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乐园 》杭州站琴友会之二(8.20日)

番薯藤mff

<p class="ql-block">  红色预警高悬数日,天象一壁烧熔的赤铜,杭州城变作丹炉。聚会开始前,心中焦虑亦如这天气般燃爆。青海、多伦多、黑龙江、湖南、湖北、广东、贵州、四川、深圳、北京、辽宁,这些地名在我脑中盘桓不去,它们的主人正穿越千里,只为赴一场琴痴之约。我深恐这酷暑要将他们热忱蒸干,怕那户外快闪成了狼狈的溃散。东道主的责任如琴弦般紧绷,勒入肉中。</p> <p class="ql-block">  然而聚会终究是开始了。初秋的湘湖竟存着一丝慈悲,早晚风自湖面掠来,竟有凉意。我们站在第一世界大酒店外,琴盒次第打开,如同某种庄严仪典。那位每日操琴四小时的“琴痴王”谢老师,率先将琴搁上肩头——顷刻间,《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从弦上迸出,不是演奏,简直是生命本身的流泻。一群年过花甲者,皱纹里沁着汗,眼睛里却烧着十七岁的火。</p> <p class="ql-block">翌日的跨湖桥博物馆更甚。当《八月桂花遍地开》响起来时,我忽然了悟:音乐不是被演奏的,而是被解放的古老精魂。琴声缠绕着八千年前的独木舟遗骸,竟毫无隔阂;旋律跃入湘湖的水波,竟比游鱼更自在。我们哪里是在表演?分明是借由四根弦,奏出夕阳下最美的华章。</p> <p class="ql-block">欢乐的高潮出现在全场大合唱《洪湖水浪打浪》的那一刻——大家心有灵犀,不约而同地将歌词中的“洪湖水”即兴改为了“湘湖水”。当熟悉的旋律被赋予这崭新而深情的词句,我的眼眶湿润了,这不再只是一次简单的合唱,而是一次真挚情感的集体奔涌;口中的“湘湖水”,是对我们杭州队最深切的爱的致意,是对我们最温柔的回应,也是一群人因共同热爱而彼此照耀的证明。</p> <p class="ql-block">晚间网红蒸菜馆的夸赞,我何尝不知多是善意?然而他们吞咽时眼角漾开的笑纹是真的。这些走南闯北的舌胃,所赞叹的或许并非菜肴,而是这一席人间烟火的共谋,是游船上未散的余音佐餐,是舌尖与琴弦上同一温度的欢愉。</p> <p class="ql-block">有很多“音符”和“旋律”组合成了我们此次琴友会的华章:来自湖南永州的平平,因膝盖筋脉黏连,行动十分不便。她的先生为了不让她因伤错过这场期待已久的活动,毫不犹豫地背起她的琴,一路小心搀扶、耐心陪伴,默默支持她完成心愿。像这样彼此扶持的恩爱夫妻,现场还有好几对——他们或许不曾站在聚光灯下,却以陪伴为爱注脚,用行动成全对方的热爱。有人默默收整器材、打理琐事,有人始终举起手机只为记录对方闪光的瞬间,有人跨越千里甘愿做那个“安静的聆听者”。爱,原来不只是浪漫的共振,更是实实在在的陪伴与支撑,是在平凡日子里为对方的梦想亮起一盏温柔的灯。</p> <p class="ql-block">  湖北队十位琴痴组团自驾而来,浩浩荡荡;杭州队的阿龙,因为谢老师一句:“相识多年我们还没见过”,毅然决然从韩国带娃模式奔赴琴友会;青海的杨蓉升夫妇三天的路程只为在杭州和大家奏响琴弦那一刻;赵笑莲的先生眼睛手术不久,医院出来,拉起行李箱来到杭州,除了照顾行动不便的先生,还担任团队的财务,工作认真细致,这样感人的画面太多太多了……</p> <p class="ql-block">琴痴之痴,原不在技,而在以血肉之躯作共鸣箱,容陌生人的悲欢穿过。四条弦能测度灵魂的深浅,五线谱竟可测绘国土的广袤。自多伦多寒原至西宁莽川,我们不过是一群以松香粘合天涯的愚人,在湘湖的水影中,窥见了彼此前世共有的、不曾老去的音乐魂魄。</p> <p class="ql-block">两天的琴友会已经带给大家无比的快乐和未来绵长的回忆!</p><p class="ql-block">还有几天我们彼此的心灵,将在琴声音符中更加贴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几天收获了太多的感谢,我都转化为感恩,感恩在这个火热的夏天和你们美好的遇见!)</p><p class="ql-block">图片:影云、部分琴友提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