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空寺

超宇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悬空寺,原叫“玄空阁”。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城东南4千米恒山磁窑峡(亦称金龙峡) 翠屏峰西侧,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寺院呈长方形,整个占地125平方米,总体三部分,由禅院和南北二楼组成,大小殿阁四十余间,建筑以凿洞插横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相嵌,廊栏左右相连。这座建在半空中的木结构建筑,是罕见的“三教合一”古寺,寺内佛像众多, 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悬空寺是中国现存较早、保存较为完好的高空木构摩崖建筑,为恒山十八景中的第一胜景。 被唐代大诗人李白赞为“壮观”,被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惊叹为“天下巨观”,1982年2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美国《时代》 周刊选为“全球十大最奇险建筑” ,与意大利的比萨斜塔齐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从山下仰望, 错落有致的悬空寺就像镶嵌在被刀劈斧砍般的悬崖峭壁上,从左到右的佛堂院、南楼和北楼,尤如浮雕一样玲珑剔透,精致巧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悬空寺寺门向南,以西为正,为木质框架式结构、南北走向多层次的横向布局,总体布局为“一院二楼”,一院是指南端的佛堂院, 包括了大雄宝殿、太乙殿、关帝殿、钟楼、鼓楼、送子观音殿、伽蓝殿等,“二楼”是指南楼和北楼。中间是南楼,有纯阳宫、三官殿和雷音殿,最北面是北楼有、四佛殿、三圣殿和三教殿。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佛堂院是由佛堂、大雄宝殿和钟、鼓楼等建筑物围合而成的“凹”字形院落,地面总高差为26.97米。底层为佛堂,佛堂的上层是大雄宝殿,南北两端是钟楼和鼓楼,最南侧是伽蓝殿;伽蓝殿的北侧是土地庙,大雄宝殿顶部、 伽蓝殿北1.5米处是送子观音殿,大雄宝殿顶部北端是地藏殿;大雄宝殿顶部、地藏殿北1.4米处是千手观音殿。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南楼,位于佛堂院北侧,高三层,长约7米,宽约4米,一至三层依次是纯阳宫、三官殿和雷音殿。整座建筑由崖体出挑的悬臂梁和梁端下部铁杉木之柱承托,呈半悬空状态。面阔五间,进深两间,东、南、北三面出廊,一、二层柱头、补间为三踩斗栱单下昂,三层柱头、补间为五踩斗栱双下昂,三层三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北楼,位于南楼北侧,高三层,长约为6米,宽约为4米,一至三层依次是四佛殿、三圣殿和三教殿,为全寺的最高建筑。整座建筑由崖体出挑的悬臂梁和梁端下部铁杉木支柱承托,面阔五间,进深两间,东、 南、北三面出廊,三层柱头、补间为三踩斗栱单下昂, 三层三檐卷棚式歇山顶楼阁。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南北楼之间相距约10米,有悬空栈道(下)和悬空栈桥(上)相连。悬空栈桥上建楼,楼内建殿,殿内供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悬空寺距地面60米,最高处的三教殿离地面约90米,名符其实就是悬在空中的寺庙。这座重约10 吨,建造在纵深数十米的悬崖之上,从露在山体外侧的立柱来看也仅有二十几根细长的木棍支撑。可谓“奇、悬、巧”。 素有"悬空寺,半天高, 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半天高”即指其高悬半空的壮观象,“三根马尾”则比喻支撑建筑的细长木柱。看似仅靠几根纤细立柱维持,其实,真正承托重量的是27根悬臂梁。 依照力学原理,半插横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紧联。这些臂梁都是由当地的特产铁杉木制成的,质地坚硬,事先用桐油浸泡过,能起到防腐,防虫的作用。而立柱只起辅助和平衡作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悬空寺修建在凹陷的山腰上,一方面可以避免建筑被风雨摧残和太阳暴晒,从而能减缓木材因风蚀、雨蚀、日晒造成的风化和腐烂;另一方面还可以避免滚石落下来砸到悬空寺。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游览的线路是单线的,上下和来回互不影响。最窄最低的路段宽不足二尺,高不够三尺,须弯腰低头才能通过。古寺里的台阶也十分陡和窄,有些木台阶还用铁皮包裹,起保护作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山门向南,上有“悬空寺”三个大字,小巧的门洞只能容一人通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进了山门,南北的钟楼与鼓楼相对而立,是出入悬空寺的必经之路。钟楼与鼓楼左侧的建筑一层是佛堂,二楼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顶部还有送子观音殿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钟楼和鼓楼对应的窗口,是打卡拍照的最佳位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南楼一层供奉道教八仙之一吕洞宾的纯阳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通注南北楼相连的空中栈道,它由山体雕刻而成,非常狭窄,只能容纳一人通行。栈道旁边是外侧的木棍立柱,向下看就是陡峭的悬崖峭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去时北楼一层的四佛殿门窗紧闭,未开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三圣殿位于北楼二层,殿内供奉观音菩萨, 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造型精美。 具唐、明时代的雕塑神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北楼最上层是三教殿,中间供奉着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是儒家创始人孔子,右边是道家鼻祖老子。三教供于一殿,体现了“三教合一”的理念,也展现了民族共融的和谐。这样的建筑在国内的祀庙中真是罕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连接南北楼之间的空中栈桥。岩壁上有“公输天巧”四个大字,公输是指古代建筑的巧匠鲁班。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三官殿。是古寺内建筑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殿, 供奉道教的三官大。三官殿代表是赐福的天官, 救罪的地官,为百姓排忧解难的水官。为明代泥塑珍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雷音殿是佛教殿堂,位于南楼第三层,殿内供奉:中间为释迦牟尼,左右为文殊、普贤,佛前为阿难、迦叶。入殿仰视,悬山上悬塑琳琅满目,二十四诸天、十八罗汉脚踩五色祥云自天而下。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送子观音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悬空寺不仅外貌惊险,奇特、壮观,建筑构造也颇具特色,形式丰富多彩。屋檐有单檐、重檐、三层檐,结构有抬梁结构、平顶结构、 斗拱结构,屋顶有正脊、垂脊、戗脊、贫脊。总体外观,巧构宏制,重重叠叠,造成一种窟中有楼,楼中有穴,半壁楼殿半壁窟,窟连殿,殿连楼的独特风格,它既融合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又不失中国传统建筑的格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悬空寺的大雄宝殿是寺内核心佛殿之一,供奉三尊珍贵的夹工艺佛像,体现了北魏至明清时期的宗教艺术融合。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单向从下至上游览完一圈后,又回到悬空寺山门。虽然是分批次进入,每次50人,但道路狭窄,多数地方都得排队通行,不允许在某一地方停留过久,所以只能走马观花。</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