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华不注山,这座立于济南东北部的孤山,自古便载于典籍。李白曾挥毫“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如今,一场跨越四季的摄影活动,正以镜头为笔、以文字为墨、以讲述为桥,让这座山的风光与文脉在时光里流转,让济南的文化故事走向更远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春到华不注,山樱初绽如霞,山径旁的连翘缀满金黄,晨雾漫过山腰时,古寺的钟声与鸟鸣相和。摄影爱好者们举着相机,定格下新绿初萌的生机,也拍下山脚下村民侍弄菜园的身影——那弯腰劳作的姿态,藏着济南人世代与山水共生的温情。他们不仅记录风光,更蹲在老树下听老人讲“齐晋鞌之战”的典故,看山岩间留存的古人题刻,让镜头里的春景多了层历史的厚度。</p><p class="ql-block"> 盛夏的华不注被浓绿包裹,山风穿过松柏送来清凉,山脚下的小清河波光粼粼,渔船划过水面留下涟漪。此时的镜头开始聚焦“人文交响”:拍晨练老人打太极时衣袖翻飞的弧度,拍山腰茶摊摊主递出大碗茶的热忱,拍孩子们在山间追逐蝴蝶的笑靥。参与者们将这些画面写成短文,字里行间满是“济南潇洒似江南”的烟火气,让“山水城林”的城市特质在文字中鲜活。</p><p class="ql-block"> 秋日的华不注最是浓烈,枫叶染红山径,银杏铺就金毯,登高远眺可见黄河如带、鹊华同辉。摄影者们踩着落叶上山,镜头里既有层林尽染的壮阔,也有古庙里僧人扫落叶的静谧。他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照片背后的故事:那株百年银杏曾见证多少代人的成长,那处摩崖石刻藏着怎样的岁月密码。讲述声里,济南的“山水文化”“名士文化”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成了可触可感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冬雪落时,华不注银装素裹,孤山如黛,雪枝似玉,静谧中透着苍茫。镜头下,雪地里的足迹延伸向山巅,屋檐下的冰棱折射阳光,更有摄影者守在山脚,拍下村民扫雪时互帮互助的暖人场景。这些冬景照片配上“济南雪后如诗画”的文字,在网络上流转,让更多人读懂这座城市的温情与坚韧。</p><p class="ql-block"> 这场华不注山四季摄影活动,从来不止于“拍”。当镜头对准山水,是与自然对话;当文字写下感悟,是与历史共鸣;当故事被讲述传播,是让文化生根。从古人笔下的“峻秀芙蓉”,到今日镜头里的四季流转,华不注山承载的不仅是济南的山水之美,更是这座城市生生不息的文脉。而每一次快门的按下、每一段文字的书写、每一个故事的分享,都是在挖掘历史的底蕴,都是在为文化自信添砖加瓦——这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最动人的文化注脚。</p>