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之旅《瓷房子》

金哥

<p class="ql-block">瓷房子被誉为“中国古瓷博物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文化价值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目光。2010年,它被美国《赫芬顿邮报》评选为全球十五大设计独特博物馆之一;2011年,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如今,瓷房子已成为天津的文化象征,是这座城市历史与艺术交融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走在这座城市的街角,我远远就望见了那座如梦似幻的建筑——瓷房子。阳光洒在它斑斓的外墙上,像打翻了一整盒彩釉,红与蓝交织的瓷砖在光线下泛着温润的光泽。屋顶盘旋着一条巨龙,蜿蜒而下,龙身由无数瓷片拼成,巧妙地勾勒出“China”字样,仿佛在向世界低语:这里是中华瓷器的故乡。门前游客如织,有人举起手机,有人驻足凝望,而我只觉得,这不是一栋建筑,而是一首立体的诗。</p> <p class="ql-block">据说,瓷房子的前世可追溯至唐代。那时,一位名叫李德裕的官员,为献礼唐武宗,召集天下巧匠,以万件瓷器筑起一座瓷屋。战乱中它几经损毁,却奇迹般留存下来。千年沉寂后,收藏家张连志寻得这处旧址,倾尽心力修复。他四处搜罗古瓷,从唐宋到明清,从瓷碗到瓷瓶,每一片都承载着时光的温度。数年心血,终让这座沉睡的瓷屋重见天日,成为天津最耀眼的文化符号。</p> <p class="ql-block">整座建筑以木为骨,瓷为衣。碗、盘、罐、瓶,形态各异的古瓷被精心镶嵌在墙、顶、地之间,色彩斑斓却不显杂乱,反有一种浑然天成的秩序美。那些瓷器不是随意堆叠,而是按纹样、色调、年代一一排布,远看如锦绣铺陈,近观则见唐风宋韵。阳光透过瓷缝洒落,光影斑驳,仿佛能听见千年前窑火噼啪作响。</p> <p class="ql-block">整座瓷房子,是用七亿多片古瓷碎片、一万三千多件完整瓷器、三百多尊石雕、三百多只瓷猫枕,以及二十吨水晶玛瑙堆砌而成的。它不只是一座房子,更像一座用时间与匠心铸就的殿堂。有人说它价值连城,我却觉得,它的真正价值,是让一段段被遗忘的陶瓷记忆,在今天重新焕发生机。</p> <p class="ql-block">走进室内,抬头便是马赛克拼成的天花板,中央一组瓷盘组成圆形图腾,橙色装饰环绕四周。墙壁上嵌着小瓷罐与雕塑,每一处细节都藏着巧思。这里不像博物馆,倒像一位艺术家的私密梦境——把最珍爱的碎片,拼成了整个世界。</p> <p class="ql-block">沿着楼梯往上走,台阶两侧贴满红色瓷砖,图案繁复如织锦。铁艺扶手泛着黑亮光泽,几位游客边走边聊,脚步轻快。我放慢脚步,看头顶的瓷片在阳光下闪烁,仿佛踩在一条通往过去的时光之路上。</p> <p class="ql-block">一间静谧的屋内,红墙环绕,中央设一木质神龛,前放一碗蓝纸币,香火未燃,却已觉庄重。光线柔和,照在瓷片上泛出微光。我轻声走过,生怕惊扰了这份宁静。这里不只是展示,更是一种供奉——对美,对传统,对那些逝去却未被遗忘的手艺。</p> <p class="ql-block">最让我震撼的,是那条长达768米的瓷龙,它盘踞屋顶,鳞片由青花瓷片拼成,龙首昂然指向天空,口中仿佛吐出“China”三字,既是对瓷器之源的致敬,也是对文化自信的宣告。而院中那座四米高的元代八角莲花塔,静静矗立,塔身莲花纹古朴典雅,与四周的绚烂形成奇妙对比——一动一静,一繁一简,恰如传统与现代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瓷房子的诞生,蕴含着浓厚的传奇色彩与深厚的历史价值。这座以瓷器为魂的独特建筑,见证了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的辉煌与建筑艺术的巅峰。如今,它不仅是天津的文化地标,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向世人展示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智慧结晶。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正以它独有的方式,讲述着属于中国的故事,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的责任。</p> <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16日于天津。我离开时回望一眼,瓷房子在夕阳下熠熠生辉,像一座被时光点亮的灯塔。它不声不响,却让每一个路过的人,都带走了一段关于美、关于传承、关于“中国”的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