离我们家只有十多公里车程,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打造得象景观一样美,着实把我惊讶到了。</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陈潭秋烈士,出身于书香门第,大户人家。兄弟姐妹十人,八男二女,排行老七。年少学生时代,受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参予者五哥陈树三影响,早早接受到新思想新文化革命影响,勇敢投身于五四运动热潮中。陈潭秋烈士,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最早传播者。中共一大代表,同董必武一起在武汉创立了湖北省第一个党组织,领导了湖北工人运动,京汉铁路大罢工。</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土地革命战争时间,担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满州省委书记,领导多地工人学生兵运工作和负责中央苏区粮食供应任务。</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新疆代表,开展民族统一战线工作。1942年9月,不幸被捕入狱,惨遭酷刑折磨,自始至终坚贞不屈,直至英勇就义壮烈牺牲,享年47岁。2009年,被中组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子英雄儿好汉。陈潭秋烈士一生三段婚姻,第一位妻子是林彪的堂妹,因病早逝。第二位是自己的学生,紧随革命而不幸壮烈牺牲。第三位是数学家华罗庚表妺,不仅仅是为人妻子,更是陈潭秋烈士志同道合的革命路上伙伴,在新疆地下党组织积极营救下才幸存下来。陈潭秋烈士和二任、三任妻子共同孕育了三男一女,长子曾任国家土管局局长,次子是南开大学教授,三子弃政从商,民营企业家。她们都很敬重父亲生长的地方,毫无保留变卖了父亲房产,捐献给了地方政府。把父亲仅留下来的一口樟木箱子和影像照片及相关文献资料都献给了纪念馆,使故居的历史更加鲜活和厚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红色大别山,人杰地灵的家乡黄冈,有游不完的红色景点,有说不完的红色故事。我们祖辈一代人打了三代人的仗,吃了三代人的苦,未见其面,却受其恩,理当吃水不忘挖井人!下一次回家,我定会继续带领朋友们,去邻县的红四方面军摇蓝、黄麻起义策原地、将军故里红安、麻城看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次出行,不仅感受到家乡今年八月火炉般酷热,更有红色光芒照耀下的炽热感慨。当这份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记忆,遇上纪念抗战八十周年胜利到来之际,意义非凡。众观万事万物,古往今来,都是有因有果。我看到了榜样力量的强大!红色基因传承的强大!时势造英雄的强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初稿于2025年8月20日晨天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