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 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我随团再访湖南芷江,踏上这片承载民族荣光与历史记忆的土地,重温抗战史实,接受爱国主义教育。</p> <p class="ql-block"> 芷江,这座湘西小城,自古便是军事重镇,是国民政府重要军事训练基地,也是中美空军联队的大本营。它地处抗战前线与后方的交汇点,既作为抗战前线的大后方,又似抗战后方的最前沿。战略地位举足轻重。 1945 年 8 月 21 日,“芷江受降”这一历史壮举让她名垂青史、彪炳千秋。</p> <p class="ql-block">(此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本篇以参观“芷江受降纪念坊”、“受降旧址”及“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时记录的部分画面,重现这一重大历史时刻,铭记历史,缅怀先烈。</p> <p class="ql-block"> 《芷江受降纪念坊》</p> <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六天后,8月21日,日方代表在芷江正式向中国军民俯首认罪。历经十四年浴血奋战,中华民族终迎胜利曙光。为纪念此伟大胜利,国民政府于1947年2月在此建立“受降纪念坊”。这座四柱三拱门式白色牌坊,是华夏大地唯一纪念抗战胜利受降的标志性建筑,亦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历史见证,跻身全球八座凯旋门之列。坊上镌刻众多军政要人题词,它不仅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终胜利的丰碑,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的伟大象征。</p> <p class="ql-block">(正 面)</p> <p class="ql-block">(背 面)</p> <p class="ql-block"> 伫立坊前,仰望巍峨牌坊,轻抚刚劲石刻,仿佛穿越时空,回到那个令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时刻,耳畔犹闻八十年前的胜利欢呼。纪念坊上“震古烁今”四个大字,正是对这一伟大时刻的完美诠释。</p> <p class="ql-block"> 《芷江受降典礼旧址》</p> <p class="ql-block"> 沿绿荫掩映的地砖路前行,便是日寇正式低头认罪之地——“受降旧址”。旧址始建于1946年,落成于1947年,由“受降堂”、“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及“陆军司令何应钦办公室”组成,整体为三十年代典型的美军兵营式双层木结构平房。</p> <p class="ql-block"> 1945年4月至9月,何应钦在此部署芷江保卫战(又称湘西会战)和主持中国战区受降事宜。</p> <p class="ql-block">(室内陈列的桌椅、沙发等皆为当年原物。)</p> <p class="ql-block">陆军总司令部于1945年迁来芷江,总司令何应钦在此多次主持召开了重大的中国陆军高级军事会议。在此,他<span style="font-size:18px;">签发了载明投降细则的备忘录,</span>研究部署了全国十六个受降区、百余处缴械点的接收工作,处理往来电函,完成了接收日军投降的全部实质事务。</p> <p class="ql-block">(室内陈列的桌椅、沙发等皆为当年原物。)</p> <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21日,中日双方于此举行受降会谈。日方代表今井武夫一行在此呈递降书,确认投降细节。这一历史性时刻,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将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侵略者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并向世界宣告:中华民族不可侮,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p> <p class="ql-block"> 在受降会场,“受降典礼复原场景”赫然在目——简朴的木桌、斑驳的木椅、高悬的孙中山先生像……一切宛若昨日。当年,何应钦将军在此庄严宣告:“日本必须无条件投降!”如今置身此地,那份民族自豪与历史庄严,依然激荡心间。</p> <p class="ql-block"> 每张椅子后背刻有“参加受降典礼纪念”字迹赫然显目。</p> <p class="ql-block">受降典礼现场</p> <p class="ql-block">油画:受降典礼全景</p> <p class="ql-block"> 中方受降代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萧毅肃:</span>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中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冷 欣: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副参谋长、中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柏德诺:中国战区美国作战司令部参谋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长、准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王 武: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军令部科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上校(翻译)</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侵华日军投降代表:</p><p class="ql-block">桥岛芳雄:<span style="font-size:18px;">侵华日军参谋、中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今井武夫:侵华日军参谋副长、少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木村辰男:侵华日军特派中佐(翻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前川国雄;侵华日军参谋</span></p> <p class="ql-block"> 中美受降代表对侵华日军投降代表今井武夫身份(中、日文版)进行审验</p> <p class="ql-block">中国受降代表向侵华日军代表宣读规定</p> <p class="ql-block"> 侵华日军投降代表今井武夫在《受取证》上签字、盖章</p> <p class="ql-block"> 曾经不可一世的侵华日军代表落坐后惶恐不安,这是桥岛芳雄在不停地擦汗。</p> <p class="ql-block"> 投降日军代表向中方呈交日军侵华兵力分布图</p> <p class="ql-block"> 中方受降代表主官萧毅肃察看日军侵华兵力分布图</p> <p class="ql-block"> 侵华日军投降代表今井武夫阅读中国陆军总司令部致岗村宁次中字第一号备忘录。</p> <p class="ql-block"> 侵华日军代表今井武夫回答中方受降代表提问时的紧张。</p> <p class="ql-block"> 受降典礼结束后,何应钦、萧毅肃、冷欣、柏德诺对日军投降代表今井武夫进行长达9分半钟的训诫</p> <p class="ql-block"> 曾耀武扬威的日军投降代表鞠躬退席</p> <p class="ql-block"> 侵华日军投降代表今井武夫一行在新六军押送下垂头丧气步出受降会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设有“八年抗战”、“中国受降”、“毋忘历史”三大展厅。馆内珍藏大量二战文物、历史照片、图表、电文,以及中、美、英、苏、德、捷、法、日八国在二战时期的兵器。文物弥足珍贵,资料翔实独特。</p> <p class="ql-block"> 根据芷江受降规定,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侵略军须在规定时间,指定地点向中国各战区投降。一个个庄严肃穆的受降仪式显示着对罪恶的谴责,对正义的伸张,对公理的彰显。</p> <p class="ql-block"> 1945年9月9日,南京举行受降仪式。何应钦在中国政府所核定之日本投降书上签字。</p> <p class="ql-block"> 侵华日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在降书上签字盖章。至此,中国反法西斯战争正式宣告胜利结束。</p> <p class="ql-block"> 侵华日军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向中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何应钦递交降书。</p> <p class="ql-block">(此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降书</p> <p class="ql-block"> 由于国民党政府独占抗战胜利果实想一统中国的企图和<span style="font-size:18px;">美国当时“扶蒋反共”政策</span>,国民党单方剥夺共产党参与受降的权利。蒋介石甚至下达“日伪军只能向指定的国民党军队投降……等三条命令。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予以坚决抵制,在广大敌后区域,强行接受了当地日伪军的投降,收缴了大量武器弹药,并扩大了解放区的范围。这也为接下来的解放战争积蓄了重要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在新华日报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在一切可能的条件下,对于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p> <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10日,朱德从延安发出第一号命令。次日又连发六道命令。表达对蒋介石剥夺解放区抗日武装受降权利的不满。并对解放区受降工作进行了部署。</p> <p class="ql-block"> 八路军,新四军向盘踞解放区的侵华日军发起反攻,迫使日军纷纷投降。</p> <p class="ql-block">芷江龙津桥是通往滇黔公路第一桥,为了抗战需要,便于卡车通行,桥面亭阁全部拆除。</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龙津桥,像热闹繁华的商业街,成了网红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说明:雕塑图片,AI生成的视频)</p> <p class="ql-block">人民群众庆祝抗战胜利!</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内一幅幅珍贵照片、一件件沧桑实物——锈迹斑斑的钢盔、字迹泛黄的书信、破损的军装、飞虎队员、抗日战士使用过的生活用品以及缴获的日军武器……无不承载着厚重历史,无声诉说着那段血与火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缴获的武器</p> <p class="ql-block">飞虎队员使用过的工作、生活物品原件</p> <p class="ql-block">刻有“抗战必胜”等字样的生活用具</p> <p class="ql-block">飞机残骸</p> <p class="ql-block"> 令人动容的是那些普通战士的面庞。或年轻稚嫩,或沧桑坚毅,眼神中皆透出誓死卫国的决绝。他们中的许多人,未能亲见胜利之日,但他们的牺牲铸就了今日和平。馆藏史料亦记载了陈纳德将军与中美空军并肩作战的壮举,他们以生命守护中国天空,这份跨越国界的友谊同样值得永志不忘。</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题词:人民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 八十年过去,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历史的回响却依然清晰。我怀着无限崇敬,用镜头拍下这些画面。愿借影像之力,让更多人感受这段历史的厚重,守护这份民族记忆,从中汲取不竭力量,让伟大的抗战精神永驻人心! </p> <p class="ql-block">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胜利80周年!</p><p class="ql-block">致敬所有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捐躯的英雄!</p><p class="ql-block">警示后人珍爱和平,开创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