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近日,与黄山红色祈福溯源群数十群友一道去到湖南,进行了为期4天的红色祈福溯源游。时间虽短,但所见所闻不少,触点多多,令人感动,叫人感慨,催人奋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一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一)桔子洲红色溯源</span></p><p class="ql-block"> 桔子洲位于长沙市岳麓区湘江中心,西望岳麓山,东临长沙主城区,形似长龙纵贯江心,宽40 ~140米不等,面积90余公顷。据有关史料,桔子洲形成于西晋永兴二年(305),因湘江水流冲刷泥沙淤积而成,旧称“水陆洲”,宋时因有“水陆寺”而得名,明清时因盛产柑桔而改称“桔子洲”。</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10日12时许,高铁一抵达长沙,匆匆吃过午饭,顾不上休息,我们即登上大巴,去往桔子洲。</p><p class="ql-block"> 桔子洲集长沙“山、水、洲、城”于一体,系国家5A级旅游区,风光旖旎。谁不爱美?但无庸讳言,我们多不是冲着景美而去。我们心心念念的是溯源青年毛泽东的革命足迹。</p><p class="ql-block"> 进至桔子洲,依照预定安排,我们一行分乘观光小火车,从神职人员寓所出发,经游船码头、朱张渡等直达红色文化坐标一一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p><p class="ql-block"> 据导游介绍,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是红色沙洲的代表作,高32米,长83米,宽41米,以1925年青年毛泽东形象为原型,采用8700块福建产“永定红”花岗岩拼接。雕塑的头部通过表情鲜活地展现出一个在桔子洲沉思的毛泽东,表现青年毛泽东的“心忧天下”。雕塑的基座是一处1000余平方米的高高台地,设计成毛泽东的肩膀,用来表示青年毛泽东的“胸怀大志”,寓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缅怀历史,放眼未来。雕塑的每一个阿拉伯数字都蕴有深刻的内涵,如32米的高度,则象征着毛泽东32岁时挥斥方遒写下的忧国忧民壮丽诗篇一一《沁园春•长沙》。</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听着导游的动情讲解,凝视着青年毛泽东的艺术雕塑,相机从不同角度拍了又拍,预定的一个半小时很快逝去,为了下一站行程,催了又催,大家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回程的车上,我情不自禁,默默吟起了《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桔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木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p><p class="ql-block"> 青俊壮志,大我为民,如日中天,光芒四射,普照千秋,惠泽万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二)韶山红色溯源</span></p> <p class="ql-block">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一首红歌,声震九霄,回荡神卅,激越千山万水,生动诠释,在亿万人民的心底,韶山是红太阳升起的地方,万众景仰!</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11日7时30分,我们如约坐进从长沙酒店去往韶山的旅游大巴。约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大家收获满满一一导游怀着无比崇敬的深情,详细讲述了为了革命事业,伟人一家满门六烈士的壮烈事迹:毛泽建一一毛泽东堂妹,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牺牲于湖南衡山,系毛泽东家族最早为革命牺牲的亲人,年仅24岁。杨开慧一一毛泽东之妻,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牺牲于湖南长沙,年仅29岁。1930年10月下旬,杨开慧和儿子毛岸英被敌逮捕,敌人声称杨开慧只要宣布同毛泽东脱离关系即可自由。杨开慧毅然决然回答:“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得知妻子牺牲的消息,毛泽东痛心疾首,曾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毛泽覃一一毛泽东二弟,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牺牲于江西瑞金,时年30岁。毛泽民一一毛泽东大弟,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牺牲于新疆乌鲁木齐,时年47岁。毛楚雄一一毛泽东侄子,作为一名八路军战士,在随八路军谈判代表赴西安途中,被国民党军队无理扣押杀害,是毛泽东家族里为革命牺牲时年纪最小的烈士。毛岸英一一毛泽东长子,1950年10月新婚不久即主动请求入朝作战,不少人劝毛泽东出面阻止,毛泽东却回告:“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他不去谁还去!”入朝作战仅1个月零3天,由于敌人投下的凝固汽油弹,正在作战室紧张工作的毛岸英不幸壮烈牺牲,时年28岁。</p><p class="ql-block"> 太阳出来照四方!“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家国情怀,大爱无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早已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成为中华民族复兴之魂,薪火相传。</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上午9时许,旅游大巴在一偌大的广场戛然而止。下得车来,我们举目四望,盯住“韶山全域旅游咨询集散中心”字样看了又看,方知有生以来心心念念的韶山已真真切切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其第一印象,感到韶山不仅红,而且绿,有山皆画图,无处不诗韵!</p> <p class="ql-block"> 首先去到毛泽东铜像广场瞻仰铜像。</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铜像广场位于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大门前近百米,铜像区占地5000余平方米,系经中共中央批准,于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兴建。据导游讲解,毛泽东同志铜像重3.7吨,像高6米,基座高4.1米,通高10.1米,象征着“十一”国庆,更象征着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目见铜像面朝东南方,身着中山装,在胸前挂着“主席”证,手执文稿,目光炯炯,面带微笑,正视前方,巍然挺立,再现了一代伟人出席开国大典时的风采。</p><p class="ql-block"> 时值闰六月,虽已过了立秋,当天天气依然很热,汗流浃背。红色祈福溯源一行36人有序排成整齐的两队,戴着红帽子,系上红领巾,庄严肃穆,恭恭敬敬地向伟人铜像敬献了花篮。</p> <p class="ql-block"> 接着去瞻仰毛泽东同志故居。</p> <p class="ql-block"> 尽管到得早,还是人山人海。进至入口,见电视大频幕显示,约需排队等候40分钟。令我感到特别暖心的是,景点对70周岁以上的提供绿色通道。我乐享其成,倒不是怕热,更不是怕排队,而是较同行的其他群友赢得了更多的观瞻溯源时间。</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同志故居原称上屋场,整体坐南朝北,土木结构,系“凹”字型典型建筑。据人介绍占地面积5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400余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同志故居共有大小房屋20间,东侧为毛家宅院,共14间;西侧为邻居宅院共5间(屋顶为茅草覆盖);厅屋两家共用。现门额为邓小平同志手迹。毛泽东同志于此诞生并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同志故居尽管是土墙屋,可在当年偏僻的韶山小山村,规模已不算小。据地导介绍,毛家当年曾是韶山冲农民兄弟中的“首富”。伟人青年时代那振聋发聩“谁主沉浮”一问,是忧国忧民、救国救民的大爱,是投向“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的檄文,敲响了旧世界的丧钟,震铄古今!</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同志故居门前有一方池塘名荷塘,今见植荷不少,几乎占了大半个塘面。目下荷花正开,仿佛在以特有方式迎候八方红色溯源宾朋的到来。细心的溯源者还能看到,塘的一隅尚有一口刚修缮的古井。我触景生情,不由想起了瑞金沙洲坝,想起了曾熟读过的那篇“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小学课文。</p> <p class="ql-block"> 荷塘的下方有南岸塘,塘面10来亩,水深且纯,一年四季,碧水盈盈,是毛泽东少年时代(上私塾时)常常不顾校规偷偷溜去游泳的地方。为此虽没少挨塾师的批评及父亲的责罚。但最终仍选择游泳作为自己的日常锻炼方式,培育出了伟人一生不畏艰险、劈波斩浪、勇往直前的斗争进取精神。毛泽东曾数度畅游长江。1954年夏,毛泽东于北戴河开会期间,在台风天气(7级台风)坚持下海游泳,亲历“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的壮景,写下了《浪淘沙•北戴河》词,见证了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的可喜成就,也思考着如何继续推动社会变革,发展未来。</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同志故居前的又一大亮点是其少年时曾耕种过的山坞田,与当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种过的菜地一样,保存完好。目下绿稻油油,有的正开花吐穗。</p> <p class="ql-block"> 由标识可知,毛泽东少年时期曾耕种过的山坞田,现为地方“新质生产力•助力乡村振兴”——生态农业共富责任田项目,种植有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洪山实验室的“米饭型全谷黑米”。中国是传统农业国,重视“三农”,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伟人故里无疑是榜样!</p> <p class="ql-block"> 二 </p> <p class="ql-block"> 个人浅见,祈福是一种文化,祈福溯源覆盖面广,博大精深!</p><p class="ql-block"> 此次黄山红色祈福溯源之行准备较充分,布置亦较精细。</p><p class="ql-block">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一一 </p><p class="ql-block"> (一)衡山祈福溯源</p><p class="ql-block"> 湖南衡山,中华五岳之一,据《尔雅》,春秋战国时期已称“南岳”。2007年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提名地;主体居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绵延38公里,总面积640平方公里,呈东西走向,与黄山一样,由72峰组成。</p> <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12日,依照旅行社既定安排,依旧起了个大早,从所住宾馆衡阳市区的维也纳酒店出发,往南岳祈福溯源。</p><p class="ql-block"> 南岳历史悠久,民间文化极为丰富。一路上地方导游津津乐道,为大家讲述了不少火神祝融的遗文逸事。</p><p class="ql-block"> 祝融,神话传说中的古帝,以火施化,号赤帝,后人尊为火神。</p><p class="ql-block"> 相传一:祝融曾是一个音乐家,经常在高山上奏起悠扬动听、感人至深的乐曲,使天下百姓精神振奋,情绪高昂,对生活充满热爱。祝融死后,葬在南岳衡山之阳,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南岳最高峰称为祝融峰。</p><p class="ql-block"> 相传二:上古帝喾在位时,有一个叫重黎的,是颛顼的儿子,他的官职是“火正”,即火官。重黎忠于职守,努力为帝喾和广大平民服务,当火官有功,帝喾于是赐以“祝融”的封号。“祝”是永远、继续的意思,“融”是光明的象征,就是希望重黎继续用火来照耀大地,永远给人带来光明。祝融死后,葬在南岳衡山舜庙的南侧,即今之祝融峰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祝融发明了用石取火,推动了社会文明,造福于民,卒葬南岳,当为中华福源,值得景仰,值得膜拜!</p><p class="ql-block"> 约1小时车程,时值8时30分,旅游大巴抵达目的地,在导游的引领下,大家有序进入南岳大庙。</p><p class="ql-block"> 南岳大庙是历代帝王祭祀南岳之神的主庙,据有关资料,明清时期官方祭祀活动达70余次。其木刻、石雕、泥塑被誉为“江南三绝”,2006年5月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南岳大庙系中轴线九进院落,依次为棂星门、奎星阁、正南门、御碑亭、嘉应门、御书楼、正殿(圣帝殿)、寝宫和北后门,仿北京故宫风貌。庙内两侧,分别布局着道教八观和佛教八寺,展现了儒、释、道三教和谐共存的独特景观。</p><p class="ql-block"> 我国的名山大川多兴教,如山西的五台山、浙江的普陀山、安徽的九华山等为佛教圣他,四川的青城山、安徽的齐云山等为道教圣地。南岳衡山集儒、释、道为一体,历久和谐共存,千古一绝!南岳衡山素有“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文化象征,古稀之年能至此溯源游,可谓三生有幸!</p> <p class="ql-block"> (二)马王堆汉文化溯源</p><p class="ql-block"> 马王堆汉文化来自马王堆汉墓。马王堆汉墓是西汉时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家族的墓地,位于湖南省长沙芙蓉区,1972年至1974年在此考古发掘出土了众多文物,其中有《易经》《老子》等简帛典籍50余件,被誉为20世纪中国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震惊世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观瞻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p><p class="ql-block"> 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陈列于湖南博物院。2025年8月10日下午6时30分,即观瞻桔子洲等景点后,马上去到位于长沙市中心区域的湖南博物院(已提前预约)。</p><p class="ql-block"> 湖南博物院系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院舍总面积11余万平方米,院藏文物54万余种。马王堆汉墓陈列展属专题系列展,布有三层展厅,总面积5000余平方米,分为“序厅”(概述展览主题)与“惊世发掘”(展示墓葬发掘过程)“生活与艺术”(涵盖汉代饮食、服饰等生活细节)“简帛典藏”(收录50余篇竹简、帛书等)“永生之梦”等单元,共展出马王堆出土文物3000余件,通过情景复现技术还原2200年前的汉代生活风貌。</p><p class="ql-block"> 约一个半小时的观瞻不知不觉很快逝去,人们最惊奇的是镇馆之宝之一 一一珍存在馆内的辛追夫人湿尸,如梦中睡去,头发乌黑,栩栩如生,2000多年的古人,竟创造了如此高超的防腐奇迹。</p><p class="ql-block"> 百度Ai总结全网有关资料结果披露:辛追夫人(约前217年一前168年),西汉长沙国丞相利苍妻,出土时皮肤润泽,关节可动。享年约50岁。</p><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大奇迹!秦汉时人能活到50岁,已算高寿。因为有关权威研究显示,秦汉时期人均寿命约为20岁至25岁。这是如何做到的?</p><p class="ql-block"> 不少细心的溯源者已欣喜地注意到陈列室墙体上的有关简要介绍一一</p><p class="ql-block"> 《汉墓出土医书》:1972年至1974年,中国考古学家在马王堆发掘成果丰硕……在三号汉墓中发现了一批极为珍贵的帛书及竹简木牍医书。帛书医书有:《养生方》《五十二病方》《杂疗方》《胎产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脉经》《阴阳脉死候》《却谷食气》《导引图》。简牍医书有:《十问》《合阴阳方》《天下至道谈》《杂禁方》。可见当时的上层社会人士,不仅极为重视防病治病,也十分看重养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参观古汉中药有限公司</p><p class="ql-block">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古汉《养生方》在长沙马王堆被发掘出来后,引发了世界医学界的特别关注和研究热潮。时占据天时地利的原衡阳中药厂(国企,古汉启迪中药有限公司的前身)厂长申甲球则带领全厂广大职工,以冲天的牛劲,抢占先机,在当地党政的关心及省市有关部门的鼎力支持下,通过我国三位著名中医药学专家李聪甫、刘炳凡、欧阳锜13个春秋的通力合作,承古纳新,潜心研究,1985年,古汉《养生方》被成功破译,很快转化为成果,国药瑰宝“古汉养生精”横空出世。新世纪初,企业与清华大学整合,形成强强联合格局,融入名校优质资源后,再传佳音,“古汉启迪人参黄精片”应运而生,既方便携带,更普惠了特殊群体保健使用。</p> <p class="ql-block"> 经组团方沟通联系,2025年8月12日下午,即韶山红色溯源游当天,我们去到古汉中药有限公司参观一一养生溯源。</p><p class="ql-block"> 古汉中药有限公司位于今衡阳市雁峰区工业项目集聚区,系启迪药业集团旗下核心企业、湖南省首家医药类上市公司、全国中成药工业五十强、中华老字号(2024)、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湖南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拥有古汉养生精口服液、古汉启迪人参黄精片(经国家批准的保健食品)等8个独家品种,获国家秘密技术认证及中药保护品种资质。源自汉代《养生方》的独家中药与保健食品,具有补气滋肾等功效,获湖南省非遗认证。“古汉”品牌驰名中外,产品远销海内外。</p><p class="ql-block"> 接待我们参观并座谈交流的企业领导姓周,名汉民,衡阳市人,看上去40来岁,风华正茂、年富力强。记得其自述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返乡在古汉中药有限公司供职逾10年。了解到我们中的不少人都已是古汉启迪人参黄精片的老顾客时,他以“给你精气神”为主线,娴熟地将古汉启迪人参黄精片的10多味组方药之药性、之药用价值、适宜人群等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还与顾客频频互动,气氛活跃……温故知新,大家获益匪浅!</p><p class="ql-block"> 仅短短四天行程的、但却很紧凑丰满的红色祈福溯源之旅于8月13日人们圆满抵达家乡一一黄山歙县徽州古城而结束。</p><p class="ql-block"> 抽空撰此篇,与群友并美友交流一一为功盖千古、光耀千秋的红色湖南点赞!为源远流长、福泽万载的文明湖南点赞!人民不会忘记您!</p><p class="ql-block"> 注:少量图片来源于网络。</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